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公历纪元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活佛转世这样的制度,汉传佛教则是修行顿悟即可成佛。藏传佛教由于在历史上是政教合一,所以信徒众多且极其虔诚。汉传佛教是政教分离,儒家思想为政治纲领,所以信徒多少完全看当时皇帝对佛的信奉程度。

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伴随中国势力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另外,尽管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藏传佛教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因密宗的原因,对于修行者的要求特别高,经过筛选的修行者才能得到师徒之间秘传。汉传佛教因受显宗中的禅宗影响,对于修行者没那么苛刻,可以随时修行。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活佛,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在京启动阶段的产物,也是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世界宗教舞台上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译,该词最初是从梵文(gu—ru,固茹)两字义译过来的,其本意为"上师";然而在藏文中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因此,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导师"或"上师"。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南传佛教是小乘佛教。

主要文献: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即律藏、经藏和论藏。最主要的部分,编于佛灭之年便举行的王舍城第一次结集。佛灭一百年后举行的毗舍离第二次结集有所发展。佛灭二百年后举行的华氏城第三次结集,基本上编成了全部三藏。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