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調研報告催生一項惠民工程

成都市二環路東二段外側是成華區重要的商業區,在高樓大廈林立之中,一所時尚大氣的校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偌大的校園綠樹成蔭,寬闊的路面平整舒適,米黃色的外牆上“成都市建設路小學”八個大字遒勁有力。師生們說,學校“舊貌換新顏”得益於民建會員、人大代表一篇調研報告的助推。

學校在“騰籠換鳥”下陷入困境

成都市建設路小學地處成都市二環路東二段外側建設中街,隸屬成華區直管,2011年改建以前,學校佔地8558㎡(12.88畝),擁有五層綜合樓一幢,四層教學樓兩幢(建築面積5800㎡),共有24個教學班,1282名學生,65名教職員工。翻開歷史老照片,學校大門外是髒亂的低窪棚戶生活區,校園活動場地受限,校舍外牆破敗不堪,消防通道狹窄擁堵。

“除了這些問題,學生的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時任成華區建設路小學校長王桔告訴記者,學生上學需經二環路通往校門的一條狹窄的巷道穿過棚戶區,然後在小商小販的包圍下進入學校;同時,還有大量的學生上下學都需要跨越車流不息的二環路。

王桔介紹,2008年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實施東郊工業區結構調整戰略的大背景下,“騰籠換鳥”新政“登臺”,大房產戰略“出鞘”,建設路小學被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洪流,淹沒在如林的高樓大廈之中,隨之而來的是生源猛增,入學難、辦學難給建設路小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

人大代表不遺餘力“鼓”與“呼”

在王桔和校黨支部的邀請下,時任民建成都交通總支主委鄧樹人同羅克釗等人大代表多次到校調研,聽取各方意見,形成了《關於成都市建設路小學改擴建的調查與建議》。在時任成華區教育局副局長劉成和區教育局基建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傾力支持下,調研報告給出了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近焦”和“遠景”規劃圖:將建設路小學改擴建項目納入市級相關部門目標管理;在2009年內將早已規劃為教學用地、緊鄰學校東側的成都宏波股份有限公司的7.36畝閒置地按“東調”政策收回,由政府回購並劃撥用於建設路小學擴建;力爭3-5年內將學校南側、二環路東側的部分危舊房拆遷用於教學用地,儘快把建設路小學打造成佔地2萬㎡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出行方便,50年不變的品牌小學。

百姓臉上的笑容來自務實的政府

調研報告很快通過人大代表綠色通道送到成都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手中,並提交至市人民代表大會。2008年10月15日,時任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親臨學校視察調研,現場辦公,當場指示:“由區教育局協調區規劃局等相關部門,儘快幫助學校制定規劃和整體佈局。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實現學校改擴建的立項。”同時,傅勇林對調研報告做出批示:“同意對學校的擴建佈局重新調整,同意協調與學校相關的土地問題,請向人大代表轉達。”

隨後,政府分管部門以公函形式向代表回覆了採納辦理的具體意見。成都市規劃局明確表示“支持建小按原規劃用地實施改擴建”,成都市政府給出了建設路小學改擴建享受“東調”補償政策的“大禮包”。與此同時,時任成華區區長戴浚召集區教育局、區建設局、區規劃分局、街道辦等部門到學校現場辦公,瞭解學校改擴建遇到的問題,並於會後向市政府作了專題報告。

2008年11月,關於建設路小學改擴建的喜訊接踵而至:成都市國土局發函至成華區政府,對建設路小學有關土地問題辦理給出了指導性意見;時任成都市副市長劉僕批示“同意以公建配套方式擴建成華區建設路小學”;市公建辦明確了改擴建項目由成華區政府教育專項資金列支,市財政局補貼;成華區教育局及時對改擴建設計方案跟進,項目順利進入施工階段。此前,在市建委、市規劃局的支持下,對接學校的二環路人行天橋已經建成,基本解決了學生出行安全問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建設路小學的改擴建是實事工程、民心工程,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有責任把這件事辦好。”成都市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路小學脫胎換骨全靠民建會員、人大代表的辛勤調研和不懈督辦,各個環節都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擔當。

建設路小學的改擴建項目從調研、決策、立項、方案設計到最終實施,歷經五年時間。如今,環境優美、安全和諧、全面發展的建設路小學成為有口皆碑的“名校”。

“建設路小學舊貌變新顏,說明政府心中有教育呀!”學生家長趙先生的話道出了百姓的心聲,驗證了這樣一句話:百姓臉上的笑容來自一個務實的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