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医患者之痛 施仁爱之术

 “医乃仁术,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施仁爱之术。唯有感受病人的疾苦,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担任市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的王少华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含义。

  47岁的年龄,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已有26个年头。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少华不知参与过多少次急重症病人的抢救。

  2009年的一天下午1点左右,刚下手术台的王少华正准备去吃午饭,此时她看到从急诊科送来一个钢筋贯穿胸壁的病人,当时病人情况紧急,面色苍白,伤口在不断滴血,眼神中充满恐惧和无助。她不顾病人身上的血迹,立刻将患者接入手术间,迅速组织抢救,同时安慰和鼓励病人。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钢筋顺利取出,病人得救了。在家属的连声道谢中,她默默地离开了,因为她早已习惯这种场景,她早已把抢救患者生命当己任,她总是说:“患者把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算只有1%的希望也要做100%的努力!”

  201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正在睡梦中的王少华被电话惊醒,“护士长,有一个车祸外伤的脑死亡病人,马上要进行器官捐献。”时间紧迫,她不顾黑暗和寒冷,匆忙赶到科室,和同事们一起快速备好手术用物,将患者接入手术间。配合手术完成后,她和大家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患者默哀,并带着护士完成了尸体料理。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由于患者家属是外地人,她没有着急回去休息,而是跟随患者家属将遗体送到太平间,并不停地安抚患者家人。一言一行无不诠释着她对患者的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王少华认为,持续提升护理水平,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是她的职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每天早晨交班前,她会把接入等候区的所有患者都巡查一遍,送去亲切的问候,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结合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她倡导针对小儿患者开设了儿童等候区,提供玩具、小滑梯、动画片等,让小患者在这里边玩边等待手术,忘记了恐惧。同时,家属等候区安装了闭路电视、滚动宣教LED屏以及手术信息发布系统,促进了术中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王少华注重科研创新和学术总结。多年来,她围绕患者安全与需求,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同时组织编写了专科手术配合指南,及时总结医生的习惯和喜好,做到熟练地配合手术,得到手术医生及外院专家的高度认可,医生满意度达98.5%以上。近年来参与市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三新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6篇。她曾先后获得安徽省手术室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和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评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所在的科室被评为“市巾帼文明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