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一餐饮店重拾“人间烟火”的48天



李继生怎么也没想到,开业仅1个多月的火锅店,就遇到了生存危机。


今年47岁的李继生,在市区第八大街经营一家火锅店。农历腊月二十九,他送走当天最后一桌顾客,迎来了春节假期。本计划大年初六(1月30日)恢复营业的店面,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停摆”。


怎么办?自寻出路。从开通线上订餐、增加新菜品,到现在恢复堂食,李继生通过微博日志,记录下了疫情期间自我变革的48天。

廊坊一餐饮店重拾“人间烟火”的48天

李继生正在店内收拾。


餐饮业的“寒冬”


李继生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进入餐饮行业是在5年前。那时,他和亲戚合伙,在市区永兴路一家大型超市旁,开起第一家火锅加盟店。口味正宗、位置优越,店面渐渐积累了人气。但2019年年中,合伙人因事撤股,店面不得不停业。


同年9月,李继生在第八大街寻到了满意的店面。经过装修,新店于11月底开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他对年后的“旺季”非常期待,“按照以往的惯例,春节期间是餐饮业最忙碌的时候。” 准备大干一场的李继生,压根没想到,这个春节会如此特殊。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开门营业一度成了奢望。李继生坦言,在家闷着的那几天,压力越来越大,整个人焦虑不安。“堂食被按下‘暂停键’,但不能一味地等待。”他很快做出了决定:开启线上订餐。


“因为每年过年放假期间,总有顾客想吃我们家的麻辣火锅。所以今年放假前,我准备了一些配料,想让顾客春节带回家吃,没想到反而成了年后的‘救命稻草’。”在充分了解疫情防控知识以及鼓励符合条件的商户外卖订餐的政策后,李继生的线上销售开始了。利用积累的客源,他把菜品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展示。


线上订餐“救市”


把店面搬到微信里,李继生刚开始有点不习惯。“线上要收单、核单、配送,忙起来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他不仅负责接单,还身兼厨师、配送员,前几天有些手忙脚乱,“临近中午,订餐的人比较集中,配菜、配送的时间很紧。晚饭订单也是扎堆。”


为了方便配送和食用,李继生把店内的特色串串香火锅改变了形式,“带着签子不好打包,顾客到家也找不到合适的锅涮,干脆把菜品直接装盒。”外卖上线初期,效果不错,每天能接到20多单。每次配送前,他都要规划好路线。去过安次区杨税务乡周边,也到过廊坊开发区,一趟下来有时要两三个小时。而且是无接触配送,只能送到村口或是小区门口,等顾客来取。


“肯定是辛苦,但顾客的理解,是困难时期最让我欣慰的事。”李继生说,最近很多顾客都是提前一天或半天下单,给他准备的时间。还有顾客10多天订餐三四次。


有一次赶上下雪,李继生接到一个廊坊开发区的订单,“怕订菜少,让我跑那么远不合适,两个人订了10多个菜。每次觉得累想放弃的时候,想起这些就又坚持了下来。”


不忙的时候,李继生就琢磨改良菜品、设计供应内容,“外卖后期,感觉火锅有些疲软,就新上了冒菜,适合一两个人食用,更方便,也很受欢迎。”


重拾“人间烟火”


李继生告诉记者,外卖确实可以缓解店内现金流紧张的窘境。虽然和正常营业不能相比,但可以支持店面不至于“关门大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3月19日,李继生的店面恢复堂食。沉寂了40多天,店里来顾客了。


李继生发现,前期的顾客“战斗力”非常强。有时看到他们一下选太多菜品,会忍不住劝阻“少拿点”,但让他意外的是桌桌都“光盘”。有一位顾客曾在吃饭时接到电话说“在家闷这么久,就想这口”,让听到这话的李继生心里乐开了花。


有写日志习惯的他,在疫情期间也没落下,通过微博记录了这些不同寻常的日子。“今天是恢复堂食的第8天,生意虽然不及年前的一半,但慢慢开始步入正常”“今天是恢复堂食的第9天,出现了用餐小高潮”“虽然顾客还有些顾虑,但营业额逐步上升,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


结束一天的工作,李继生会上街走走,看到有餐饮店经营不下去,贴出了“转租”的字样,也有餐饮店重拾“烟火味”,像他一样在坚持着。


从开启线上订餐到恢复堂食,共经历了48天。这期间,李继生也在思考今后的经营模式,“外卖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以后会加入外卖平台,坚持堂食和线上‘两条腿’走路。我也会不断寻找更好的原材料来提升菜品品质,让顾客吃得更安心舒心。” 他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很期待早日在店内与更多食客相聚。

廊坊一餐饮店重拾“人间烟火”的48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