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隨著感染人數不斷攀升,難免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

今天將為您解讀如何應對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風險,做好情緒管理。


要點:

1.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早睡早起,利用網絡資源有計劃地學習,認真參加網絡課程,完成作業。

2.堅持鍛鍊,如廣播體操、墊上運動、街舞、瑜伽等,保持個人衛生。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繪畫、樂器等。

3.保持交流溝通,避免長時間閱讀討論負面信息,被謠言誤導,保持情緒穩定。遇到問題時,與家人、朋友、老師保持交流溝通,緩解負面情緒。

4.心態平和,積極學習,不去糾結當下無法解決的事情。


全球疫情爆發的環境下,恐慌和焦慮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反應,是人類自我保護機制,不必過度擔心。

如果焦慮和恐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影響到你逃避危險的行為,使得你不知所措,反而使你不知道如何面對威脅。軀體表現為失眠、易怒、食慾不振或暴食,沒有任何愉悅感,悲觀易哭泣。


那我們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要點:

瞭解認識疫情性質和流行情況,瞭解自己的恐懼、應激等情緒,並做到理解和接納。

進行自我暗示、樹立堅定信念。這個信念非常重要,有了這個信念內心會變得更加鎮定,有利於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

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疫情造成的心理壓力,不要採取否認、迴避、退縮、指責抱怨等不良應對方式,不要總躺著看手機新聞、疫情更新。

把注意力轉移到有氧運動、傾聽音樂等活動上,這樣我們的焦慮、恐懼的情緒就會變弱,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產生愉悅的體驗。

從事一些利他行為,做力所能及的一些有利於身邊人和社會的行為,研究表明多做利他行為的人心理更健康、痛苦感更少,此為“餘香效應”。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心理健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