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传说《五帝本纪》


《史记》之传说《五帝本纪》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述的是上古时代的传说,讲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这五位帝王,其中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表达司马迁的政治理想,更成为美谈,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篇从每位帝王的生平写起,赞美个人品德,写其开创基业筚路蓝缕的艰辛以及治理国家的殚精竭虑,从个人、家族和社会等各方面对每位帝王进行展现,可以看出五位帝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一、开头都是帝王的人物介绍。说白了就是个人简介,叫什么,多大了,家在哪里,干什么工作,有啥特长等等。《史记》讲述每个帝王就由此开始,简洁明了。

比如黄帝,是少典国人,本名叫公孙轩辕,自幼就天赋异禀,和同龄人相比,他开口学说话也早,可谓是神童。少年时勤勉努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后更是集智慧和勇力于一身。

颛顼帝则是“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简单说,就是性格沉稳,讲道德,守礼仪,智商和情商“双高”,能干事,也会干事。

帝喾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讲仁德,守礼仪,天下百姓都信服归顺于他。

帝尧,则是如神一般的存在,“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自身行仁德,戒骄戒躁,艰苦朴素,治理好国家,使百姓安定团结。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帝尧评价很高。

舜则出身贫寒,且家人都不喜欢他,多次想要杀死舜。但舜以德报怨,面对危机,每次都能安然度过,虽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但也突出了舜过人的胆识和能力。

司马迁写这五位帝王无一例外都是如神一般的存在,大概不如此是没有办法表现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的。既然是神话传说,那司马迁所记载的五帝王的事实就缺乏根据。上古时期的帝王到底是怎样的,司马迁其实也并不确切地知道。但他这样写,是理想,更是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一种希望。

《史记》之传说《五帝本纪》

二、介绍了人物之后就是介绍各自的功绩,也就是这五位帝王到底做了什么。

黄帝开创了国家基业。黄帝时期,神农氏衰落,诸侯间相互混战,民不聊生,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各诸侯急需一个领导者,他可以带领大家形成统一,带领大家走出混乱,走向安定。这时黄帝就出现了。黄帝带领归顺的诸侯国造兵器,大练兵,战炎帝,杀蚩尤,使国家停止战乱。之后,黄帝安抚万民,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实现了团结稳定后,黄帝带领百姓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在地理及文化上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民族。

颛顼帝和帝喾介绍得较少,集中在子孙传承,扩张领土,增加人口等方面,此时战争减少,两位帝王的关注点主要在天文历法、农业生产和百姓教化等方面,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发展期。

帝尧时,天灾就多了起来,滔滔洪水彰显着大自然的威力,人和自然的较量在凸显。在这场较量中,尧选贤任能,对人才严格把关,选中了舜。舜不负所托,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

至舜时,对内,扫清流氓、恶徒,安民,对外,厚仁德,使蛮夷降服。此时,国家政治清明,官吏各司其职,社会运转有序。

从战争到国家建设,从创业的筚路蓝缕到人民的富庶安定,五位帝王间的代序传承其实写的就是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它包含着开创的艰辛和建设的不易,它有流血、灾祸、传统、治理和变革,这也为《史记》全书奠定了基调,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也以这样的方式在演进,只是在帝位的传承上多了流血和牺牲,少了有礼和谦让。

五位帝王间的传承和平有序,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是这样的:黄帝和嫘祖生下玄嚣即青阳,还有兄弟昌意。昌意和昌仆生下高阳,即颛顼帝。玄嚣生峤极,峤极生高辛,即帝喾。帝喾和陈锋氏女生下放勋,即帝尧。而舜则是颛顼帝的第七代,虽说是贫民,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有帝王血统的。相对于后世王朝对帝位所表现出的父子、兄弟骨肉相残,五位帝王的帝位传承也只能是司马迁的理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