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我是一名留学生,我的母语自然是中文,但是日后在海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最常用且最实用的是英语。我的祖国有着最悠久的未间断的文明,母语中文有着优美的文学传统。虽然我在国内大本毕业,但是翻看《资治通鉴》原文依然要翻看字典,经常每一篇里都有不下十个生字。即使身为中国人,真正学好中文已经是需要下很大功夫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抽出时间学习英文?我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印欧语系霸权的世界;在中国汉语是强势语言,但是在当今世界,汉语又是弱势语言了。世界上超过九成的出版物和媒体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比如英、德、俄、法、西),我们在海外的留学生看到右翼媒体无理攻击中国,即使我们占着理,但是由于我们的很多观点只流传于汉语传播圈,西方的很多善良的人民并不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与其等着他们来学习中文,何妨我们自己主动学习他们的语言,掌握主动权?

首先,我想给大家看三幅世界地图和一副目前的世界语言地图。图一是1800年的世界,图二是1900年的世界,图三是2000年的世界,图四是目前的世界语言地图。


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图一


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图二


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图三


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图四

通过图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代的政治版图和当代的文明冲突边界都与语言边界高度吻合或者高度相关。以印欧语系主导的世界强势文明下,东亚汉藏缅语系和西亚闪族语系代表的文明一直在顽强抗争。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一方面以反恐的名义打击分化西亚伊斯兰世界,促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对立;一方面又用除了战争意外的所有手段打压中国崛起。

尽管如此,英语作为印欧语系中使用最广,拥有者丰富文学和科学传统的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英语不光是英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语言,更是莎士比亚的语言,牛顿的语言,达尔文的语言,爱因斯坦的语言。不学好英语,我们就无法站在巨人的肩上,拥抱当今世界。


那么我们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并学习英文的呢?这是一个庞大的历史问题,里面有很多平行及交叉的历史路径。所有故事的开始要从明末地理大发现时代说起。中国自宋朝起就有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中国南海,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最远可达波斯湾和亚丁湾。晚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给西方国家中的葡萄牙开辟了绕过好望角,经过印度和东南亚到达中国的可能性。葡萄牙舰队于公元1513年(明武宗时代)抵达中国的广州。那时中国人接触到了拉丁文和葡萄牙文。后来到了1553年(明嘉靖皇帝时代),葡萄牙租借了澳门作为其在远东的太平洋舰队的母港和据点。自此,欧洲的商人和西欧的天主教传教士陆续抵达中国。说白了就是两件事:贸易和传教。当时的澳门除了有葡萄牙人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到访或居住。

据学者考证,最早的中英文学校于1630年代(明崇祯朝)在澳门建立, 主要是培养向中国传教的传教士。

到清朝,尤其是乾隆年间广州十三洋行广泛和外国进行贸易,包括英国和新成立的美国。其中面对英国的洋行是保和洋行和隆顺洋行,针对美国的洋行是广源洋行。当时的洋行同事们有的在澳门的传教士学校接受过英文教育,有的则是在广州当地学习日常英文会话,不过是用中文汉字标注英文读音,而且是按照广州粤语方言发音标注。

学习一门语言,仅靠本国文字标注发音,而没有研究其语法和语言内部的逻辑结构是远远不够的。两种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是否有双语字典。而有史可考的第一部英中双语词典则是由英国传教士Robert Morrison (马礼逊)于1817年(清嘉庆年间)出版的《二秩字典西译比较》。这本字典以三字经中常见汉字作为重点,进行了中英双语比较,还研究了繁体汉字的偏旁笔画、笔顺和造字结构。更难能可贵的是,马礼逊还把汉字的楷体、草书和篆书写在字典之中,可见其学力深厚。请看附图:


由中国人学英文想到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及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意识到与泰西强国打交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其中有英国股。但是当时中国的英文人才急缺,而总理衙门是外交中枢机要部门,所有翻译委托洋人又无法使清政府放心。为了培养自己的英语人才,清政府于1862年正式开办京师同文馆。同文馆是延续明朝百夷馆之传统,专向培养朝廷的外语人才。清廷聘请英国传教士包尔腾(John Shaw Burdon)为英文教员,教授中国人学习英文。此乃开辟中国官学教授英文之先河。此时已经是清朝咸丰、同治之交。

到了1872年,随着中国洋务自强运动之深入,清廷发现不光是外交人才,中国更缺乏自然科学人才来支撑洋务运动。所以该年中国派遣了第一批留美幼童。该计划由李鸿章和容闳主导,从1872年持续到1881年,跨越同治、光绪两朝,开启中国人到外国接受英语教育之先河。(早先年中国人在澳门、香港接受英文教育,但是香港、澳门都是中国领土,故不视为外国。)

即使到了清朝洋务运动时期,英语学习还多集中于传教、外贸和洋务三大领域,并不普及。中国第一次正式把英文列入普通学校课程是在1902年(清光绪朝,西太后和袁世凯都是支持力量)的清末新政时代。自那时起,在沿海大城市的学子们才能有较多机会接触英文并学习英文。1912年辛亥革命后,随着风气之开,英语教育更加风靡,而留学英语国家更是一时之摩登。

中国人的英语教育政策也多有变化。1940年代抗战时期,日占区限制英语教育,推行日语。1949年解放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看齐苏联老大哥,俄文教育取代了英语教育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又恢复了英文学习的热情。

往事悠悠,从1630年代澳门小教室里传教士教中国教民英文圣经,到2020年中国的大、中、小学生们在教室接受中国教师和外教的英语教学,我们已经走过了将近400年的英语学习历史。其中酸甜苦辣,世情冷暖,只有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和外国友人知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