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開口譏誚人,不惟喪身,足亦喪德。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

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有所成就。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這是我們應該具有的修養。

出言不慎,駟馬難追,傷人傷己,運勢必定越來越差。不言惡語多積口德,有了這樣的修養,你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風生水起好運來。

不說無禮中傷的話,不要惡語傷人。"刀瘡易沒,惡語難消"。惡言惡語給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遠甚於身體上的傷害。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故事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經常對別人出言不遜。他的父母和朋友總是勸他,他總是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幾句話麼,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一次村子裡來了一位智者,年輕人對智者說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話,別人批評這個年輕人,年輕人卻振振有詞地說道:“不就是幾句話麼,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嗎?”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智者從口袋裡取出了幾顆釘子對年輕人說:你去把這幾顆釘子釘在樹上。”年輕人按智者的話去做,把釘子釘在了樹上。智者又說道:“你去把釘子取下來。”年輕人費了半天的勁,用各種工具折騰了半天才取下了一顆釘子。

智者來到了年輕人身邊,用手指著那個釘子留下的痕跡說:“就是拔出來,那又能怎麼樣呢?樹幹上不是還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嗎?”智者又看了一眼年輕人,接著說:“對別人有所傷害的話,就像釘子一樣,儘管你能取回來,可是你留給別人的傷害就像釘子留在樹上的疤痕一樣是永遠消除不了的。”

年輕人聽了,頓然大悟,他說:“我現在終於明白出言不遜對別人會是多麼深的一種傷害,謝謝大師的指教。”智者聽了點頭稱是,然後飄然而去。

世界上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永遠是語言,當我們對別人出言不遜的時候,也就是把釘子釘進了別人的心中,而且這樣的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告誡弟子們:“應當守住口業,因為口業果報嚴重,造口業的過患比猛火還要可怕。”言語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度,以免口出惡語,結下惡緣。

《周禮.註疏》中有這麼一句話: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正所謂積德行善,積口德,則是對說出的話負責,此乃做人的重中之重。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故事二


一個黑人出租車司機栽了一對白人母子,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司機伯伯的皮膚和我們的不一樣?”

母親微笑著回答:“上帝為了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這樣才多姿多彩呀!”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機堅決不收錢,他說:“小時候,我也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是母親說我們黑人,註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我了。

記住,我們說的話都在撒著不同的種子,善良的語言成就一生。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所以口業很重要,有的人說,我什麼壞事都沒有做啊。要知道,這個口業不好,損福報是很厲害的。人怨天尤人,不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直抱怨,又通過嘴巴來喋喋不休,這時損福報就很快了。

道教陳摶老祖在《心相篇》中說:“口出違言,壽元短折”“違言”,佛家稱為“口業”,違者與心性相違也。

“違言”有幾類:

一是違心之言,心口不一致,說一套做一套;

二是違情之言,講話不合情理、傷感情、傷和氣,令人寒心。

三是違理之言,強詞奪理,無理攪三分,像煮熟的鴨子肉爛嘴不爛;

四是違實之言,捏造事實,指鹿為馬,無中生有。

違言的果報最輕的是傷自己的福德,導致貧窮;其次,折損自己的壽命,短命早夭;最重的殃及子孫,得無嗣的果報。

“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是動輒就講一些不合情理、傷感情、傷和氣的話,這是中級口業,最易折損自己的壽命。再發展下去,就要殃及子孫了。

為什麼口業會與短命聯繫在一起呢?因為沒有口德的人,性中無和氣,有損生機。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人之生靠的就是和氣,和氣是生機,天地一日不可無和氣,人不可以一日無喜神。天地和才能生萬物,家和才能萬事興,夫妻和才能生貴子,心平氣和才能有身體健康,所以天之和叫太和,地之和叫中和,人之和叫保和。保住自己的和氣,天地之和氣才能守住,天地人三才和氣貫通一氣,福祿壽才能長久。

性中無和氣,缺乏生機,不但折壽,還會傷自己的性德,折損自己的福報。君子應“訥於言而敏於行”,在在處處惜福積德,和氣能生萬物,所以安康富貴,故《易經》有言“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古人講的,言由心生。比如說,你去觀裡做義工,你掃地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還是擦桌子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都不是的,是心念給你帶來福報。我們發利益眾生的心,去掃地,去整理衛生,和眾生結歡喜緣。這個心念發射出去,感應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這時就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就創造了福報的緣起。

言辭柔軟,悅可眾心。嘴巴要說好話,心要存好心,那像宇宙就會發射出好的磁場,得到的也是好的回報。什麼叫做好心,首先要知足和感恩,知足是一種成就相。一個人越修行,一定要越自足,對外在任何環境都很知足感恩,這才代表有進步。

一個人是否富貴,就看他的口業如何


佛教《無量壽經》說:我們修行的總原則、總綱領,善護三業,頭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談論是非,只會矇蔽自己的心性,障礙解脫之道,談是非時,內心呈現的是紛擾的情況、不安的狀態。而且,“說人者人恆說之”,若不謹言慎行,可以預見的,這個人將永難掙脫是非的困擾了。

我們應提醒自己,禍從口出,口業造下無邊的罪業,提醒人們不可輕言。知道自己造口業了,就應該要立即去懺悔,養成懺悔的習慣,以後犯口業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可以口業清淨了。

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

傷人之言甚於刀劍,

語言切勿刺入骨髓,

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