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氏文化

日本姓氏文化

日本同韓國一樣,都是受中國的漢文化影響而以漢字為基礎取名的國家。但日本的姓氏文化卻有太多的獨特之處。

日本的姓氏歷史很短。

在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成立後才開始產生姓氏。天智9年,即公元670年(唐朝咸亨元年)開始編制最初的戶籍《庚午年籍》。雖然大和朝廷將姓氏制度做為政權統治的基礎,但此時的姓氏只存在於朝廷和貴族中,與平民百姓絲毫無關。直到1871年明治政府頒佈《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國民才開始為自己取名立姓。姓氏的普及距今也就100多年曆史,相比於日本千年的歷史文化而言,姓氏的發展的確有一些滯後。

日本的姓氏數量之多,來源之廣。

在“凡國民,必須取姓”的政策下,國民陷入了找尋姓氏的瘋狂和迷茫中。國民的姓氏來得太突然,太急迫,也使得姓氏太氾濫隨意。據《日本姓氏大辭典》記載,共收錄29萬姓氏。對於總人口一億多的日本來說,這樣的姓氏比例不得不讓人驚歎。

再來看看中國的姓氏:《百家姓》記載了438個姓,記錄最多的是元代馬瑞所著的《文獻通考》,共收錄3736個姓。那日本29萬姓氏是怎麼來的呢?據《日本姓氏大辭典》,日本的姓氏多達14種類型:地名姓、國名姓、古姓、譯音姓、氏姓、職業姓、特別稱謂姓、略姓、信仰姓、佳稱姓、複姓、間接稱呼姓、外來姓及其他。這麼廣泛的姓氏來源不僅反映出了當時國民起姓的突然,也顯現出日本平民百姓對姓氏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日本姓氏與血緣無關。

正因為日本人的姓來得突然,來得特殊,它的內涵也就變得與眾不同了。世界各國的姓氏大多是表示血緣關係的,而日本的姓卻很少有這個意義,同姓的人不一定有血緣關係,不同姓的人反倒可能是叔叔、姑姑……還有一個反常的現象:日本29萬姓氏,但唯獨天皇沒有姓氏。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姓氏。在日本人的認識中,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無姓的。天皇無姓,天皇的後代也就自然無姓。在日本近代,一般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卻仍然用孃家的姓。

日本姓氏對數字鐘情。

在姓名中使用數字,是日本人姓氏的又一大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島的,有姓六角、七條、八馬、九鬼、十石的,還有姓四十五、五十鈴、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萬歲的。

日本姓氏的產生初期和中國一樣,都是為了便於朝廷的徵兵徵稅,推舉賢士做官或者做為婚姻的依據,姓氏發展的初期也經歷了達官顯貴才有資格享有姓氏的過程。除此之外,中國和日本還有一個共同點。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也就是中國的民國元年,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結尾,如,川島芳子、大關行江、宇野千代。現在青年女子中,約有90%的人用"子"命名。日本人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往回追溯二三十年的,當時中國的姓氏中,女子的名字不外乎“花”“梅”“紅”……,男子的名字不外乎“強”“剛”“國”“偉”……在姓氏的發展中,都有一段隨大眾的固化階段。而今日的姓名算得上是百花齊放,個性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