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智库网络系列学术讲座:中东欧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9年8月13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主办的系列学术讲座于欧洲研究所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晓中应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讲授的题目为:中东欧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来自社科院欧洲所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讲座围绕国内当代中东欧研究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而展开。首先,朱晓中研究员讨论了当代中东欧研究的四个层次。中东欧的研究应置于四个层次(场景)之中,即国别、次区域、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朱晓中研究员指出:研究中东欧问题必须时时刻刻关注两个层面的基本问题,即中东欧的基本为何?欧洲的基本问题又是什么?欧洲的基本问题是否也是中东欧的基本问题,而中东欧的基本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欧洲的基本问题?这是理解中东欧乃至欧洲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学术活动 | 17+1智库网络系列学术讲座:中东欧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朱晓中研究员将目前国内对中东欧国家转型研究喻为“错过的历史机遇”。中东欧国家转型作为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转型,它在部分中东欧国家至今仍未结束。而对中东欧国家转型研究的不足与缺失,造成了我们对中东欧国家体制变化认识不清,对中东欧国家认识存在偏差,在分析当今的中东欧国家出现的问题时,常常表现出缺少历史脉络,无法全面认识国别和地区等问题。西方学界对转轨(转型)国家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已经基本建立起“转轨学”,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有与斯拉夫学并驾齐驱之势。在这方面,中外差距较大。

学术活动 | 17+1智库网络系列学术讲座:中东欧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欧洲一体化与中东欧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朱晓中研究员认为,中东欧国家的入盟进程实际上可以从“身份回归欧洲”与“中东欧国家现代化”两个视角来理解。欧盟内部的价值观冲突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在未来存在五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另外,虽然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但老成员国的学者和一些政治家依然有意无意地继续给中东欧国家贴上“东方化”或“他者”的标签。这当中的历史“基因”以及当下的价值观冲突或许均应列入考察之列。

关于巴尔干问题研究,朱晓中研究员将巴尔干主要研究问题归纳为阿族问题、巴尔干与欧洲民族国家建立进程、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1994-2017)和人的安全、人道主义干预(1994-1999)等四个方面。关于中东欧的历史研究,朱晓中研究员认为,目前国内对该地区的历史研究几乎为空白状态,中东欧历史演进的研究亟需加强。关于中东欧国家发展与外部因素,西方大国在历史上进入中东欧地区较早,并且在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抓手。同时,随着美国在中东欧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扩大和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很可能面临各种或明或暗的阻力。另外,朱晓中研究员认为,当下中东欧研究应更多关注研究的相关性、立体性、非线性、稳定性、知识结构、语言等几个特征。

最后,朱晓中研究员指出,虽然17+1是目前我国的一项重要外交倡议与研究热点,但它只是中东欧研究中的一个构成部分,不能将其视为中东欧研究的全部内容。目前国内中东欧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也是该学科发展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希望未来中东欧研究能更多地从本体论探讨出发,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建树意义观点和成果。在讲座中,朱晓中研究员强调,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对所研究问题有“价值判断”,既不能只罗列事实,亦不能人云亦云,否则研究“无价值”。

来自欧洲所各个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参与到随后的讨论中,现场交流热烈积极,气氛良好。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简称改为“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