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教育家——劉海強

樂韻悠悠,

唱一腔水磨新聲;

笛音嫋嫋,

奏一曲龍崗天籟。


竹笛演奏教育家——劉海強

劉海強笛樂演奏教育家。從小受父親竹笛音樂的影響自幼學習竹笛,1990-1993年跟隨星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竹笛教育家譚炎建先生系統學習竹笛演奏。2000-2003年跟隨中國著名葫蘆絲演奏家教育家哏德全先生學習葫蘆絲巴烏演奏。擅長吹奏竹笛、洞簫、葫蘆絲、巴烏、印第安笛、尺八等近十餘種吹奏樂器。其演奏風格:口風精妙,藝術表現力豐富,南北風格兼容,深受大眾歡迎。演奏足跡遍及中國各地及馬來西亞。

代表作品

《牧民新歌》、《姑蘇行》、《秦川抒懷》、《塞上風情》、《春到湘江》、《牧笛》、《京調》(竹笛代表作品)

《歡樂的潑水節》、《打跳歡歌》、《竹林深處》、《孤獨的黑駿馬》(葫蘆絲代表作品)

《紅樓夢》組曲、《情醉雨江南》、《你是草原美麗的花》、《幻月》、《桃花渡》(洞簫代表作品)

《漁歌》、《侗鄉之夜》(巴烏代表作品)

《山鷹之歌》、《最後的莫西幹人》(印第安笛代表作品)

《春之海》、《古道吟》(尺八代表作品)


竹笛是中國歷史上備受重視的樂器,古人說“絲不如竹”,足可證明竹笛在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位置。近年來學生學特長,民族樂器的佼佼者竹笛就成為一批學員的首選目標,並引得竹笛考級、竹笛比賽盛行。

劉海強老師2000年開始在深圳龍崗推廣竹笛文化,併成立深圳天籟琴行。連續五年陸續邀請中國一流頂尖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李增光、王次恆、馬迪、唐俊喬、李鎮、黃金城等人到深圳召開珠三角中國竹笛藝術公益講座和大師班活動,大大推動了廣東竹笛藝術的發展,擴大了竹笛藝術在廣東的影響力。除了教學,劉老師同時打造民族吹管樂教學團隊,為當地各中小學輸送優秀的教學資源。在他的帶動下,龍崗新城竹笛藝術逐步生根開花,尤其在天籟琴行形成了竹笛藝術特色教育文化,更好的傳承中華笛文化的精髓。

竹笛演奏教育家——劉海強


劉海強老師認為,孩子學習笛子的好處很多。首先可以鍛鍊肺活量,竹笛多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即我們睡覺時候的呼吸,它和瑜伽.太極拳的吸氣運氣的位置相同並且它是很快的吸氣,很慢的吐氣,類似中國古代的調息法——吐納.。其次,竹笛是動手,動腦,用氣的好樂器,一般很多樂器只需要動手,動腦子,但是笛子因為要靠氣息去控制音的音色,高低,平穩,因此練習竹笛的孩子會手指更靈活,腦袋更聰明,身體更棒。學習竹笛可以讓孩子充滿自信,提高自身的藝術氣質。而且所有的吹管樂器都是相通的,學習了竹笛,葫蘆絲、巴烏等樂器也能一通百通,自然就會了。劉老師說:“吹笛子是細緻的慢火細活,不能著急,只有從容、自信、細緻的去慢慢品會,才能奏出美妙的笛聲。”

多年來劉海強老師一心致力於弘揚竹笛傳統文化,以笛會友,在線上各大平臺都有他的公益直播教學活動,如果你也是一名竹笛或吹管樂愛好者,歡迎在抖音(抖音號tianlai1688)、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搜索“老劉吹笛”,關注劉老師的公益直播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