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機票預定半小時暴漲15倍。”


“度假、酒店搜索量上漲3倍。”


“故宮五一假期門票提前售罄”。


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但是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早在前兩天就有無數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瘋狂地衝向“外面的世界”。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今年清明小長假,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4325.4萬人次。


在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國家延長假期的情況下,“五一”出遊人次預計會是清明的2倍以上。


“報復性消費”好像真的來了。


大家知道,耳朵也很喜歡旅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和大家一起探討過旅行的意義。


但是,最近在翻看大家給耳朵的留言時,我卻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想象:


“耳朵,某某地方很紅,朋友都去了,假期我是不是也應該去看看?”


“分手了好難過,想離開北京,去南方轉轉,找個地方重新開始。”


“工作好累啊,假期能出去,想多玩些景點,耳朵有推薦的麼?”


……


旅行,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度過假期的一種方式。


但是,有些“旅行”不僅不能給你帶來一個愉悅,還會成為一種負擔。


我稱之為“垃圾旅行

”。


雖然刺耳,卻很現實。


01

旅個遊比上班還累


前段時間的清明假期,耳朵身邊有不少人選擇自駕出遊。


好友老A就是其中之一。


他早在一個月前就四處邀人,然後制定了一系列出行的計劃。


說是要趁這個機會,好好“放放風”,帶大家好好去體驗一下江南山區的風土人情。


但是結果呢?


三天假期後,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竟然是:


“累死我了,幸虧你沒和我一起去。”


原來,他們制定的娛樂項目太過繁雜,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了路上。


剛跑完一天,大家就累得不想再動了。


然後,第二天、第三天竟然是在酒店裡,一邊睡懶覺,一邊玩桌遊度過的。


最後又因為回來的時候,連續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導致上班的第一天集體處於“夢遊”狀態。


垃圾旅行定律一:盲目制定出行計劃,旅個遊比上班還累。


這不是旅行,這是受罪。


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02

你配不上你的朋友圈


《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中提及過一種“垃圾旅行”心態:


炫耀自己去過的國家、城市、景點數量;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儘可能趕路增加簽到數量,旅行計劃滿得像在跨國送快遞;


不注重體驗感,吃住行都對付,但是很重視拍照打卡數量,把旅行拍照當做種地的收成,越多數量越賺。


旅行結束後,真心覺得比日常工作還趕還累還枯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成了朋友圈中的一種“打卡式”攀比。


在豆瓣上看到網友@小Li發的一個帖子:


她和朋友一起去麗江旅遊,其中一個同行的女孩子,竟然只有第一天和他們出去了一趟,還是專門挑選的幾個著名景點。


餘下的幾天全在賓館待著,然後把第一天出去拍的照片放在朋友圈炫耀。


而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雖然沒有女孩那麼離譜,但是多數時間,也都是在景點忙著擺拍,根本就沒有在意身邊的美景和別具風格的風土人情。


最後,她無不感慨這種打卡式的偽旅行除了在朋友圈炫耀、證明我去過以外,剩下的大概只有最無奈的自我安慰。


垃圾旅行定律二:朋友圈裡行走,網紅景點比剪刀手。


一場旅行,本想著是開闊眼界,回頭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還一無所知。


如果是這樣的旅行,你真得配不上你發的朋友圈。


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03

旅行是塊兒磚

哪裡需要哪裡搬


“你忙著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你看堆積如山的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揹包客正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了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你是不是也被這樣一段廣告詞誘惑過?


然後迫不及待地把“旅行”,當做解決各種生活難題的良藥。


以為逃離開工作和生活的繁瑣,就可以無災無難了?


記得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說過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讀者朋友,給我留言說:


“我每天一進辦公室,就覺得窒息。大好的青春年華,為什麼要浪費在寫字樓裡。”


於是她開心的辭職了,併成功地去了很多她想去的地方。


然而,過程很美好,結局很糟糕。


結束旅行一週後,她再次給我留言訴說旅行後的煩惱。


原來,旅行回來的她不僅沒有了穩定的工作,依然要面臨房貸、車貸等各種各樣的生存問題,還很難從那種悠閒的狀態緩過神來。


垃圾旅行定律三:旅行是塊兒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有一句經典名言:


“一個牧羊人喜歡旅行,但永遠不要忘記他的羊群。”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牧羊人,沒有人不向往遠方,但是羊群就是眼前的苟且。


我們不能因為想要遠方,就對羊群撒手不管。


沒做完的PPT,回來還要繼續做;


沒完成的報表,也不會有人幫你寫;


沒交完的房貸車貸,更不會自動消失……


想靠出一趟遠門來個脫胎換骨,真得很傻很天真。


五一出遊人數超9000萬:你認為的旅行,99%都是錯的


04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恍然大悟:


原來我們的旅行,99%都是錯誤的。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旅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要去旅行呢?


很喜歡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的一段話:


“旅行讓我明白我們自己是多麼渺小,我所知道的是多麼不夠。


甚至能夠告訴我,原來我的生活方式,我所以為的這個世界,我所習慣的的選擇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套。


人類文明那麼璀璨,千奇多樣,那麼的多元,各自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選擇。


到了沙漠地區見過遊牧民族,見過沙漠中的商旅,你才知道原來人可以這樣活著。”


旅行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發現世界之大,讓我們從僵化的思維中走出來。


當你看見過山峰的高聳入雲,就不會執拗於生活的艱難困苦;


當你感受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沉溺於工作的煩躁焦慮;


當你見證過古蹟的古老滄桑,就不會斤斤計較於日常的裡短家長。


因為親眼看過世界的紛雜,所以面對生活的喜怒哀樂會更加的從容不迫。


而且,旅行會將自己放置於一個陌生的世界,挑戰之前所有的生活習慣。


這時,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耳朵有一個關於漂流的旅遊經歷:


因為當時我是個“旱鴨子”,所以很抗拒和“水”相關的活動。


但是在朋友的慫恿下,我被推上了竹筏。


本以為自己會很害怕,可真正和水親密接觸過,才發現不僅沒有恐懼,反倒是充滿了打開了“另一扇門”的驚喜。


於是,後來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遭遇到任何的困難和挑戰,我都會想起那次“漂流”,選擇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


你看,旅行也許不能拯救我們的生活,但是旅行中遇見的各種人、經歷的各種事、得到的各種感觸,最終會慢慢積累成內心強大的力量,成為我們應對各種苟且的武器。


這便是旅行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將旅行中學會的心態,化作現實生活裡打怪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