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備註也是引用新華社,略有刪減【備註具有歷史價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現在行政管理範圍為主。

這裡主要包括南江、通江兩縣。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6月26日 金勖琪

四川省的南江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個縣……1933年紅四方面軍來到南江,在這裡建立了工農政權,實行了土地革命……解放後,南江人民……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改造山區,建設山區。每天都有成隊的汽車沿著崎嶇的山間公路奔馳,把南江人民生產的物資運往城市,支援國家建設,併為南江人民運回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6月26日 金勖琪

紅軍烈士的後代、正直公社(注:今正直鎮)十四大隊黨支部書記熊順烈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艱苦奮鬥建設家鄉,解放後曾數次被評為省和縣的勞動模範。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6月26日 金勖琪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下,南江縣的機關幹部、學生和城鎮居民都積極支援農業生產。這是正直區的幹部在正直人民公社一大隊第二生產隊幫助收割小麥。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6月26日 金勖琪

南江縣的幹部發揚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參加生產領導生產。這是中共南江縣委第一書記馮晉彪(左二)在石礦人民公社長峰大隊(?)第一生產隊向老農馮大華(右一)請教農業生產經驗。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6月26日 金勖琪

過去只有幾個鐵匠爐的南江縣,解放後興辦起各種工廠。這是南江縣通用機械廠工人正在整理為公社農具廠製造的機床鑄件。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7年10月18日 李炳林

四川省大巴山區通江縣各級黨組織,重視“小秋收”工作,在秋收大忙季節注意安排人力、物力,抓緊時間收好、管好土特產品,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和滿足市場需要。這是永安公社(注:今永安鎮)的社員群眾把土特產品交售給商業部門。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7月10日

四川省通江縣利用山區自然條件,種植了6000多畝中藥材。這是大興公社東郡大隊(注:今大興鄉東郡村)在摘紅花。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19日 李炳林

銀耳之鄉——四川省通江縣涪陽區(今涪陽鎮)1978年銀耳豐收,比1977年增長一倍以上。這是涪陽公社一個生產銀耳的溫室。

四川巴中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19日 舒宗林

四川省通江縣涪陽公社社員向國家交售銀耳。全區已收購了3萬2千多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