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很多人都觉得宗实与滔滔的爱情让人称赞,他们夫妻二人一反曹皇后与宋仁宗之间的不冷不热,经常在一起说甜言蜜语,学习做事都互相扶持,真是羡煞旁人。而历史上的高滔滔,是北宋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太后,被北宋史学家成为‘女中尧舜“,在摄政的九年中,口碑极好,但是其真实作为却令人堪忧,可谓是引领北宋走向灭亡的第一人。

一、优越背景,独此一后

《清平乐》中,高滔滔身为曹皇后的侄女,从小在曹皇后身边长大,接受宫中教育。她母亲一系出身名门,是北宋开国第一功臣曹彬的孙女,姑姑是宋仁宗时期的皇后,父亲一族也是地位高贵,曾祖父高琼曾在澶渊之盟战役中立下战功,祖父高继勋被称为“神将”,她的优越背景简直是不可比拟的。

高滔滔与曹皇后的养子赵宗实(后称赵曙),从小青梅竹马,被宋仁宗指婚,二人在一起更是相敬如宾,被徽柔认为是“最好的爱情”,以至于在赵曙即位时,四年独宠高滔滔一人,没有再娶别的妃嫔,足以见得高滔滔与赵曙之间的真情,更见高滔滔对男人的把持,很是高明。

在高滔滔与赵曙成婚时,民间流传一个说法,称“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可谓一段佳话。

《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二、36岁成太后,54岁开启政治生涯

1063年,赵曙即位后,称宋英宗,立高滔滔为皇后,而英宗一向多病,再加上忽然成为皇上后的疯癫,即位不到四年就病逝了。赵曙病逝后,他的长子赵顼(xu)即位,为宋神宗。此时的高皇后只有36岁,就成了高太后,是宋史上较为年轻的太后之一。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成为高潮,而在经历过庆历新政的曹皇后,第一个不同意这项变法,她多次暗示神宗终止变法,民间百姓疾苦难耐,多由变法推行不当而致,但神宗却不愿意接受曹氏的建议。

高滔滔作为曹氏的侄女,她必然站在娘家人身边,听从曹氏的看法,但依然劝不过自己的儿子。

终于在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崩逝,王安石变法不及而终,54岁的高滔滔站在政治的分叉口,不知道该允诺谁来继任下一代皇帝。

在古代,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是有先例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被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而宋神宗在病逝时,他的两个弟弟均30多岁,可以被认为是皇位继承的人选,但此时的神宗已经说不出话,在宰相王珪问及此事时,他说的问题带有倾向性,说:

是否可以立赵煦为帝?

无法言语的神宗,只点头同意,并无他言。宰相王珪口中的赵煦,是神宗的儿子,年方10岁,并未有丰富的执政经验,更无法主持朝政,而54岁的高滔滔被一致认为临朝听政的最佳人选。

《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三、经验不足,开始回归旧法

相比宋朝第一个执政太后刘娥,高滔滔对政治也是毫无经验,刘娥在先皇帝在位时,便“晓书史,闻朝廷事,阅天下封奏”,而高滔滔的政治理念皆来自姑姑曹太后——力阻王安石变法。

所以,高滔滔在垂帘听政之后,就开始打压王安石变法的人,开始重用司马光、文彦博、苏辙、等人,废除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市易、保甲等,一下子回到了仁宗、英宗时代,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归旧制长达9年之久,这九年里,宋哲宗赵煦已然成为一个有才智的君王,可却从未有过实权。据宋史记载,刘娥在辅佐宋仁宗赵祯时,两人多是平起平坐,刘娥在发表意见时,还需要过问赵祯的意见,而高滔滔却不是,朝堂之上,赵煦与高滔滔左右相对而坐,大臣直面高滔滔奏事,背对赵煦奏事,以至于赵煦提及当年高滔滔垂帘听政的场景,只说:

当时自己个子小,只能看到朝臣的屁股和腰。

足以见得高滔滔对权力的把握,极其严格。更有甚的是,开朝时,官员需要先拜高太后,后拜宋哲宗赵煦,朝臣奏事之后,高太后都不会过问赵煦的意见,只会沉默不言,不敢多说半句话。

1093年秋,62岁的高滔滔病逝,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而高滔滔之所以被称为”女中尧舜,后人多怀疑是她重用了司马光,司马光作为编纂《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在受到重用后,开始大大称赞高太后的贤明智慧。更有史书称赞高滔滔辅佐政治期间:

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

我朝之治,元祐为甚,母后之贤,宣仁为最。——司马光

《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四、高滔滔摄政期间给北宋埋下的三大恶果

高滔滔在摄政期间,架空了皇帝的权力,又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准则,看似为了保住国家安宁,却是加剧北宋末年衰败灭亡的第一人,之所以这样评价,在于她对北宋做出的三大错举:

第一,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把北宋经济推向衰败的边缘;

第二,西夏战争时,同意割地换取安宁,不但没有换得和平,反而刺激了西夏侵占土地的野心;

第三,纵容党争,任由结党之派泛滥,颠覆了朝堂秩序。

尤其是第三点,给北宋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恶果。在司马光死后,保守派分为三党,高滔滔对三党势力不加管制,任其恶化,被后世称为“蜀洛朔党争”,包括“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皆是高滔滔摄政期间由于不必要的党争引起的纷争,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清平乐》高滔滔,“女中尧舜”竟是虚名

高滔滔作为北宋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女太后,她被史书记载为“女中尧舜”,却没有做出让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繁荣的措施,反而是加速北宋灭亡的第一人,可谓是徒有虚名!

而再看《清平乐》中,她与赵宗实之间的坚定爱情,也颇令人赞叹!

参考文献:《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