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新力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南方網訊 時尚之光閃耀四月鵬城。夜幕降臨,平安金融大廈上赫然躍動著一排字: “A/W2020深圳時裝週4月10日盛裝啟幕”。首推“雲看秀+雲訂貨”背後,是5G、雲計算的強大支撐,是深圳“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強調,深圳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加快構建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徵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進一步發揮“文化+”功能,強化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兩大支撐”,推動深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文化產業集聚高地,打造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

《2019深圳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深圳文化產業呈爆發式增長,近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5.34%。金融賦能下,文化領域的資產託管平臺增多,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文化+創意”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更為區域資源有效利用、產業轉型升級注入軟實力。從集聚到聚合再到聚變,深圳高品質城市文化品牌體系逐步構建。

1 科技、金融賦能

催生文化新業態 完善市場體系

23米長的巨幅畫卷前,AI技術讓參觀者變成“畫中人”,戴上VR眼鏡,則能在5G下沉浸式體驗“夢迴大明”。近日,深圳真跡沉浸特展“盛世長卷——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疫情後重新開放。

展覽與科技的跨界融合,是深圳“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型文化業態的縮影。華僑城文化集團出品的動畫片《小涼帽之白鷺歸來》讓嶺南文化符號走向全國;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連續5年舉辦;南山區去年成為全省唯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從產品到活動再到區域示範,科技催生的新型文化業態在深圳落地開花。

華強方特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表示,華強在2007年就提出“文化+科技”理念,運用虛擬現實、球幕立體實拍、3D全息投影、AR增強現實等多種自主研發的高新科技,推出全息AR劇場《梁祝》、全景式動態球幕電影系統項目《牛郎織女》等大批文化科技產品。

“50萬元成交!”去年底,“清末之光·民國之魂”近現代書畫資產專場投資型拍賣會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火爆開拍,徐操的《袁昂叩聖圖》以全場最高價成交。文交所的成立,給深圳的文化發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在文交所的規劃下,國內首個媒體資產託管運營平臺、數字版權資產託管運營平臺、“話劇中心”及話劇資產託管平臺成立,“文化產業板”供應鏈金融業務正式簽約……2019年,“文化+金融”探索不斷。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提到,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構建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徵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科技、金融賦能下,以資本、貨幣、技術產權、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場為核心的大市場體系不斷髮展完善,文化產業集聚輻射功能顯著增強。《2019深圳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深圳文化產業呈爆發式增長,近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34%。

騰訊已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華僑城連續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雅昌集團成為藝術科技的領頭羊……截至2019年11月21日,深圳現有上市公司總計427家,其中文化類上市公司31家,佔比約為7.3%。

2 “文化+平臺”

從聚合到聚變,構建高品質城市文化品牌體系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4月2日,2020“大浪杯”中國女裝設計大賽新聞發佈會現場,主辦方用《詩經》這句話揭示本屆大賽主題“同裳@東方”的意義。“大浪杯”邁入第十載,雖今年改為線上開幕,但平臺對設計師的培養沒有遲到。

為設計師提供展示舞臺的背後,是大浪時尚小鎮對設計人才的傾力扶持。其中,由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指導的浪巢原創設計師孵化平臺,為每一個有潛力的設計師提供優質原創設計品牌供應鏈。“大浪時尚小鎮就像‘家’,全面解決設計師職業發展各種問題。”入駐設計師代表高撿平說。

近年來,諸如此類文化活動層出不窮。中國設計大展、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等國際性、國家級創意設計展會,提升深圳“設計之都”國際影響力;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港設計雙年展、“深澳創意周”等平臺,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

實施方案指出,要完善國家級產業服務平臺,集聚盤活文化市場要素資源。正是這些國際化、標誌性品牌文化活動,為深圳文化人才集聚、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平臺。

與此同時,不同層面的重點創意設計活動,催生出6000多家設計企業,已認定市級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61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4家。截至2019年底,園區入駐企業超過8000家,就業人數約14萬人,合計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150億元。

去年9月,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協會成立,著力構建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利益共同體。“當前深圳文化產業園區逐漸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單純提供硬件設施向產業鏈構建,提供金融、產業、人才對接等軟性服務轉變,從拼租金價格的低水平競爭向拼產業生態的高水平競爭合作轉變,實現從集聚到聚合再到聚變。”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秘書長唐英說。

積小流以成江海。每年5月文博會,這些產業園區承辦的分會場異彩紛呈,其對產業的帶動作用,與這場文化產業盛會的品牌影響力相得益彰。第十五屆文博會有66個分會場,近600項活動,展出10餘萬件海內外文化產品。文博會成交額逐年提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3月5日,深圳印發《深圳市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最高項目支持800萬元;去年,《灣區時尚總部中心發展規劃》發佈,計劃將車公廟打造成“世界級灣區時尚中心”;2014年,深圳制定了《關於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等……一項項政策利好,推動著高品質國際化城市文化品牌體系的形成。

3 “文化+創意”

給區域注入新活力,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鎂光燈亮起,T臺上向我們走來的模特璀璨奪目,各大品牌秋冬季最新款相繼發佈——4月10日,2020深圳時裝週“雲上”首秀。在線視頻上百萬人觀看量的背後,湧動著“設計之都”的創新活力。

2018年,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10%。目前,深圳有超過1.2萬家設計機構和近20萬專業設計人員,深圳企業獲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大獎數量連續6年居國內城市首位。

“工業設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封昌紅說。當前,深圳服裝、傢俱、鐘錶、黃金珠寶、內衣、皮革、眼鏡、化妝品以及工藝美術等優勢傳統產業,正向創意多元化、產品時尚化、品牌國際化方向發展。

一件女裝注入時尚元素,售價可以翻幾十倍;一件珠寶的設計,決定了它擺設的櫃檯。去年6月,中國(深圳)國際鐘錶展邁入而立之年,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景雯認為,深圳鐘錶行業在國際舞臺上因其足夠的創意元素和製造工藝給業界和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創意不但賦予行業從“深圳效率”向“深圳質量”、從“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的轉變,更為區域資源有效利用、產業轉型升級注入軟實力。

在羅湖筍崗工藝城,成百上千手藝人實現了作品的商業化;龍崗大芬油畫村30年,從普通村落蝶變為全國最大商品油畫生產交易地;2018年底,南山區高北十六創意園從工業廠房搖身變為創意高地,與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共辦NEEDS空間,用設計驅動服務業轉型升級……以園區為主、緊密結合舊城改造的文化產業佈局模式,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也緩解了土地資源的緊缺問題。

“我瞭解到有不少地產項目希望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將來我們計劃將產業園的模式複製到各區。”深圳文化創意園負責人鄧大將告訴記者,地產等傳統行業越來越重視文化對其轉型升級的賦能作用。

一個文化產業集群,更成為拉動區域發展、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的動能。作為“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一,大浪時尚小鎮以時尚賦能,讓龍華這個工業大區正朝著打造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去年9月,全國新媒體演藝與直播人才南方產學研總部基地簽約,落戶寶安區大視界國際影視文體產業園;而致力於打造“深圳東部文化高地”的龍崗區更是將文化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驅動力,2019年全區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

■行業樣本

週週有賽事 月月有高潮 年年有突破

去年深圳體育產業規模破千億

文體不分家。《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深圳市要彙集“超級賽事和明星隊伍群”,建設運動活力都市。近年來,深圳市重大賽事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賽事競相舉辦,“週週有賽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賽事格局初步形成。

3月16日,深圳印發《關於加快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到2035年,成為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全國典範,體育創新能力、體育綜合競爭力世界領先,成為國際著名體育城市”;且對重點鼓勵發展的運動項目實施分類引導和精準扶持,最高獎勵8000萬元,為深圳建成國際體育示範城市再添新動能。

去年舉辦超30場國際體育賽事

“2020年中國職業斯諾克巡迴賽,這項中國級別最高的斯諾克賽事即將降臨深圳!”去年12月,中國檯球協會秘書長劉春勝在CBSA中國職業斯諾克巡迴賽深圳國際公開賽簽約儀式上宣佈。

2019WTA年終總決賽、第十三屆中國杯帆船賽、2019亞太冰壺錦標賽、2019年亞太啦啦操公開賽、2019法國超級盃足球賽、2019世界海岸賽艇沙灘衝刺總決賽……截至2019年11月,深圳已舉辦18場國際A類體育賽事,超過30場國際體育賽事,體育賽事高端化、國際化趨勢增強。

深圳體育產業總規模從2014年的352.6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850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4%。2019年,深圳市體育產業預計實現總產出突破1000億元關口,同比增長16.7%;預計實現增加值400億元,同比增長23.1%。體育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產值預計超過6000億元。

成績單背後,培育引進高水平職業俱樂部功不可沒。截至2019年11月,16家職業體育俱樂部進駐深圳。其中,男子冰球比賽6場吸引了超過3.2萬名觀眾到現場觀賽,平均每場超過5000人,線上觀眾超過50萬人次。

3月11日晚,深圳崑崙鴻星萬科陽光女冰奪得中國冰球界第一個職業冰球聯賽冠軍;去年4月13日,深圳男籃在大運中心主體育館逆勢翻盤;2018年11月13日,深圳佳兆業5∶0戰勝浙江毅騰衝超成功。一次次精彩亮相讓深圳體育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不斷刷新存在感。

“體育+”激發產業新動能

當前,全市掀起“促消費”浪潮。為刺激體育消費,4月8日,深圳市體育產業協會向全社會徵集便民優惠體育項目,拉開“2020首屆深圳體育消費節”序幕。

《2017年度深圳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顯示,2017年深圳市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319.85億元,全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為2568.54元。深圳2019年體育彩票銷量49.65億元,約佔全省總銷量的25%左右,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國地級市第一(包括副省級地級市)。

搭平臺,是深圳體育拋出的另一“促消費”大招。去年底,超百家參展商亮相第三屆深圳體育博覽會,七大展區展示體育科技、時尚運動、體育教育、運動康復四大板塊項目。點燃年末體育市場的同時,也拓展了深圳的“體育+”新業態。

正如“若干措施”提出,積極培育“體育+”和“+體育”的新業態,推動體育與文化、旅遊、教育、科技、康養、醫療等產業融合發展。

鹽田區通過建設海洋體育“一中心三基地”延伸海洋休閒運動產業鏈;龍崗區通過利用大運中心“一場兩館”等資源,培育出了體育用品製造產業鏈;去年11月7日,拜仁慕尼黑俱樂部在全球宣佈建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國際化足球學校在龍崗奠基——“體育+旅遊”“體育+購物”“體育+教育”等生態在深圳遍地開花。

無論是從消費總額還是發展態勢來看,深圳體育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已逐漸成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徑和促進城市經濟健康發展的新動力。

■相關

創意設計如何賦能鐘錶行業?

每年的6月“中國(深圳)國際鐘錶展”,來自瑞士、日本、德國、意大利、丹麥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家企業攜近500個品牌參展,展示最新產品和技術,同時亦彙集鐘錶零配件、機械生產設備、行業媒體資訊等產業鏈,讓“深圳鐘錶展”成為行業發展和趨勢走向的風向標。

2020年,“深圳鐘錶展”邁過而立之年,從30屆的發展過程來看,創意設計如何推動鐘錶行業轉型升級?

隨著一批自主品牌脫穎而出、老牌企業積極轉型,鐘錶行業開啟了邁向高檔精品化的步伐。從量變到質量,從無芯到有芯,從簡單到複雜,深圳鐘錶的附加值隨著深圳手錶品牌的成長已經明顯顯現。從傳統到時尚,從單一到產業集群,鐘錶的精細加工可賦能航天、航海、生物醫藥及其他眾多產業。

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景雯告訴記者,深圳鐘錶展與粵港澳大灣區鐘錶業的蓬勃發展相伴而生,彙集了中國乃至國際鐘錶行業價值鏈。深圳鐘錶業以產業聚集優勢、產品品質和產品設計,使腕錶從傳統功能和單一銷售渠道,向功能化、美觀化、設計感等時尚元素和快銷輕奢等方向轉型升級。特別是近幾年培育了不少優秀的設計師品牌。

縱觀深圳鐘錶展發展的三十年,展示平臺最重要的作用是滿足市場和企業的貿易對接,形成良性競爭的產業環境,同時為產業鏈每一環節都提供了互動學習機會。

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展會對產業創意設計的推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製表人、買家反饋市場需求,深圳鐘錶界設計師被靈感點燃,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催生下一代新產品的進階。

“發揮工藝美術設計者的專業優勢,將傳統美學元素與優質文化底蘊深度結合創造出現代時尚,中西設計文化在深圳碰撞昇華。在國際舞臺上,深圳鐘錶足夠的創意元素和製造工藝給業界和消費者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世界表壇注入中國力量。”楊景雯說。

南方日報記者 郭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