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這句話的原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寫下這句話的,是西漢一位非常有爭議的人物陳湯。

有人說他的功勞足以和衛青、霍去病同列,也有人說他只不過是個品行低劣的賭徒,還有人說沒有他就沒有昭君出塞的成功。今天我們就走近陳湯,走進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一、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假傳聖旨

西漢建昭三年,西域都護府。時值盛夏,城外卻已是飛雪紛紛風塵暗。萬里狂沙之下,不知埋沒了多少白骨荒冢,而今只存留幾聲戰馬長嘶。這一年距離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經過去了83年。而在漠北之戰中被重創的匈奴並未真正銷聲匿跡,只是分裂為幾個部族互相廝殺,連年混戰。最後只剩下兩股主要的勢力——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和北匈奴郅支單于。

呼韓邪表面歸附漢朝,其實是想借助漢朝力量剷除郅支。而郅支單于就更猖狂,不僅公然斬殺漢使,侵擾漢境,還攻掠西域諸國,日漸強悍。一時間風雲震盪。那時的西域已經成為西漢藩屬國。為了穩定西域局勢,朝廷任命甘延壽為西域都護,陳湯為副校尉,領軍奔赴西域。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此時,西域都護府內甘延壽和陳湯正在議事。甘延壽身經百戰,虎軀凜凜,相貌堂堂;陳湯雖然有幾分書生清秀,但劍眉朗目,也自有一股英氣。陳湯認為郅支單于雖然強悍,但既沒有堅固的城池,也沒有強弓硬弩。如果組建奇兵,長途奔襲,定可斬殺郅支,建立不世奇功。在這一點上,二人英雄所見略同。

但他們都明白,朝廷根本就無意進攻匈奴,只是讓他們來防守的。否則也不會派這麼點兵馬。要想擊敗郅支單于,除了手頭的軍隊,還必須收編屯田的士兵並召集西域諸國的人馬,這樣才能擴充兵力與郅支一戰。甘延壽認為這是大事,應該先上奏朝廷。陳湯卻認為,戰機稍縱即逝,應該馬上召集軍隊。否則等朝廷上那幫閒人槓精互噴完了,黃花菜都涼了。二人爭執起來,最後不歡而散。

第二天,陳湯又來找甘延壽商議此事,甘延壽卻生病在床,無法議事。陳湯有點沮喪,忽然一個大膽的念頭閃電一般浮現在腦海,頓時,熱血沸騰了英雄肝膽。他知道他已經無法停止,一如雄鷹發現了野兔就無法收回翅膀,必須雷霆一擊。

他現在並不知道,不久以後他的這一決定所產生的效果將驚世駭俗,震古爍今。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幾天後,病榻上的甘延壽接到屬下報告,城外來了大批人馬。甘延壽大驚,出城一看,果然旌旗浩蕩,數萬大軍已集結城下。原來陳湯趁他生病的這幾天,偽造了朝廷詔書,手持都護符節調來了四萬人馬。

甘延壽連忙找到陳湯,厲聲大喝:“你怎敢如此大膽,假傳聖旨,擅自調軍可是滔天大罪。我命令你馬上撤軍。”甘延壽久經沙場,自有一股肅殺軍威,這一聲斷喝如洪鐘巨雷,如果在戰場上足以震懾敵膽。

但誰也沒有想到,書生陳湯竟全然不懼,他怒按寶劍,上前兩步,對著甘延壽高聲呵斥:“現在大軍已經集結,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小子難道想讓大軍掃興而回嗎?”甘延壽驚呆了,心想這是什麼節奏,一介書生,我的下屬,居然敢對我如此放肆。也許在那一瞬間甘延壽有想動武的衝動,以他的身手,殺一個陳湯如同砍瓜切菜。但如果是那樣,那就不是甘延壽了,而是匹夫之勇。但事實上他只是稍作遲疑後就同意了陳湯的行動,因為在他心裡也有一團火,現在狠人陳湯幫他把這團火點燃了,頓時變成了熊熊燃燒的鬥志。

二人出城,指揮大軍,誓師出征。此時陳湯反倒成了運籌帷幄的主帥,甘延壽則是攻城拔寨的大將。他一旦跨上戰馬,就滿血歸來,恢復了往日神采,橫刀立馬,指揮若定。這支臨時組合起來的雜牌軍也迅速變成一支虎狼之師,大軍分六路挺進,兵鋒所指,勢如破竹,直撲郅支單于的老巢。

郅支單于本想逃跑,但又心存僥倖,他並不認為這樣一支軍隊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他負隅頑抗。但是他顯然低估了這支漢朝聯軍的戰鬥力,城池很快就被攻破。漢軍衝入城中,將郅支單于亂刀砍死。好一場大戰,正所謂: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陳湯斬下郅支單于的首級,快馬送往長安。隨首級呈上的,還有一封疏奏,上面寫道: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康、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一則疏奏寫得鏗鏘有聲,字字千鈞。尤其最後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是蕩氣迴腸,成為千古名句。在這一場戰役中,陳湯是當之無愧的靈魂,正是他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讓這支軍隊有了強悍的戰鬥力。在這次豪賭中,賭的是勇氣、智慧和膽量。他賭贏了,他夠狂夠狠。得勝凱旋的他並沒有因為假傳聖旨而被治罪,反而被封為關內侯。賜黃金百兩,食邑三百戶。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最後我用一首小詩來為這個故事作結:風雲出漢塞,金戈蕩狂兵。封侯非我意,但願胡虜平。

二、狠人從不按常理出牌

陳湯的“狠”主要體現在膽子太大,做事太出格。這種性格讓他取得了成功,但也留下汙點。陳湯的不按常理出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件事。

1、父親去世,他不奔喪。

當時的陳湯已經在長安做了好多年“京漂”,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機會被富平侯張勃舉薦為“後備幹部”的人選。陳湯於是就整天眼巴巴地等待著“任職公示名單”。可就在這時從家鄉傳來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這在古代那可不得了,要知道《水滸傳》裡的宋江殺人在逃,聽說父親去世還得乖乖回來居喪。可見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事比天還大,但對於陳湯來說,這根本就不叫個事,他拒絕回家。這事很快就在京城傳開了,大家立馬對陳湯這種不孝行為展開了一撥輿論攻擊,有人還扒出了他的老底——從小在家鄉就名聲很臭。這下好了,陳湯不僅沒做成官,還被抓去坐牢了。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陳湯做事不計後果,為了達到目的“至親亦可拋”。而能做出如此出格之事的人,日後不是大富大貴,就是大奸大惡。

2、貪財如命,名聲不好

後來陳湯做官了,但是名聲不大好,因為這傢伙太貪財了。但平時貪點也就算了,功成名就之後總應該愛惜一點自己的羽毛吧。可陳湯根本不管,就在攻殺郅支單于的當天,他就搜刮了不少錢財。

結果在班師回朝的途中,就被朝廷派出的“紀檢委”官員給堵在半道上了,幸虧他足夠機智,才化險為夷。這裡也很能看出陳湯的另類性格。你說你都一戰成名了,今後富貴指日可待,還缺這點錢嗎?可陳湯就是陳湯,他要按一般的思路來,他就不叫陳湯了。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3、不顧後果,賭徒本色

陳湯被免職以後,心裡非常不服,日夜想著鹹魚翻身,可是苦於沒有機會。有一天他忽然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說康居國王送來作為人質的王子是假的。他立馬上書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皇上,而且言之鑿鑿,說的跟真的一樣。

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揭發屬實,就可以立功做官。結果皇帝派人驗明正身,人家王子貨真價實。這下好了,陳湯以欺君的罪名又被抓進牢裡了。不過他也不在乎,反正監獄他蹲過好幾回了,就像串門一樣熟得很。這就是陳湯,只要事情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都要賭上一把。反過來說,如果他沒有這點“神經質”的勇氣,當年也就不可能假傳聖旨了。

4、確實有才,但是太狂

陳湯在牢裡剛待習慣,忽然接到詔書,讓他出獄。原來是烏孫國造反,邊境有戰事。陳湯說:“朝廷里人才濟濟,還用得著我這種小人物嗎?”漢成帝一聽,這是有氣啊,趕緊給道了個歉。

陳湯這才開始分析這場戰事。經過比較雙方的戰鬥力,以及詳細的推演,陳湯告訴成帝,根本不足為慮,朝廷連兵都不用出,敵人會自己瓦解。而且陳湯給出了一個精確的時間節點:不超過五天。果然第四天就傳來軍報,邊境解圍。

你看,陳湯就是這樣,非常喜歡走極端,不走尋常路,打仗這種事,一般人都不敢預測結果,可是陳湯不僅預測勝負,還預測了時間。連個來回話都不會說。這要是沒說對,難免又要被治罪,可是人家就說對了,所以再一次名聲大噪。大家覺得他實在是個人才。成帝大手一揮:重新啟用。於是陳湯又做官了。可是沒多久,就又被免職……

陳湯就是這樣,不按常理出牌,出格到離譜,做人做事不留任何餘地,夠狠。但成也在“狠”,敗也在“狠”。有人評價他說功績可以與衛青、霍去病並列,但在歷史上他並沒有獲得衛青、霍去病那樣的赫赫聲名,反而留下了瑕瑜參半的一生留給後人評說。

三、沒有陳湯,就沒有王昭君的成功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經講過,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西漢,更多的是為了聯合漢朝對付郅支單于,而並不是完全的心悅誠服的歸順。陳湯、甘延壽蕩平北匈奴,斬殺郅支單于這件事對呼韓邪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震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才甘心踏踏實實地做一名漢朝“公民”,他親自來到長安謁見元帝,並請求做漢朝的女婿,於是漢元帝賜給他五個宮女。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也就是在這時,咱們的大美女王昭君才閃亮登場了。關於王昭君的出場,《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述非常生動:“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就是說昭君一出場,那絕代姿容就瞬間照亮了王宮。呼韓邪陶醉了,漢元帝后悔了,其他人看呆了,而一段長久的傳奇也就此展開。

中國民間對王昭君的評價非常高,而四大美女之中文人墨客對昭君的讚美也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昭君是自己主動要求出塞的。第二,昭君出塞徹底結束了漢匈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這一點連衛青和霍去病都沒有做到。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和親,而是一次有效的懷柔,昭君出塞後加速了匈奴的漢化。一個漢朝的普通宮女,成了匈奴母儀天下的女神。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沒有徹底臣服於漢朝的錚錚鐵騎之下,卻沉醉在昭君的似水柔情之中。

關於這一點,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有詩云:“漢武雄圖載史篇,萬里長城盡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昭君帶來了五十年的平安福祉,這一份功績值得銘記。

第三,人們感懷於昭君的命運。昭君出塞時只有20歲出頭,此後就在茫茫塞外度過了餘生。呼韓邪單于死後她本有望歸漢,卻接到朝廷指令,讓她繼續留在匈奴,並依胡制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雖然這兩個單于對她都不錯,但是一個女孩千里遠嫁異族的孤獨和悲苦,想來令人唏噓。也許只有在寂寂無人時她才能仰望鴻雁蒼穹,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唱上幾句漢宮的曲子。於是歷代文人墨客塑造了諸如毛延壽這樣的反面形象來為昭君出氣,千年以下,昭君的形象被反覆歌頌,就這樣她成為一個完美的女神。


假傳聖旨,功比衛青、霍去病,助力王昭君,西漢狠人陳湯的那些事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昭君的成功,是以陳湯的成功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摧毀匈奴人的信心,昭君出塞和匈奴漢化就不可能成功。任憑她有曠世的美貌,也無法化解那天生的野性。而陳湯的成功讓昭君的出場成為可能並意義非凡。

陳湯和昭君之於匈奴,就好比是對某人先進行了一通威力無比的雷霆暴擊後,又給了他最甜美的一顆糖,從而徹底融化了他的心,讓他跳下馬背並思考另外一種生活的樣子。如果我們能從更長的歷史畫卷來看西漢和匈奴的百年過往,就能看到衛青、霍去病、陳湯和王昭君是一個完整的系列。由衛青、霍去病打響對匈作戰的第一槍,陳湯完成最後一戰,王昭君則負責戰後的秩序重建。這其中陳湯承上啟下,非常關鍵,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說沒有陳湯,就沒有王昭君的成功。

結語:

陳湯的一生有成功也有失敗,有耀眼的亮點也有汙濁的暗塵,他最大特點就是不拘常理,做人做事不留餘地,不計後果。對親人狠,自己狠,對敵人更狠。在西漢,他是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反對者和支持者們分為兩大陣營長久地爭論不休。這就是陳湯,不完美但是真實,他所有的成敗榮辱,是非曲折都歷歷記錄於史書之上,功之罪之,其惟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