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中國與他國守望相助、命運與共,不僅為受疫情影響的國家輸出醫療團隊援助抗疫,也輸出一批批的救援物資,讓全世界的人們知道,我們願與他們一起同舟共濟、共抗疫情。在援外物資上,我國還細心地貼上寄語,表示我們不僅為他國提供物質上的幫助,還要與國外友人一起在精神上互勵共勉。這些語驚四座的寄語堪稱“世界詩詞大會”,不僅優美動人,背後還大有深意,不禁讓人驚歎直呼:“這寄語,很中國”!

01日本物資箱: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同時他又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他筆下就不少寫送別、留別的詩歌,比如《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又如《送魏二》: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王昌齡送別友人

可謂寫得情文並茂、各具特色。《送柴侍御》是詩人被貶為龍標慰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從龍標前往武岡,王昌齡為他送行時寫下此詩,意為我們雖然隔著青山,卻能共沐風雨;雖身處兩地,卻又共浴明月。

中國有句名言,叫“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不會忘了在武漢疫情爆發之初,有一個國家多次登上了熱搜,它就是日本,它不僅為我們鼓舞加油,還向我國捐贈了9噸醫療物資,100萬隻口罩,5萬副手套……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物資箱上的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此句源自日本國長屋王的佛偈,據歷史記載,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眾僧的千件袈裟上繡著十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大唐僧人鑑真大師被此偈打動,決心東渡弘法,此舉被視為中日交流的象徵。我們回贈“青山一道,同擔風雨”,可謂異曲同工、相互輝映,體現了中日雙方團結一致、共抗疫情的友愛互助情誼。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02韓國物資箱: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這句是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名句。崔志遠,是朝鮮國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和詩人,同時被稱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他十二歲(即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就離家來到長安求學,在中國一共呆了16年。前七、八年在長安、洛陽求學,後半期先後在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淮南為官,28歲回新羅,在新羅王朝繼續擔任要職。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崔致遠

崔致遠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不斷,“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出自他的《雙蹊寺真鑑禪師碑銘》,意為天下道義相通,不會因為國家不同而產生距離。疫情之下,中韓在心連心同命運之下不分國別,互相聲援、互相支持,彰顯著友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其實“道不遠人”一句最早出於孔子《中庸》,子曰:“道不遠人,人為之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孔子說,道本來並沒有遠離於人,而是因為人的理解偏差遠離了道,造成道不遠人,而人遠之。

面對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全球各國都不能倖免,疫情面前,作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各國都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凝聚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的強大合力,守護好人類的共同家園,才是戰勝疫情的正確王道。

03意大利物資箱: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

此句出自晚明文學家李日華之手,他性情淡泊,工書畫,精鑑賞,人稱“博物君子”。他在論書畫方面的著作豐富,有《致堂集》、《六研齋筆記》、《竹懶畫勝》、《紫桃軒雜綴》等,尤其擅長畫山水、墨竹,是一位格調高雅的文人畫家。在《紫桃軒雜綴》一書中不僅記錄了他對書畫的評鑑,也記錄了西方的政治、宗教、物理與天文知識,以及他與來自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一段交遊。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利瑪竇

書中寫道,遠洋而來的利瑪竇在中國居住二十餘年,不僅盡通中國語言文字,成為了宣傳西方宗教與科學知識的使者,而且為人謙遜有禮,並落落大方地展示來自西方的玻璃畫屏、鵝卵沙漏、經典書籍等物件。之後李日華有感而發,贈了首詩給利瑪竇,詩云:“雲海蕩朝日,乘流信綵霞。西來六萬裡,東泛一孤槎。浮世常如寄,幽棲即是家。那堪作歸夢,春色任天涯。”讚頌了利瑪竇為傳教授業解惑,不惜遠渡重洋、付出畢生精力的可貴精神。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我們在援助意大利物資箱上節選了“雲海蕩朝日,春色任天涯”一句,意在與意大利人民共勉,期待疫情早日過去,真正的春天早日來臨。當我們的醫療團隊和救援物資陸續抵達意大利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徹意大利羅馬街頭,意大利人民以他們發自內心的獨特方式感謝中國的幫助。中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此外,我們在援非物資箱上採用了中國《古今賢文》中耳熟能詳的諺語:“人心齊,泰山移”,在援法物資箱上採用了三國譙周《譙子·齊交》中的:“千里同好,堅於金石”,在援德物資箱上則翻譯了德國的諺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等。

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句句有典故,處處顯擔當

這些援外物資箱上的“中國式”寄語,不僅回顧了中國與他國友好交往的歷史,並以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的涵養氣度向世界發出了“中國的聲音”,在守望相助、命運與共中盡顯禮儀之邦的大國風度。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與同一片天空下,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努力踐行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我們要緊追古先賢的步伐,積極發揚團結友愛、艱苦奮鬥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繼續將中國鑄造成為一個美麗強大而又包容開放的文明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