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故事】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信访故事】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信访故事】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2015年9月10日,重庆市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门前,14岁的李林特别高兴,他那发音困难的嘴里不时嘀咕着:“开……学……了!”送他前来的妈妈杨琼面带着久违的笑意。仅仅发了一条短信,用了一天时间,儿子上初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想到这里,杨琼不禁用力攥了下儿子温暖的小手。

1

一条特别的短信

9月8日晚上9点多,永川区教委赵主任的手机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短信是杨琼发来的,内容特别长,约有1000字,主要反映其子李林升学的问题。李林5岁时查出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被鉴定为二级残疾,孩子父亲因患胃癌正在接受治疗。2008年开始,李林就读于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今年小学毕业面临“小升初”。由于生理原因,李林就读普通初中难度较大。杨琼则希望孩子能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初中,但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没有设置培智初中班。学校告知她孩子上初中的问题无法解决。

眼看其他孩子就要开学了,可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还没有着落,杨琼心急如焚。上天的不公,全家已经默默承受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再面对无学可上这个残忍的现实吗?她从区教委的信息公开栏里找到了赵主任的电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赵主任发了短信。

赵主任认真看完短信后,想到好不容易小学毕业的残障少年又要面临失学,想到身肩重担心急如焚的坚强母亲,想到身患绝症还要为孩子上学担心的父亲,心里一时难以平静,感觉这条短信的分量越来越重!

【信访故事】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2

一份特别的牵挂

第二天一大早,赵主任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区教委。再过一天就是教师节了,按照计划,今天他要到几所学校慰问教师,但那条短信和那个素不相识的残障孩子的上学难题一直萦绕在赵主任的脑海中。“教师们的慰问还可以择机组织,但孩子的上学问题可耽误不起,这可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赵主任的心头,他果断决定调整工作计划,今天只到特殊教育学校,慰问和调研一并进行。简单思考后,他又给杨琼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区教委对她反映的问题很重视,会尽快研究解决办法。

在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慰问和调研活动中,赵主任对广大教师们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了敬意和谢意,对特殊教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表示祝贺,也指出目前特殊教育还存在着先天条件不足和应对发展不够的问题。接着,赵主任提起了杨琼发的那条特别的短信。他说:“我们要感谢杨琼女士及时提醒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带来了新课题,这样的群众来信我们要切实重视起来,要立即研究具体解决办法。下午,我去现场接待来信人。”慰问活动的现场,变成了调研解决具体问题的会场,特别的温情在这个特别的校园里弥漫开来……

【信访故事】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3

一种特别的关爱

9日下午两点多,杨琼再次接到赵主任打来的电话,说要与她当面谈谈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她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送孩子上学7年了,也知道学校的具体情况,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

下午三点,赵主任在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与杨琼见了面。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瘦弱但又特别坚强干练的母亲。赵主任认真倾听了她的诉说,也实事求是地说明了学校的具体情况。

他对杨琼说:“感谢您为我们区特殊教育发展及时提出了新课题,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确实滞后了。对此,我们区教委有责任,向您说声对不起。”听到这里,杨琼心里一怔,她没有想到领导会这么实在,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赵主任接着说:“残疾群体的教育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今天上午,我去学校了解了一下情况。我们准备这样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孩子的学业不能耽搁,明天就先到学校培音班初中部插读,待学校腾出教室,调整师资力量,把培智班初中部办起来后,孩子再转回来。我们还会向区里反映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问题,争取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彻底解决好特殊群体就读的普遍性问题。你看这样行不行?”杨琼听完后,心里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不停说着“谢谢”。

10日上午9点,李林牵着妈妈的手走进了永川区特殊教育学校,杨琼走在这熟悉的校园,心中感到别样的轻松和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