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2015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英譯版摘得世界科幻協會“雨果獎”。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科幻作家首次摘得這一獎項。而以此為契機,原本多年來一直處於小眾領域的“科幻文學”迅速成為大眾傳媒的焦點。與此同時,研究界也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開始關注科幻這支“沉默的伏兵”。2019年春節,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以46.5億元勇奪春節檔票房冠軍,更是給已經開始加溫的“科幻研究熱”增加了新的燃料。

然而,對於很多新進的研究者,尤其是一些準備從事科幻文學研究的文科研究生們來說,科幻小說真得算不上是個很友好的研究領域,很多被尊為經典的科幻作品,真正拿到手裡,卻老是看不懂。其實,不要說是剛入門的萌新,就像是竇文濤、高曉松等等大咖們,也都曾經在自己的節目中承認,對《三體》之類的科幻經典作品一開始是讀不進去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為一種類型文學,科幻小說與普通讀者之間有一道門檻,也就是科幻小說的“科學性”。

這裡所說的“科學性”,並非一般意義上所指的言論、思想、主張等主觀表達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或者是否符合已經被證明的科學理論或科學常識。而是通過一個嚴密的以人類既有的科學認知、科學(技術)假說以及創作者自身建構的自洽性理論說辭為基礎搭建而成的幻想世界體系,而這個體系的界限通常是不會超出人們對既有世界的物理學認知或假設。可見,科幻小說的“科學性”實際上包含了對“科學技術”的現實理解和合理想象,是一種對“科學技術”的藝術化處理。這是正確理解所有科幻小說的基礎。

要邁過這道門檻,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把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幻小說都拿來讀一遍,然後再進行“大數據”分析。可是,我們畢竟不是AI,這麼做在物理上就行不通。所以,我們需要藉助一些既有的研究資源實現快速入門。

如果在此之前,你對科幻一無所知,那麼作為萌新的你,就需要先到“新手村”報道。然後,領取一些基本的入門級裝備。這裡推薦的是有中國科幻作家鄭軍編著的《第五類接觸:世界科幻文學簡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光影兩萬裡:世界科幻影視簡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以及科幻作家蕭星寒編著的《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說簡史》(古吳軒出版社2011年版)。這三本書的共同特點就是淺顯易懂。事實上,它們最初設定的目標讀者群都是普通的科幻愛好者。對於準備從事科幻研究的人來說,它們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掃盲讀物”。因而,推薦泛讀即可,目標是幫助研究者建立對科幻這一文學類型的整體認識。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科幻文字自其誕生伊始,就有著強烈的世界性,科幻經典作品往往沒有國籍之分,要想真正深入的研究科幻,必需在入門時就建立起“世界意識”。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在完成了掃盲課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初級階段。推薦精讀英國倫敦大學教授亞當·羅伯茨所著:《科幻小說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該書是“關於科幻小說起源和發展的第一部全面的批判史。本書從文學史、宗教史和思想史的多重角度考察了科幻小說在古希臘的先驅,在17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再度橫空出世,在18、19世紀的風格流變,以及在20世紀如何登上文化巔峰——以小說、電影、電視到漫畫等各種風貌呈現全盛之勢。”(轉自豆瓣)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而能夠起到相輔相成作用的是,科幻研究界的泰斗之一、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和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的詹姆斯·岡恩教授和國內著名翻譯家郭建中聯名主編的《科幻之路》叢書。這套叢書編入了科幻文學各個發展時期的主要代表作,並附有評析。可以幫助入門級研究者用較短閱讀時間,熟悉科幻文學各個重要發展時期的典型文本。與《科幻小說史》相配合,則能幫助入門級研究者從學術的角度建立起對科幻小說的整體認識。《科幻之路》叢書在國內有兩個版本:福少版和北大版。福少版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1997年出版發現了前四卷,1999年出版了後兩卷。北大版也稱為“未名·科幻之路”叢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兩套叢書內容相差無幾,只是因為版權原因,福少版中的少量作品未能編入北大版,但影響有限。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除了上述的基本組合裝備以外,入門級研究者還可以用自選的方式繼續給自己加Buff:(1)(英)約翰·克盧特著:《彩圖科幻百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這本書以10年為一階段,對科幻文學及其各種形式(包括小說、雜誌、連環漫畫、電影和電視)的發展歷史進行了權威性的全面回顧,對各階段給科幻文學發展帶來重大影響的事件作了引人入勝的分析和介紹,而且因為是全綵本,所以能夠展現出更為鮮活的科幻歷史。(2)(日)石川喬司、伊藤典夫著:《世界著名科學幻想小說選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這本書其實是一部世界科幻名作“簡介集”或“速查手冊”,儘管這是一本老書,但是其內容之豐富、翻譯之嚴謹,放在今天,也完全沒有過時的跡象,此書可以作為《科幻之路》的補充,而由於編者是日本人,其中除了世界經典科幻名篇,還有不少日本科幻精品簡介。(3)克里斯蒂安·黑爾曼著:《世界科幻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1988年版),同樣是一本老書,同樣能夠幫你打開學術視野的精品,而要真正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科幻,只停留在紙質文本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科幻影視也納入其中,所以花點時間讀這本書,就可以極大的延伸你的科幻“視界面”。(4)吳巖著:《科幻六講》(接力出版社2013年),本書出自當代中國科幻研究領軍人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教授之手,相比於那些大部頭的理論書,本書以問答形式,深入淺出,回答了很多入門級研究者在初涉科研研究時都會碰到的一些基本問題,堪稱“練氣寶典”。(5)《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這本書可以算是“隱藏寶物”,是吳巖教授當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開設科幻選修課時使用的教輔材料,其中收錄了國內外眾多科幻大咖的文章,涉及科幻研究的方方面面,可以作為入門級研究者的基本研究素材。由於該書沒有正式出版,在徵得吳巖教授同意後,筆者將該書掃面成PDF版,放在網上,免費下載。(6)王豔、劉曉娟、許洋著:《精編英美科幻小說史(英文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專業外語,瞭解下。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在完成了基本裝備和加完了Buff後,有的小夥伴已經開始高高興興出去“打野”,但肯定也有小夥伴卻還停留在蒙圈的階段。究其原因,大約是因為“初裝”的兼容性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無法理解科幻文學研究中涉及的專有概念,像“軟科幻”、“核心科幻”、“宏細節”等等。其實,這並不奇怪。即便是在號稱“科幻大國”的美國,科幻小說也只屬於一個亞文化群落,並不在主流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普遍關注視野之中。於是,科幻小說就變成了一個閉環式的文化生態——你時常可以看到,寫科幻、編科幻、讀科幻、評論科幻、研究科幻的都是同一幫人,乃至同一個人。這就讓科幻研究逐漸形成了專屬性的理論話語體系。事實上,之所以要科幻研究的萌新們在新手村裡花更多的時間鍛鍊基本技能,就是為了能衝破這些專屬話語體系造成的“迷霧”,讓小夥伴們的進階之路走得更順暢些。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科幻文學特殊,但不例外,它的理論話語其實是可以跟主流的文藝理論兼容的——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你進階到更高段位,同時一般的文學研究方法基本上也都適用於科幻文學研究。

在完成了新手村的基本訓練後,一眾初級段位的科幻研究小萌新們,就可以開始走上分區打怪升級的旅程了。這裡分門別類的給大家介紹下,各個區域中大家要面臨的主要關卡:

第一區:科幻文論。(1)西方科幻文論經典譯叢,這套叢書是在吳巖教授的主持下,由“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專項資金資助下翻譯出版的,囊括了西方科幻文論研究中最重要的論著。由安徽文藝出版社,於 2011年出版,包括:布賴恩·奧爾迪斯、戴維·溫格羅夫著:《億萬年大狂歡:西方科幻小說史》,羅伯特·斯科爾斯、弗雷德裡克·詹姆遜、阿瑟·B.艾文斯著:《科幻文學的批評與建構》,達科·蘇恩文著:《科幻小說變形記:科幻小說的詩學和文學類型史》,達科·蘇恩文著:《科幻小說面面觀》,艾薩克·阿西莫夫著:《阿西莫夫論科幻小說》。這套叢書無疑是從事科幻文論研究的基礎,建議認真學習。(2)科幻文學理論和學業科體系建設叢書,這套叢書是由吳巖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成果。由重慶出版社,共四冊,分別於2008年和2011年出版,包括吳巖編著:《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王逢振主編:《外國科幻論文精選》,王泉根主編:《現代中國科幻文學主潮》,吳巖著:《科幻文學論綱》。(3)科幻新概念叢書,這套叢書屬於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圖書增補項目,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於2006出版,其中涉及科幻文論的包括:吳巖、呂應鐘著:《科幻文學入門》,王建元、陳潔詩主編:《科幻·後現代·後人類:香港科幻文論精選》,林健群主編:《在“經典”與“人類”的旁邊:臺灣科幻文論精選》,張治、馮臻著:《現代性與中國科幻文學》。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三大叢書外,近年來有關科幻文論的論著和論文逐漸增多,大家可以通過常用學術文獻檢索渠道獲得。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第二區:中國科幻文學研究。(1)姚義賢、王衛英主編:《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全五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7年版),該書是中國科普研究所資助項目,號稱“中國版科幻之路”,曾榮獲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非虛構作品金獎。該書精選了中國本土科幻小說誕生至今百餘年間,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內的代表作,並邀請專家學者為這些作品撰寫評析,堪稱迄今為止,覆蓋面最廣、研究質量最高的一部中國科幻文學通識著作,是所有有志於中國科幻文學研究人士的必讀書。(2)吳巖主編:《賈寶玉坐潛水艇: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研究》(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年版),本書是國內較早出版的一部研究清末民初中國科幻小說起源時代的專著。清末小說(或稱晚清小說)是近年來學術界的熱點之一。而中國科幻小說的原創時代也正起源於此。隨著晚清民國時期各種出版物的重新整理和電子化,為學界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而當我們翻開這些泛黃的紙業,一些遠遠超出你想象邊界以外嶄新世界將呈現在你面前……當然,近年來由於眾多學者的努力,清末民初科幻小說的研究已經有“顯學”,除了《賈寶玉坐潛水艇》一書,還應更多關注近期出版的論文和專著。(3)任冬梅著:《幻想文化與現代中國的文學形象》(羊城晚報出版社2016年版),本書的重點是研究晚清和民國時期以“社會幻想小說”形態出現的科幻小說中的“中國形象”問題。相比於晚清和新中國建立以後,民國時期對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程而言,無疑是一個荒漠時代。當然,這種“荒漠”狀態既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性,也有文獻整理不足這種主觀性因素。但是,荒漠從來都是探險者的樂園,說不定就會有意外收穫。(4)“久隆計劃”,這是一個旨收藏與中國科幻和幻想文學藝術相關的實體期刊、圖書、連環畫、電子期刊、同人出版物、多媒體出版物等具有歷史和資料價值的出版物的大型網上公益活動——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巨大且在不斷擴展的沙盒副本。該計劃以已故科幻愛好者、號稱“中國第一科幻迷”的徐久隆先生的名字命名。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有關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研究的各種素材或者研究線索。他們的網址是:http://www.sfjiulong.org/。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第三區:作家作品研究:(1)卡德著:《如何創作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百花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長久以來,對於搞作家作品研究的最大忌諱就是沒有創作經驗卻硬要想當然。這個問題對於科幻小說研究來說,尤為突出。好在,著名科幻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寫了這本如何創作科幻小說的書,讓我們能夠較為方便的瞭解科幻小說創作的真實情況,讓我們能少走一些彎路,少一些想當然。(2)國外優秀科幻作家作品:這個副本基本上都是留給外語專業或外國文學專業的研究者專享的。相對而言,門檻比較高——要想做得深入得能看原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大多數研究者缺乏對科幻小說本身類型特徵的深入瞭解,研究主要是從文學角度切入,往往不能做到充分解讀。(3)董仁威著:《穿越201:中國科幻名家評傳》(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版)和《中國百年科幻史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這兩部書均由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辦人董仁威先生主持編纂,收錄了現當代中國最重要的科幻小說創作者、評論者和研究者生平或小傳,是從事中國科幻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嚮導。(4)陳潔著:《親歷中國科幻:鄭文光評傳》(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年版),本書是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文學之父”的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的傳記。鄭文光是新中國科幻小說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是第一位以科幻小說創作榮獲國際獎項的中國作家。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領域形成了以鄭文光、葉永烈、童恩正、肖建亨、劉興詩、金濤、王曉達等為代表的科幻作家群體,造就了中國科幻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代科幻作家的文學史價值的重新發掘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5)王衛英主編:《中國科幻的思想者:王晉康科幻創作研究文集》(科學普及出版社2016年)和顏實、王衛英:《中國科幻的探索者:劉慈欣科幻小說精品賞析》(科學普及出版社2018年)。王晉康是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創作的旗手、繼鄭文光後中國科幻界第二位“終身成就獎”得主,而劉慈欣則是“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王晉康、劉慈欣、韓松、何夕並稱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而在這些代表性作家身後,大批70、80後作家也正在走向自身創作的成熟期,其後還有大量的90、乃至00後優秀科幻創作者也在不斷湧現。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研究當代中國科幻作家及作品,那就絕不會缺少目標和素材。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第四區:比較文學研究:(1)“三大本”: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劍橋科幻參考)、The Oxford Handbook of Science Fiction(劍橋科幻手冊)和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勞特利奇科幻參考)。這三本書是國際公認的從事科幻文學研究的基礎讀物,對於想從比較文學領域切入科幻研究的諸君來說,可以說是必備“神器”,強烈建議閱讀原版。目前,只有“劍橋科幻參考”以《劍橋科幻文學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之名出版了中譯本。(2)長山靖生著:《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本書是日本科幻小說史研究的權威著作之一,也是從事中日科幻小說比較研究的入門讀物。不過,這個中譯本只記述到1945年前後。20世紀50年代以後,日本科幻小說的發展,是在本書的續作中繼續記述的。但這部續作暫時還沒有中譯本,需要的可以去找原版來讀。當然,要全面瞭解日本科幻,除了小說和影視,還不能忽視日本的另外兩大“國粹”——動漫和特攝。(3)拉切爾著:《拉美科幻文學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業界,對於拉美科幻文學都知之甚少。《拉美科幻文學史》的出版,多少彌補了這樣一個缺憾。不過,因為其主要記述的是19世紀拉美科幻文學的發展歷程,所以也就給進一步的研究留下了更為廣大的空間。(4)武田雅哉、林久之著:《中國科學幻想文學史(上下)》(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日本學者撰寫的中國科幻文學史,給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是一部難得的學術佳作。不過,其中涉及到的中國科幻小說文本還是要找原文,對照來看,不要盲目迷信就對了。

文科生如何走上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

當然,上面的四個區只是現有的基本分區,科幻研究是一個新興領域,隨時都可能有新區開服,大家及時關注就是了。而在大家做好了一切準備,將要走上追尋科幻研究的“王者”之路的時候,筆者願意給大家幾句忠告:

首先,要發自真心熱愛科幻。在當今中國科幻研究還是一篇“藍海”,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於存在很多的研究空白地點,需要有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和勇氣。所以,對於剛剛開始自己學術生涯的研究者們或者尋求換軌發展的學者們來說,“新服有風險,入坑需謹慎”。客觀的說,有很多比科幻更容易的選題可做,未必非要一棵樹上“吊死”。

其次,要得到周遭人的理解和支持。長久以來,“科幻”在中國都只存在於小圈子裡,是一種“亞文化”,甚至用孤芳自賞來形容都不過分。而在大概率情況下,熱衷於科幻研究的你,很可能也是處在學術環境的孤獨寂寞中。在某些情況下,周遭對你有重要影響的人,或許不理解,甚至不支持你的科幻研究工作。術業有專攻,不能強求所有人的看法都一致,但不要因此而放棄基本人際交流和溝通,要努力爭取周遭人,尤其是一些關鍵角色的理解和支持,起碼是不對你的研究造成障礙。

再次,要把個人的人生規劃和學術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如果今後不準備長期從事研究工作,最好選一個小問題,小切口大潛深,把問題做深做透。即便未來不再從事研究工作,你的研究成果仍舊會被其他的研究者反覆引用,從而彰顯它的價值。如果今後希望從事科幻研究,並作為終身事業,就應該首先選定大方向,然後再尋找那些現有研究中的盲點,逐個突破,最終逐漸搭建起自己的研究框架。最終,你就有機會登上科幻研究的“王者”寶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對於科幻這樣一個新興研究領域來說,除了一般研究者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野心,有飢餓感,否則只會淪為平庸。

本文刊載於《科普創作》2020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