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最近正在熱播的《清平樂》這部劇講述了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仁宗皇帝趙禎的一生。而在這部電視劇的第一集便談到了仁宗的生母問題。談到宋仁宗的生母,許多人腦海中首先跳出的一定是"狸貓換太子"幾個大字。

"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來到清朝的時候被改編《三俠五義》。

講述了在宋朝真宗時期,心腸歹毒的劉妃為了當上皇后而與太監郭槐合謀,用剝皮的狸貓調換了李宸妃所生的兒子趙禎,劉妃後來如願以償當上皇后,而李宸妃則被打入冷宮。後來劉妃所生的兒子夭折,而本來應該被勒死的趙禎卻輾轉成為了八賢王的的兒子,因為真宗無後所以就收養趙禎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後來宋真宗駕崩,宋仁宗趙禎即位,仁宗在位期間由於一次偶然,外出辦公的包青天包拯瞭解到了李宸妃當年的冤案,併為其平反,最後母子相認、李宸妃被迎還回朝的故事。由於這個故事膾炙人口,特別符合民眾的胃口,因為歷來為人競相傳頌。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京劇《狸貓換太子》

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上海京劇大家們直接將歷史上關於仁宗生母問題的傳奇小說全部綜合起來,集百家之大成,創造出了京劇連臺本戲《狸貓換太子》,一經演出便轟動上海,繼而流行全國。之後,這出戏更是被改編為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等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

在這裡,便以京劇《狸貓換太子》和電視劇《清平樂》為代表,來看看文人墨客筆下的仁宗生母問題與歷史上的仁宗生母問題有哪些不同。

一、 "皇后之爭"與"李宸妃其人"

京劇《狸貓換太子》故事的起因為宋真宗正宮無後,而其後宮中的劉妃(劉娥)和李妃(李宸妃)同時身懷六甲,於是宋真宗便下了一道旨意稱:"先生龍者為皇后,後生龍者為偏妃。"就是說誰先生下兒子,誰就做皇后。就是因為這道旨意,才引發了了後來的一系列事件。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在京劇《狸貓換太子》中宋真宗是比較偏愛李妃的,也很想立她為皇后。然而,真實歷史則與之截然相反,宋真宗更喜歡劉娥。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劉娥被冊封為皇后。宋仁宗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當時宋真宗早有立劉娥之意,但苦於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當仁宗出生以後,在宋真宗的授意下,劉娥將剛剛出生的仁宗抱走,真宗對外謊稱孩子是劉娥所生,母以子貴因而要將其封后。

《宋史·后妃傳上·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劉娥)》: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

在這一點上電視劇《清平樂》就較為準確的還原了當時的歷史,劇中通過回憶得知,當年是皇帝(宋真宗)下令讓劉娥抱走仁宗的。而劉娥也認為朝廷上下那麼多人都知道這件事,瞞恐怕是瞞不住的,要是皇帝長大後知道真相,那該如何是好?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劉太后回憶

真實的歷史一如《清平樂》中劉娥的猜想,這件事很快走漏了風聲,滿朝文武全部反對,因而也就暫時擱置了起來。

直到兩年後宋真宗下定決心一定要立劉娥為後,那時候劉娥已經四十多歲了,能被封后單純就是皇帝喜歡她。而當宋真宗再次宣佈要立劉娥為皇后時,朝中大臣們再一次反對,都覺得劉娥不能被立為皇后,因為此前劉娥曾經嫁過人,而且出身低微,結果宋真宗"卒立之",直接忽略了大臣們的意見,強行立其為後,這在宋朝是不多見的。

不過與《清平樂》中宋仁宗第一集就知道自己不是劉太后所生的不同,由於劉太后為人威嚴,劉太后活著的時候舉國上下沒有人敢告訴宋仁宗真相,仁宗知道真相還是在劉太后死後。

《宋史·后妃傳上·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劉娥)》: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

而仁宗生母李宸妃本為劉娥的侍女,在偶然被真宗召見侍寢後懷有身孕。

史書上還記載了下面一則故事。

《宋史·后妃傳上·章懿皇后李氏(李宸妃)》:"(李宸妃)既有娠,從帝(宋真宗)臨砌臺,玉釵墜,妃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進,釵果不毀,帝甚喜。"

這則故事應該是後人為了神話宋仁宗而編造出來的,其實李宸妃本人並不怎麼討宋真宗喜歡,其誕下仁宗卻只被封了個"崇陽縣君",也就比剛入宮的女子地位要高一些。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之後,李宸妃又誕下了一個女兒,才被晉封為才人,但是這個女兒早夭,可能是出於對李宸妃的安慰吧,宋真宗後來又晉封其為婉儀。宋仁宗即位後,李宸妃被晉封為順容,同時按照規定,其作為先帝嬪妃被安排到宋真宗的永定陵來為先帝守陵。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宸妃病重,已經是皇太后的劉娥正式晉封其為宸妃,其中"宸"一字在古代含義特殊,在古代既指帝王的住處,又是帝王、王位的代稱。晉封后不久,李宸妃便病重逝世。

不過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劉娥雖然奪走了李宸妃的兒子,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沒有虧欠李宸妃多少。事實上,除了給李宸妃提升地位之外,劉娥還提拔李宸妃的親屬,給予其母族各種優待。

《宋史·后妃傳上·章懿皇后李氏(李宸妃)》:"使劉美、張懷德為訪其親屬,得其弟用和,補三班奉職。"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的李宸妃

還要指出的一點是,劉娥以李宸妃之子為己子應該是徵得宋真宗同意的,或者宋真宗最少是默許此事發生的,這在古代宮廷中其實也較為常見。

二、"八大王"與"楊淑妃其人"

在京劇《狸貓換太子》中,幼年宋仁宗是被託付給"八大王趙德芳"撫養的,也就是傳奇小說裡面常見的"八賢王"。八賢王趙德芳可以說是古代涉及到北宋前期歷史的傳奇小說中的常見人物了,在古代傳奇小說中八賢王趙德芳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是朝中忠臣的保護傘。

關於其"八賢王"的稱號和其手中金鐧的來歷,在京劇《賀后罵殿》中有所介紹。在《賀后罵殿》這出京劇中宋太宗趙光義親口加封趙德芳為"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 四正王、五德王、六靜王。 上殿不參王, 下殿不辭王。"同時,又賜其"凹面金鐧, 上打昏君,下打讒臣, 壓定了滿朝的文武"。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八賢王影視形象

但是歷史上的趙德芳卻並沒有傳奇小說中所描繪的那麼威風凜凜,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其父在位時被授予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的官職。其叔父趙光義繼位後,則先後被授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官職,看上去也算是風光無限了。

但是,趙德芳於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突然因病去世,史稱"寢疾薨",時年二十三歲。順帶提一句,在其去世前一年零五個月的時候其兄長趙德昭因受宋太宗的訓斥,自刎而死。所以,趙德芳只活躍了宋太祖、宋太宗兩朝,根本參與不到後面的歷史事件中。

而在《清平樂》中為了符合史實,採用《三俠五義》中的說法八賢王趙德芳被換成了八大王趙元儼,趙元儼是宋真宗的弟弟,宋太祖的第八子,宋朝宗室重臣。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的八大王

宋朝規定皇子年幼就應該出宮獨居,而由於宋太宗特別寵愛趙元儼,一直將其養在宮中,直到二十歲才讓趙元儼封王就藩,因為趙元儼排行第八,所以當時宮中人稱其為“二十八太保”,後來逐漸演化為八大王。

真宗即位後,對這個弟弟同樣關愛有加,不斷為其加官進爵。甚至有記載真宗病危的時候,因為太子年幼,曾希望將皇位傳給趙元儼。

據說真宗在臨終之際,用手點了點胸,然後伸出五個手指頭,接著又伸出三個手指頭,意思是說,傳位給八大王,是我的意思。

但當時劉皇后在帷幕後面看到了真宗的舉動,群臣退去之後,急忙命令內侍從向群臣傳旨,說真宗的意思是,三五天來病情好些了,沒有其他的意思,讓大臣們不要多想。幾天之後,真宗就去世了,太子趙禎即位,就是仁宗,劉皇后成了劉太后。

這事是真是假呢?《續資治通鑑長編》的作者李燾說,他聽到的也是傳聞,不能確定真假。不過《續資治通鑑長編》擁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姑且作為趙元儼對劉太后怨恨的一個緣由吧。

雖然《清平樂》劇中八大王對劉太后很不爽,經常怒懟太后。但實際上在歷史上由於劉太后政治手段極高,其執政期間,八大王元儼為了避禍,推辭了一切優待,整日把自己關在家中,謝絕拜訪。他裝瘋弄傻,史書說他“陽為狂疾不慧”,也就是俗稱的“陽狂病”。直到劉太后死後,趙元儼才慢慢復出。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高傲的八大王

此外,在真實歷史中,劉娥將仁宗抱過來後主要是讓楊淑妃負責照顧幼年仁宗的,史稱"始,仁宗在乳褓,章獻使妃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之俱,所以擁佑扶持,恩意勤備。"

劉娥之所以會選中楊淑妃,則是因為她"通敏有智思,奉順章獻無所忤"。事實上,劉娥對於楊淑妃是十分信任和倚重的,除了讓其與自己一同照看仁宗皇帝外,在臨死時還頒佈遺誥讓仁宗將楊淑妃尊為皇太后,以後就由楊太后代替自己垂簾聽政。

《宋史·后妃傳上·章惠皇后楊氏(楊淑妃)》:"尊為皇太后,居宮中,與皇帝同議軍國事"。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當然,最後在大臣們的強烈要求下,使仁宗皇帝下詔刪去了遺誥中"同議軍國事"這句話,只將楊淑妃尊為皇太后,當做吉祥物供了起來。

三、"包青天"與"呂夷簡"

在京劇《狸貓換太子》中,最終是由包拯來了結了這場公案的,但事實上歷史上的包拯根本就與這件事沒有任何關係。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包青天劇照

包拯於是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進士的,當時劉娥雖然還在臨朝聽政,但是此時的包拯不過是個小官,所擔任的也都是地方官職,根本參與不到中央事務中去。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這時才算是正式進入了中央政府,但此時劉娥早已去世十年了,宋仁宗也已經親政多年。

而在真實歷史中,真正參與到這件公案中的朝中大臣是時任宰相的呂夷簡。電視劇《清平樂》中也是呂夷簡出面干涉此事的,可以說符合史實。

當年李宸妃病逝的時候,劉娥原本打算簡單了事,但是呂夷簡卻上奏認為應當厚葬李宸妃,其出發點當然是因為李宸妃是皇帝的生母,只是呂夷簡沒有點明而已。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的呂夷簡

這種諱莫如深的宮廷秘事自然讓劉娥大為惱火,怒斥呂夷簡道是在挑撥他和仁宗之間的母子關係。但是呂夷簡則從容答道:"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

呂夷簡是在提醒太后劉娥,李氏畢竟是陛下的生母,若陛下有一天知道真相,必定會認為你奪他人之子,到時候你劉氏一門恐怕都不保。如果現在你厚葬李氏,到時候陛下定會感念你。

這時,劉娥也明白了呂夷簡的意思,自己死後很可能會有人向仁宗揭示自己不是他生母的真相,甚至可能會誣陷李宸妃是被自己害死的,如果不厚葬李宸妃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坐實這種誣陷。

最終,在呂夷簡的建議下李宸妃的葬禮為"治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同時"以後服殮,用水銀實棺"。後續發展也的確如呂夷簡預料的那樣,劉娥去死後不久,燕王趙元儼(沒錯就是《清平樂》中的八大王)告訴宋仁宗,他實際上是李宸妃生的,而李宸妃死的不明不白,這就是在暗示宋仁宗了。

宋仁宗得知這一消息後,果然嚎啕大哭,並且一如呂夷簡所說的那樣,認為是劉娥害死了自己的母親。

《宋史·仁宗本紀》:"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

《清平樂》仁宗身世和京劇《狸貓換太子》,歷史有時就是半真半假

《清平樂》中劉太后病逝

隨後便親自前往停放著李宸妃靈柩的洪福院祭拜,瞻仰母親遺容,當看到母親遺容安詳,身著皇太后服飾之後,並不像燕王所說的那樣是被害死的,宋仁宗才有所心安。

而在當時宋仁宗已經派兵去圍住了劉娥母家的府邸,等到瞻仰完遺容後,仁宗才下令收兵,如果不是呂夷簡的勸奏,那麼劉娥和其家族很可能會遭到宋仁宗的反攻倒算。

事實上,除了上面所列舉的與正史的出入外,京劇《狸貓換太子》中還有很多地方與正史有出入,比如劉娥當年也誕下了一子,但是在後花園玩鞦韆的時候掉下來摔死了,因此才被八大王趙德芳所收養的幼年仁宗抱進宮中認為皇子,還有裡面的陳琳、寇珠等人都是虛構的人物。

而電視劇《清平樂》中雖然也有部分修改,但基本還是忠於史實的。最後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有些虛構的情節要比正史更吸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