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救赎。

快乐大本营高圆圆感动推荐它;演员张一山在朗读者上深情诵读它;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其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女儿。这本书便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当年就获得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2006年7月,《追风筝的人》中文简体字版出版。2007年,导演马克·福斯特的同名电影上映。2015年,获选中国读者评价“终身五星小说”。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清新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撼动着我们内心纤细的情感。

正如胡赛尼说:“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动静,我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点惊讶的,但回头想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人们看重的,相信还是小说营造的那个强烈的情感氛围,这里讲述的主题--罪行、友谊、宽恕、失去以及对于弥补过失的欲望,都可以和你的切身经历联系起来,可以让你成为比想象中更好的那个人。这不是专属于阿富汗的主题,而是有关人性之旅的,无论什么样的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都能接受它。”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一、“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生于喀布尔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爸爸”是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而母亲在他出生时便去世。

他们家仆人阿里,有一位名叫哈桑的儿子。哈桑天生兔唇,是处于社会底层,被人唾弃、奴役的哈扎拉人。哈桑出生七天后,有着惊人美貌的母亲和一群江湖艺人跑了。

两个没有母亲的孩子,经常一起玩耍、游戏,情同手足。哈桑把阿米尔当成最好的朋友,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当阿米尔遇到麻烦时,他第一时间为他挺身而出。到麻烦时,他第一时间为他挺身而出。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哈桑的正直、勇敢很得阿米尔爸爸的赏识。他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给哈桑买整套的日本玩具车;给他买毛皮牛仔帽;请印度医生库玛为他修补兔唇。

阿米尔虽然对哈桑很好,自己的童年很多欢乐时光,都有哈桑的参与。但是父亲对哈桑的好让阿米尔嫉妒不已,觉得哈桑偷走了父亲对他的爱。如果没有哈桑,父亲将会全力的爱他。

虽然父子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两人生活在各自的领域,只有风筝是他们之间薄如蝉翼的交集。阿米尔对即将举行的二十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喀布尔风筝大赛冠军势在必得。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二、“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风筝大赛如期而至,阿米尔和哈桑两人默契配合,急转,割线,回旋,从清晨到黄昏,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将最后一只蓝色风筝顺利割下。阿米尔像英雄般的接受着人群的道贺,哈桑则带着阿米尔的期盼去追战利品-那只蓝色风筝。只有追到第二名的蓝色风筝,带着它班师回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赢家,才能打开爸爸的心门。

在一个堆满破铜乱铁废弃轮胎的污垢巷子里,阿米尔目睹了哈桑为了抢回那只蓝色风筝,被阿塞夫强暴。阿米尔在害怕,怯懦,纠结矛盾中,最终选择了默默离开。

«三字经»中云“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云“人之初,性本恶”。两者看起来矛盾,实则互有联系,其实善恶存在于人的一念之间。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这里阿米尔人性中的恶战胜了善,没有为哈桑挺身而出,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也是导致阿米尔此后二十六年一直被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折磨的根源。

风筝大赛的大获成功让阿米尔和父亲从冷漠的父子关系变为了朋友间的亲密,带他去动物园,带他参加聚会,给他举办隆重的生日宴会。

阿米尔因为那天对哈桑的背叛,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里包袱。再也无法面对哈桑那熟悉的目光,每天借故避免和哈桑碰面。最终逼走了哈桑父子。

三、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往事不会重来。陈年旧事没法被埋葬。

哈桑离开后,阿米尔父子也因为战乱离开了家园,历经磨难来到美国,他把美国当做埋葬往事的地方。可是那些久远的负疚和罪恶感总是能轻而易举的袭击他,越是逃避,心中的歉疚感就越沉重。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不久阿米尔的父亲因病去世,爸爸的生前好友拉辛汉打来电话。告诉阿米尔哈桑其实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夫妇已经在战乱中死亡,留下唯一的儿子索拉博在福利院生活。

犹豫后的阿米尔最终选择踏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没想到,索拉博已被阿塞夫带走,成为了阿塞夫的性侵舞童。

为了营救索拉博,也为了给哈桑报仇,更是为了这么多年萦绕在心头的内疚,即使知道没有赢的希望,从没打过架的阿米尔依然选择了迎接阿塞夫的挑战。

阿塞夫伤痕累累,九死一生,终于将索拉博带回美国。感情受到伤害的索拉博一直沉默着,阿米尔一直没放弃,想方设法逗他开心。阿米尔在索拉博的笑声里,走出了过去的阴影。

《追风筝的人》:一段温暖人心的救赎之旅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里说过: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害怕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些感觉得态度,便是去面对它,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去逃避,更不能将自己封闭起来。

正如文中阿米尔,他当初为了一己私利,没能为哈桑挺身而出,因此心怀愧疚。无论逃到天涯海角,那种感觉一直如影随形。幸运的是,他最后勇敢的去面对以往,并极力的去拟补过去的错,救赎了自己,挽救了别人。

其实,只有真正下定决心,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或是懦弱、恶行,或是对他人的愧疚,或是其他什么别的,但只要勇敢去直面自己,敢于弥补自己的不足,无论结果如何,都能让自己内心安宁,走向人格的健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