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走” 字最早其實是一個人在跑 (比如金文), 所以走的含義是快行, 跑。 後來變成上面是“土”, 下面是代表腳或腳印的“止”。

最初“步” 是緩行的意思, 也就是今天的走; “走” 是疾行的意思, 也就是今天的跑。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步” 的上半部是一個代表腳印的“止”, 下半部也是一個代表腳印的“止”, 只是出於書寫的需要而變了形。 因為步行是兩隻腳要同時落地的, 所以是兩個腳印。 而“走” 丟失了一隻腳,因為人在跑的時候至少有一隻腳騰空。 其結果就是揚起了塵土在頭上。 古時候沒有柏油路, 疾行就會揚起塵土, 特別是有大隊的人馬在跑, 更會揚起塵土。 所以才有張飛在長坂坡讓士兵拉著幹樹枝揚塵, 迷惑曹軍的典故。

只因為丟了一隻腳, 性質就變了。 從此就塵土漫天, 從此就迷失自己。 而且就這樣一“走”,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古人本作為疾行的“走”, 為什麼到今天變成了緩行的含義

而代替了“步”? 那是因為即使是疾行, 當今的人還嫌不夠快,所以又用“跑” 代替了“走”, 以期跑得更快。 因而今天的所謂人類文明的進程已經變成了一種加速度, 而且是一種正在不斷失控的加速度: 核武器, 人口爆炸, 生態鏈的斷裂……

人類正在加速度地接近自己的終點而渾然不覺。

我們不斷在跑, 受制於一種無形的推動力越跑越快, 跑得昏天黑地。 當我們發現離墳墓越來越近的時候, 已經收不住腳。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走”, 揚起了塵土, 腳下的土越來越少, 就變成了坑, 當揚起的塵土落下, 就該把這些總是行色匆匆的人掩埋了。

如果你還在奔跑, 而且還在嫌自己跑得不夠快, 奉勸你趕快收住腳步, 停下來想一想, 你到底在跑什麼?

哦, 我為什麼要跑? 原來我看見大家都在跑。

結語: 走, 就是快行。 因為快行, 所以就會更早接近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