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原题:《有人“不孝”就是孝》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赵老头今年75岁,老两口一辈子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女儿嫁在周边村庄,端碗就到娘家了,与爹妈经常见;儿子考上大学后,在离家一千多里路的大城市工作,远离家乡,一年到头不能回来一趟。但一对“远儿近女”对老人都很有孝心。

儿子工作的第13个年头,应儿子三番五次的邀请,一辈子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的赵老头,考虑再三,认为应该“给儿子及媳妇一个面子”:就答应去他们家过几天。

赵老头同意到自己家,儿子欢天喜地,周末高兴地开车把父亲接来了。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儿子住的是高层单元楼,一栋楼三十多层高,儿子家住二十层。进儿子家不要老人走路,但要先进到一间“铁皮屋”里,站着的人都不说话,一按电钮,只听呼隆呼隆的声音,老人认为这很神奇。

不一会,老人就被拉到儿子家了。

儿子一家居住的整个“村庄”究竟住有多少人,老人不知道,没见“村长”和“书记”给自己打招呼, 也不见有别的邻居串门。

这种关在笼子里的生活,三天没过完,老人急得就想发疯,直要求儿子把自己送回老家。

儿子疼父亲,还没亲过来,哪能答应父亲的回家要求。迷路不知东西南北的老人,无奈,只能在儿子家憨待着,吃饱了就等饿。但是,与日俱增,老人的食欲逐步下降,精神逐步恍惚,烟瘾逐步增大,像得了一场大病一样。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第五天,儿子及媳妇都上班去了,被拴在“鸟笼子”里憋得实在难受的老人,偷偷地把儿子家的门胡乱拧开了。

门一打开,老人与儿子住对门的一家人撞个正面,老人像见到老少爷们了一样,感到无比亲切,就急忙激动地主动打招呼:

“你们吃过了!”

在老家,这是老人逢人就说口头的一句平常话,出门见了老少爷们,不问候一句话,怎觉跟少点啥似的。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老人继续保持家乡这种打招呼习俗,于是,就不自觉地出口问候对面邻居。

谁知此一地彼一地,这个“村庄”的人没有家乡老少爷们热乎,老人的一张热脸碰到的是对门邻居的冷屁股:老人问话,对方根本没看哪里有人,只是用敏感怀疑防范的目光看了老人一眼,吱声都没吱声,接着就嘎叽把自家的门关上了。

对门邻居的“洋蛋”(地方话即傲慢看不起人的意思)刺激得老人浑身发凉,使自己纳闷不解起来:是自己说话声音小了,对方没听见?还是他们嫌自己是农村人,脏,不想理自己?

对门邻居的不理,使老人一阵不爽,便无聊地在楼道走廊里晃来晃去。老人也只好如此:回房间没有钥匙,打不开门;坐电梯走远,自己不会按电钮,迷路,也不知往哪里去。

此时的老人如一只出笼的小鸟,虽然活动“自由”了,但没有飞翔的硬翅膀,只能蹲在屋檐下或树枝上一动不动,等待鸟妈妈前来救援。

大约过了有二十分钟,儿子下班回来了,见父亲蹲在门口吸烟,把“不听话”的父亲训了一顿,急忙扶父亲进屋:“这是城里,不象在咱们老家,您哪能乱跑,跑丢了咋办?”

当天下午,不知怎的,父亲突然头痛发热生病了,饭不想吃,觉不能睡 就象一只生瘟的鸟。

孝顺儿子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医生检查一遍,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就给老人开了点药,让儿子带老人回去。

药按要求吃下去了,到第二天,但老人的症状仍没见减轻。

老人继续不吃不喝不睡,急坏了儿子。不知如何是好时,老人提出要回老家。

儿子无奈,就尊重父亲的意见,开车把父亲送回去了。

到家的当天中午,出现了神出鬼没的现象:老人变得一切正常起来,精神振作,啥病也没有了。

父亲喝点小酒后,晕乎的催促儿子抓紧回去,并郑重“警告”儿子: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你以后永远也不要再提让我进城的事了,你家我去一次管八辈子也不会再去了,我是受罪的命,就蹲在咱家哪也不去,你家金窝银窝的福,我享不起,这辈子我就待在咱家的土窝里不动了!”

儿子离开家的时候,边开车边不停地困惑思考:孝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像我这种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的“城里儿子”,原来沾泥带水的“不孝”就是“孝”呀。

城里儿子的孝:赵老头进城,不到一周,就得了“怪病”

作者简介:曹永亮,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现本科文凭,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教师。工作期间先后担任教师、教务主任、校长等工作 。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近年来先后在当地纸刊和各地微刊发表各类文章300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