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看到幸福城市的世界意義,長沙大有前路可奔

  11月25日,長沙榮登“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很快,題為《長沙連續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聞報道和自媒體信息就在朋友圈刷屏。

  長沙又一次成為了被熱議的對象。

  對於這樣一份萬眾矚目的感覺,長沙已不陌生。

  每年的元旦、春節、五一和十一黃金週,長沙都會被冠以網紅城市的標籤,在媒體和社交圈高頻出現,記者分享長沙報道見聞,市民和遊客則曬出自己在長沙的幸福假期。

  什麼文和友、茶顏悅色,大家都說了無數遍。

  不可否認,在新媒體時代,這種趨同傳播,依然是眾多人的選擇,影響著更多人來體驗這兩款美食,也讓更多人來長沙這座幸福之城,體會不一樣的城市樂趣。

  有關長沙連續12年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聞評論,相信大家已經看了很多,長沙的魅力,也不需要我多贅述了。

  此刻,我更想提出兩個問題,就圍繞它們來和網友聊一聊。

  1 在最具幸福感城市這份榮譽的背後,長沙發展和民生改善,還應該去向何方?

  2 長沙連續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對外宣傳,在引領更多國家和城市見賢思齊的方面,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職場困境---職場突圍

  我是2014年從湘潭來到長沙這座城的,來的時候,沒覺得這座城市有多好,其根本原因就是薪水問題。從長沙工資中減掉房租以後,我對比湘潭、長沙兩地我能拿到的每月收入,發現本質上沒多大變化。

  但是從2014年到2019年,長沙的發展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那種城市發展成果,一點一滴地轉化成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的民生幸福。

  首當其衝的,是人居環境改善的。很多老舊小區完成了提質改造,城市主幹道、背街小巷相比我初到長沙的時候,都有明顯改善,不誇張的說,真的是一步一景。

  而人居環境改善後,月收入也在增加。在長沙工作的第五年,我總算是能過上溫飽的生活。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帶給我的幸福感。

  幸福感這個東西,有的時候就像慾望一樣,它是不斷增長的。這無可厚非,因為人往高處走,我們不可能永遠做安於現狀的個體。我們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應該也必須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回報。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個根本問題。

  咱們長沙是不是真的能夠給與年輕人足夠公平的職場環境,長沙是不是真心誠意地幫助那些願意努力、懂得努力方法的人,足夠體面的回報?

  我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年輕人甚至在長沙打拼的中年人都會面對這個問題。

  職場蛻變--職場公平

  長沙是一座非常開放的城市,它已經顛覆了過去老一代人排資論輩的習慣,職場之上,並不是說誰的工作年齡更長,誰就能拿到更高的收入,誰就能獲得更高的職位,而是說德才兼備之人,一定會在恰當的時間,被放到合適的崗位,獲得更體面的收入。

  以前在職場一線拼殺的時候,我非常關心收入體系,想結合自身經歷和新聞採訪的經歷,看看我們的一線工作者,是不是能夠享受“多勞多得”“出精品者,必得額外獎勵”的福利。

  總體來說,長沙這一方面確實做得比其他城市要好一些,長沙的企業在管理層面更加有魄力和智慧,懂得如何利用經濟成績,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這是順應市場經濟的一種行為,在商言商,這樣的收入分配體系能夠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只不過,當我從一線工作者退居幕後,做中層管理者以後,我發現自己的格局更大了,卻反而陷入了一種怪圈。

  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身份認同,中層管理是一個很尷尬的職位,上級領導會擔心你過分地在意一線員工的利益,不斷地拿公司的錢去刺激基層員工,導致公司運營成本過大。

  基層員工則認為你離開基層後,總是用領導思維來管理或者說剝削基層員工,永遠只是想著讓員工多做事、少拿錢。

  我當時沒想明白這個問題,後來慢慢地想開了。

  我是典型的80後職場工作者,我們那一代人不是說不思考個人利益,而是更相信先播種再收穫果實,但是當我成為中層管理者,開始嘗試管理90後甚至00後的員工的時候,我必須要承認,他們已經沒有耐心去等待果實成熟了,他們要讓自己的勞動付出立刻變現,如果不認清這一點,恐怕沒有辦法很好地和90後一線工作者好好相處。

  當長沙敞開懷抱接納90後甚至更年輕的人才的時候,就需要認同這種觀念的改變。

  應該努力地在職場找到一種平衡,如果過度透支公司收入,過度地把公司資產像員工轉移,會導致公司難以為繼;同樣的,如果一直不願意分享足夠多的果實給一線員工,也難以留住人才,不利於人才發揮主觀能動性,反哺公司發展。

  不至於996,但壓力依然來自工作時間

  對比湘潭和長沙兩座城市,還有一個關鍵詞值得說一說。

  這個關鍵詞就是工作時間。

  長沙的大多數職場人士,或許不用像北上廣深那樣常常實現996工作制,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一週工作六天,但是不得不說,我們長沙很多企業都慢慢地有這個趨勢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以前在湘潭工作的時候,就隱隱有工作狂的傾向了,因為湘潭那座小城有比較完善的多勞多得體系,基本上工作量越大,工資就越高。

  而來到長沙以後,我是徹底變成了一個工作機器,我現在誇張到如果連續幾個小時不被我安排一個工作內容,我就要去反覆地刷微信裡的各個工作大群、小群,看我自己是不是斷網了,我會想:“沒道理啊,這都過去兩三個小時了,難道沒有一個工作需要我來主導或者參與協調的嗎?”

  有時候去基層講課,去親手烹飪家庭三餐,去度過年假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要去看手機,不自覺地一心二意。嘴上沒說,但是心裡總唸叨:“快給我甩個工作任務來!”“最好是那種能幫助我實現工作生活無縫對接的工作!”

  我不是一個孤例,我身邊很多同齡人或者說同事,都經歷著比以往更大的工作強度,享受著更漫長的工作時間。即便能夠在下午五點半準時離開辦公室,但是永遠不要以為回到家就可以高枕無憂,手機總會突然響起,這個時候你就要繼續打開電腦來工作。

  我最初對工作狂這個事是沒有什麼想法的,但是這樣的狀態久了,我就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沒有時間給自己充電了,抓著一大把碎片時間的我,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專注了。

  我圍繞身邊人做過一次調查,像我這種工作效率高、執行力較高、不花一秒鐘玩手機遊戲、看手機小說的人,都只能勉強保證睡眠充足,只是偶爾要凌晨三點起來加班;

  其他喜歡玩手機的年輕人,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根本沒辦法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每次深夜和他們對接工作的時候,他們都會說一句:“好累,要猝死了,必須睡覺了,明天我們再繼續吧”。

  長沙相比很多省會城市、人口湧入型城市,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點,那就是房價相對較低,在長沙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後,很多年輕人都能夠擁有買下一套長沙房子的能力,考慮到長沙的地鐵不斷完善,即便不能把房子買在傳統的市區範圍,也可以在望城等緊鄰主城區的地方擁有一套自己心儀的住所。

  切不可迴避買房這個剛需問題,雖然現在的年輕人的思想很超前,也有不少人認同高曉松“婚後也可以租房生活”的理念,但是在我看來,30歲是一個門檻。

  80後的晚婚年齡是25歲,而90後這一代年輕人把30歲看成晚婚年齡。而2020年一到,陸陸續續就有90後迎來自己的30歲,買房必將成為他們在長沙這座城市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個城市,兩個電話解決所有問題

  我之前採訪過一位市領導,他對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做了一句精準概括。

  他說,如果有一天,長沙市民遇到困難,只打兩個電話,就能迅速得到回覆,問題被重視並被解決的話,那這座城市的市民一定會打從心底感到幸福。

  這位市領導現在已經升遷,而他說的這個話我依然記在心裡,我覺得他這個話依然應該成為長沙執政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這位領導說的兩個電話,一個是市長熱線12345,一個就是110。

  他認為,這兩個熱線電話應該成為市民遇到困難或者危險時首先能夠想到的求助方法,而電話不但要被撥通,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還應該有辦法,快速地幫市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直接解決市民所面臨的的問題。

  我深以為然,只不過,目前來看,長沙在這方面還有差距,不是所有民生問題都能夠得到及時的回饋反應,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第一時間被解決。民生問題的不解決,必定會增加市民的無助感,對進一步提升幸福指數很不利。

  幸福長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我們不妨先找一下幸福的公約數。

  職場公平剛才已經談了很多,除了職場公平,醫療、教育、交通、安全、文化、養老這六大問題,將直接決定人們對長沙幸福感的判斷。

  醫療和教育--有質量且公平

  今天重點說一下提升空間最大的醫療和教育。

  我在長沙生活五年了,聽到吐槽之聲最多的就是醫療和教育。

  首先來說說教育,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是人民期盼的教育。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還沒有縮小到合理範圍,許許多多的家長從小學開始就要把自己的孩子往培訓班送,這種培訓班還不是什麼培養音樂體育文化的愛好,而是非常純粹地通過培訓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這是一個讓人擔心的傾向,在長沙,超過一半的孩子在初中畢業後,可能沒有辦法進入普通高中繼續學習,而是要去職業高中,這樣的教育安排,再加上家長“盡全力把孩子送到長沙四大名校”的思維,促成了長沙培訓教育的紅紅火火。

  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打擊在編老師校外補課的行為,但是還是沒辦法從根本上為培訓熱來去去火。

  我承認這需要時間,需要相關部門努力,也需要各位家長真的平心靜氣下來,相信素質教育。

  再來說一說長沙的醫療問題。長沙的很多醫院現在都開始實行微信掛號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要去問長沙市民是否滿意長沙的醫療服務,很多人或許都會笑著說:進步很大,但是還大有提升空間。

  為了緩解大醫院、知名醫院患者扎堆的現象,長沙近年來加強了基層醫療保障,在街道社區建設了醫療衛生站,配備了大量具有高超藝術的醫務工作者,努力營造“小病不出街道社區,大病才去醫院”的醫療氛圍,但是目前來看,還遠不能滿足市民所需,一方面是因為市民知曉率不夠,盲目地往大醫院集中,寧願小病大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基層的醫療服務水平還不能精準地對接市民所需。

  讓未成年人就近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讓市民就近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保障,這不是我憑空想到的市民需求,而是在日常採訪中,長沙市民反覆和我念叨的民生話題,它們需要被重視,也應該被儘快改善。

  幸福城市的世界意義

  我信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所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無論對中國還是全世界來說,長沙這一座城市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它不應該成為一個終點,而應該成為一個全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的起點。

  長沙再幸福,它只能給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帶來長久幸福,給來到這座城旅遊的人帶來短暫的幸福。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通過長沙獲評最幸福感城市,來引領和推動其他城市的執政者來讓更多的城市變成極具幸福感的城市。

  長沙經驗不可全盤複製,還有很多像長沙這樣不通江不臨海的內陸城市,即便這些城市要像長沙一樣幸福成功,所要做的也是因地制宜地去開拓自己的發展之路,提升美譽度、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人才、改善人居環境或許是每個城市都要努力的方向,是快速發展的規定動作,但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絕不可丟,任何借鑑、複製和學習,都是建立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的。

  通過長沙瞭解中國,這是長沙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世界意義。

  借鑑長沙,向長沙學習,打造更多像長沙一樣具有幸福感的城市,這是行動層面上的意義。

  最後,不沾沾自喜,站上新起點再出發,進一步去呼應市民需求,進一步改善民生,這是長沙人民更美好的期盼,也是長沙從今往後每一天的努力方向和意義。

應看到幸福城市的世界意義,長沙大有前路可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