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國學啟蒙,該讀哪些書,這次給家長們細細推薦

先給大家講一個冷門小知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也就是語文教科書,本來是兩本書,一本叫《漢語》,另一本《文學》,可是之後就取消了《文學》這本書,以至於後來一直到現在,用的語文課本都只有一本書。我們現在用的語文書其實就類似於當時的《漢語》那本書。

而我們知道,語文其實是包括了兩個方面內容的,語,主是語言,而文呢,涵義則更廣泛一些,既是指文字,又反映在文學上,更深層次的是文化。而總的來說,語文的學習可以概括為:語言的文學性表達。

可是我們現在的語文學習,追求的是文字的意義和使用,而對文學的追求,卻疏遠了很多。比如我們小學階段的教科書,每一節課他都有一些生字識字的作業和功課。但是文章的文學性卻分析得較少,對文章的藝術欣賞上,也只是蜻蜓點水。更多的是對孩子識字量,字詞理解,關聯語和句子,或是語法上的一些學習。文學上的學習太少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小學生來講,著重學習課文當中的文學性,是很難的。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有門檻。首先要求老師本身的文學素養要高。其次,孩子對於語言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要強。起碼對於詞的一些本義,比喻義,引申義,要有更多的理解。這實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學好的。

語文的學習,強調的是過程和積累,需要的時間。它是一個由閱讀到積累,從運用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我們只有說一個孩子、一個學生,他會寫作了,會利用自己學到的文學知識、文化常識,去表達了,我們才能夠說,他語文學得還不錯。


兒童國學啟蒙,該讀哪些書,這次給家長們細細推薦


這讓我想起了綜藝節目《奇葩說》當中的一位選手楊奇函。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才子,當年中考作文滿分,高考作文滿分,而且還是寫得駢文。從表面上看,好像有些遊戲文字,但實際上,必須要有深厚的文言功底,文化內涵,才能以這樣格律嚴謹的四六句來寫作。

所以從這一點講,我們的先人在開蒙學習時,讀"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是一直以來沒有變過的,那我們的孩子在國學啟蒙,或者說是傳統文化的啟蒙上,同樣也是離不開這些的。

《少年讀國學》三年級以上國學啟蒙讀物

所以,我想首先推薦一套《少年讀國學》,這套書除了“三百千”之外,還包括了儒家經典《論語》和《孟子》。因為儒家思想是至今我們在行為處事,樹立價值觀方面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思想,這是民族文化骨子裡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不知不覺,或者說是有知有覺地踐行著,並不斷修身以改進的。你看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儒家都是排在前的。


兒童國學啟蒙,該讀哪些書,這次給家長們細細推薦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熟悉音韻節奏的啟蒙書

《聲律啟蒙》還有《笠翁對韻》,都是以前學童的基礎讀物,現在更是學習古文的啟蒙讀物。可是大多數家長又說,這兩本書雖然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但是生僻字太多,其中的典故,歷史知識,對孩子來說又太難理解了。

的確如此,那我們更要理解,為什麼要讀這兩本書的原因了。

《聲律啟蒙》的句子都是以對仗的形式呈現的,而且形式多樣: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

從對仗來說,書裡的對仗方式很多,例如從字數來說就有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九字對;還有扇面對、流水對等等;從句法來說,也是多種多樣,主謂賓,偏正詞組,狀語加主謂,省略主語等;二二結構,二一二結構,二二三結構;而且平仄嚴格相對。

那要求孩子熟讀《聲律啟蒙》甚至有的家長還要求孩子背誦到底有什麼用呢?

我們總是喜歡用有用沒有來形容讀書,這真是不應該有的判斷,可是大多數家長又是離不開這一條。

第一,無論家長是出於什麼考慮。這樣的書最直接的作用是訓練孩子對仗與句法的基本功。為以後文言文,古詩詞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聲律啟蒙》列舉了許多常用典故,如果把《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龍文鞭影》這一類書背過,會了解不少歷史知識,同時也知道哪些典故可以兩兩相對。比如:

分金齊鮑叔,奉璧藺相如。擲地金聲孫綽賦,迴文錦字竇滔書。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巖之築;既逢周後,太公舍渭水之漁。

所以對學習典故,積累文化知識非常有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習這一類書是為做好詩賦打基礎。古人讀書一定要學詩賦。學詩一定要學會律詩,學賦要學會作律賦。他們都要求押韻,要求對仗,而且基本都要用典。正如孔子所言:不學詩無以言。所以《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才會在兒童國學啟蒙上有這麼大的市場和這麼強的生命力。

但要特別強調一下,因為生僻字與典故的原因,這樣的書更適合親子閱讀與朗讀。所以家有學齡前3-6歲的孩子要多給孩子讀一讀。

繞不過去的《史記》:小學高年級及中學必讀

小學生該不該讀《史記》?這裡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史記》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像小學課文《將相和》《西門豹》;初中學的《鴻門宴》《陳涉世家》;這些都出自《史記》,你說該不該讀?

我們常說,讀史可以明智,讀古可以鑑今。我們還聽過這樣的話:“一個人的見聞,決定他的視野;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他的作為;這也就是我們堅持現代兒童要讀歷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觸到鮮活的歷史,對他的一生的影響就越深遠。若干年後,當孩子第一次接過中學的考卷,會覺得無比熟悉。原來很多語文閱讀題、歷史的材料解析題,都出自小時候讀過的《史記》啊。”

這句話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確了:讀歷史,學語文,不能不讀《史記》。


兒童國學啟蒙,該讀哪些書,這次給家長們細細推薦

我們學歷史會學《史記》,學語文也會學《史記》。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也解釋了《史記》的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更有老師說,學生越早接觸《史記》,就能越早獲得學好文科的金鑰匙。《史記》不僅是一部為後世人呈現了中華歷史之美、文學之美的文史經典,更是一部關於中華傳統精神、中華道德風格的長篇史詩。

那我們自然不能給孩子選完整版的《史記》,那真是遑遑鉅著,而且其中講到的“五帝”與夏、商、周的內容,由於以史料為主,內容粗略,缺乏故事性,文學性與趣味性差,小學生幾乎是讀不進去的。

而《史記》裡真正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是其中春秋戰國至秦末的一篇篇《列傳》《本紀》《世家》的內容,這些故事司馬遷寫得尤其精彩。

所以,我推薦一套《少年讀史記》。這套書精選《史記》中的人物故事編寫而成,共計60篇。主要根據《史記》的“本紀”、“世家”和“列傳”的相關篇章,精選了唐堯到漢武帝間傑出人物的事蹟,其中有帝王、將相、世家公子、謀士、教育家、武士、辯士、刺客等。語言生動,文字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

從故事開始讀《史記》,對於中小學生來講,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除了以上所說的一些國學啟蒙,或是入門讀物之外,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書可以讀。比如已經有了一些國學閱讀的底子了,這時候不妨讀一下《古文觀止》《世說新語》《三國志》。也是可以的。

不過,我以上列舉的這些,作為國學啟蒙來說,完全足夠了。給孩子選書要學會做減法,切勿貪多求全,更不可什麼都選。同類書這麼多,網上隨便一搜國學啟蒙的書,可以讓你看得眼花繚亂,該如何做選擇,根本就無從入手了。

所以,選好一套,反覆認真地讀是最恰當的。我就知道有一位家長,從小讓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背完之來從頭再來一次,這樣幾輪下來。孩子對唐詩,包括古詩詞的理解鑑賞能力,作文中遣詞造句上,已經遠遠領先同齡孩子了。這位家長真是智慧的家長,既掌握了學習古詩的規律,也抓住記憶的規律。雖然花了笨功夫,卻取得了大成效。

可話說,語文學習,不就是要花笨功夫嗎?


點擊專欄,收聽【關於孩子閱讀的那些事】,更多好童書推薦,更多兒童閱讀方法指導


兒童國學啟蒙,該讀哪些書,這次給家長們細細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