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谁也没想到,2020年第一只黑天鹅,持续时间之久,扩散范围之大,已经远远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和国家活力受到影响,城市和行业也受到沉重打击。


对武汉的房地产行业来说,3月23开始复工,4月8日售楼部开门。

近一个月来,目前恢复了几成热度?

二季度走势如何?

购房者信心怎么建立?

开发商会怎么逆势突围?

……


4月28日,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与武汉房地产自媒体联盟,联合举办了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云论坛”,大咖们就疫情后的城市发展政策支持、楼市现状、楼市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观点碰撞。本次论坛通过黄峰淘房抖音平台及搜狐焦点直播平台同步直播,嘉宾们精彩的干货,吸引了4000+抖音网友、及近万名搜狐网友的关注。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论坛现场

持:

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秘书长、武汉地产自媒体联盟理事长 黄峰


嘉宾:

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专家委员 殷跃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叶学平

中原地产研究院 杨丽宇

自媒体【武汉买房】创始人 陈珂

自媒体【马哥说房】创始人 马振华

自媒体【老欢咵房】创始人 余欢


One

01

从目前出来的政策来看,对武汉的作用大不大?


叶学平:从目前看作用非常有限,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但在境外蔓延,疫情没结束,未来的影响有多大,从目前专家和机构判断,此次疫情的影响超过1929-1933美国经济危机,也超过了08年次贷危机。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目前仅仅从供给端的政策救市其实非常有限,还需要刺激需求端。信心比黄金重要,现在影响还没有下定论,要恢复市场,恢复信心更重要,不是一蹴而就的。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殷跃建:目前新冠这个词已经被社会化,不可避免地与经济、封城,等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武汉的经济复苏不仅仅要靠自己,还要依靠全局。


而关于房地产的复苏,从近期的政策和现象看,即便在疫情时期,也没有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不能触碰红线。一定要把房主不炒这道堤筑牢,带动和刺激不能混为一谈。


其次,武汉楼市信心的恢复,不仅看拍了多少地,还要看我们能留住多少人。经此一事,城市的信心和信誉都受到摧毁,我们的当务之急,把这次苦难当作资本,提高人群收入,重建城市信誉,留住人才。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应该得到英雄的待遇。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杨丽宇:从监测数据来看,市场远远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目前监控的50+个在售楼盘,如果按照以往水平,每周有1.8-2w来访量,武汉在4月8日以前,每周到访量在100以下,4月8日之后的第一周到达1000左右,第二周到达2000左右,从数据来看市场的确在回暖,但速度相当缓慢。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其他城市一旦有试探底线的行为,马上就被“一日游”。事实上,这样的政策如果轻易出台,对市场会造成伤害,所以必须非常慎重。


我认为,在消费端可以适当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很多家庭对改善住宅是有需求的,家庭还贷能力强,但首付门槛过高,适当放低比例,降低购入难度,很多家庭会选择入手。


另外,对置换人群来说,二手房交易手续繁冗也成拉成了资金到账、购入新房的周期,如果武汉可以简化流程,也能一定程度缩短他们的成交周期。


Two

02

4月8日后正式复市,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状态?


杨丽宇:从目前陆续开盘的项目来看,主要表现为几个特征——


率先复苏的是刚需项目,三四环项目开盘去化效果不错,并且价格也有小幅度上调;


通过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大家对居家品质的要求有了新的认知,所以300万左右的改善型项目去化效果也比较理想;


但对于二手房市场,挂牌价和成交周期仍然收到影响;目前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人群流动和聚集还未完全开放,对楼市的影响仍然比较大。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陈珂:武汉人刚刚才从封闭状态开放,出行和聚集受到限制,所以线下看房的人数不多,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目前开盘的项目基本集中在前期客户数量比较多的,筛选以前的老客户,让市场尽快启动。并且开盘推出的量比较小,加推几十套,去化比例较高,可以把热卖的氛围烘托出来;


一部分项目会小幅度上涨,试探价格,尤其是在板块内有价格优势的项目。


另外,从其他城市的表现来看,在深圳反而是豪宅引爆市场,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是央行放水,有货币上的利好,豪宅客户对资金链的影响力度比较高;其次也可以反应出,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分布丰富,高收入人群分散,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来说小一些。


而武汉的高收入人群目前是比较集中的,所以未来要着力丰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分布,增强经济韧性。


殷跃建:到2021年,武汉的目标是留住1200万人,GDP达到2万亿,要完成这个目标,就离不开房地产。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黄峰:对武汉来说目标重要,但是活下来更重要,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预期和信心。


Thr

03

如何理解目前楼市的信心和亮点?


余欢:从直播间和粉丝群的购房人提问来看,大家对楼市还处于看不透的状态;


而对开发商来说,不同开发商对信心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疫情前就热卖的项目,今年会拿出少量房源试探市场,第二波推盘的时候可能会适当调高价格;


根据这种情况,选择在这个时候看房的朋友,要看区域的标杆项目,它的动态和走向是可以带动区域整体走势的。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马振华:三月中下旬疫情稳定后,咨询量明显上升,目前购房人对去现场看房,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顾虑。


目前,武汉的餐厅陆续开放堂食,大家的心态也会慢慢放松,到6月份,应该可以接受去售楼部看房了。


我认为武汉人口基数比较大,仍然存在各种需求的人群,这是对行业复苏信心的来源;目前地铁的人流已经慢慢恢复,开车出门也开市拥堵,说明城市的活力正在复苏,消费力也正在恢复中。


无论对房企,还是对个人,今年能活下来就是胜利,以后就会慢慢恢复。而市场需要靠刚需带动起来,刚需首先进场投票。


For

04

面对高库存22万,市场压力很大,怎么看待?企业该怎么办?


叶学平: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从目前的恢复速度来看,我并不是很乐观。因为武汉的净流入不大,支撑城市的不是基数,而是对未来看好。城市的发展不能透支未来,根本还是要恢复经济,城市的复兴是基础,大家对未来有信心,楼市自然会复苏,所以经济的复苏更重要,尤其是实体经济,带动行业和社会整体运行。


殷跃建:这次疫情对开发商的启发,比普通人更深刻。首先,市场目前的存量约有22万套。武汉2019年下半年开市,购销比为1:1.4,和去库存时代的比例相当。


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主要有亮点,一来是土地财政依赖太大,土地出让收入超过财政收入或者持平;第二,土地供应结构有问题,大量供应在四环,中心城区的土地出让不赚钱,只能调高容积率,或者开放街区,要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但实际上增加了人口密度;


其次,房地产的高周转特性,其实比较缺乏韧性,房企的韧性来自人才、产业链、物业,未来我们要加强这些环节才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第三,房企洗牌的时候到了。据统计,进入武汉的有3000多家开发商企业,只有10%拿过地,其中又只有1/3再拿过地。也就是说持续留在武汉发展的房企,微乎其微。


武汉拥有全国最好的市场,却没有培养全国最好的企业,最好的策划,最好的设计,最好的研究,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第四,重建信心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作出城市表率,在城市安防、公共卫生安全上有革新;第二要出顶级的住宅产品。全国最大的市场中,应该产生最优秀的住宅产品。


Fiv

05

开发商如何实现自救?


陈珂:房地产不是独立行业,是依附城市化过程的附属品,最终需要所在区域产生一体化,融合。所以要根据行业和产业结构优化。


经过此次疫情,会改变很多人的看房习惯,不会再广泛踩盘,习惯了先从线上了解区域板块,再挑选出其中几个到线下了解。


一部分开发商已经作出创新,比如推出VR看房,三方售楼部等功能,并且被越来越多的购房人接受。市场正在奖励努力创新的企业。


另外,目前的购房人群已经向95后00后转移,他们对品牌的认知更弱,但是更认同企业运营。比如网红书店、长租公寓、社群理念等,也就是说市场正在倒逼企业在营销环节的创新。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余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疫情之后,怎么留住人,尤其是留住年轻人才是关键。现在年轻人在中心区上班,在远城上班,交通成本很大,应该在中心区有小户型,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马振华:价格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比如目前二手房,降价就卖出去。所以适当在价格上让利,还是会得到关注。


杨丽宇:武汉楼市卖房的营销手段,比较简单粗暴,降价就能卖,所以这也是很多top级开发商到武汉就减配的关键。


疫情之后,很多人意识到我们需要有产品溢价的项目。今年房地产库存大,变成买方市场,降价不是唯一的出路,要做好内功,让好产品被市场认可才是出路。


Six

06

如何消除戒心,提振信心?


叶学平:需要政府的作为,给创业就业的人带来机会,化危为机,得到更好的成长和进步,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尽快拿出具体措施,改进改善,让人看到城市的未来,争取有政策的突破让城市尽快恢复。武汉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不能和其他城市一样,应该得到特殊的支持。


黄峰:疫情期间,全国省市支持武汉抗击新冠。未来中央是否考虑,每个央企大型企业援助武汉一个项目,带动城市,借力跑起来。


武汉楼市如何“燃”起来?这场没有观众的论坛划了重点……


殷跃建:城市信心,城市信用,城市价值,我们是等政策还是立足自己?还是后者。


武汉过去十年,发展非常快,基础建设,“粗放式”成长过程中,适度调整速度,而追求质量。


主城区要旧城改造,不一定要考虑经济效益,需要靠政府兜底,土地出让应该更多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出发。要主动把小区开发,变成社区开发,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幸福感。


陈珂:城市信心和房地产相辅相成,要用新项目,改变板块特性,改变区域面貌,提升城市水准。


余欢:目前很多人对买房这件事处于观望状态,这也是好现象,还有这么多人关注,说明地产还是有机会的。


马振华:城市的信心归根到底是对自己钱袋子的信心,收入预期,就业和收入要保住。同时希望加快对武汉的援助。


杨丽宇:对未来的政策,我做几点个人的猜想和建议——

1.央妈可能会加强对湖北转移支付的力度;

2.接下来应该会发放地方债;

3.央行对湖北在贷款力度方面应该有所倾斜;

4.可能会发行2-4万亿的疫情特别国债;

5.关于长江新区的申报,可能将落定;

6.武汉是一支绩优股,现在是抄底武汉的最好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