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

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

两晋奇闻:皇后谈话的基调没把握好,好心当成驴肝肺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后,因为谈话基调没把握好,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最后,还为此葬送了卿卿性命。

这位皇后就是杨芷,她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是杨艳,也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他妈。杨芷是杨艳的堂妹,太尉杨骏的女儿。杨艳临死前,怕司马炎立胡贵嫔为后,从而废了他那傻儿子太子之职,于是,就演出了一场“枕帝膝”的煽情戏,让司马炎答应立杨芷为后。有了这个同族亲戚接班,杨艳这才放心的撒手而去。当然,选杨芷做皇后,司马炎也是乐意的,因为杨芷硬件没得说,“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见《晋书》)。漂亮而贤淑,撑起后宫门面那是绰绰有余。

作为后宫之主,就负有管理后宫的责任和义务,少不了要给人做思想工作。杨芷聪明灵活,做事得体,工作干得虎虎有风、游刃有余。没想到,在和贾南风的一次谈话中,却出现了问题。贾南风性情悍妒,内分泌严重失调,杀个把人跟玩似的,折腾的实在不像话了,司马炎就要废了她。这时,杨芷满怀着一颗皇后的包容之心,出来替贾南风说好话。理由有二:一来“贾公闾有勋社稷”,贾南风他爹当年为晋室立过大功,要不看僧面看佛面;二来贾南风“正复妒忌之间”,就是这岁数正是容易妒忌的时候,长大了就好了。劝司马炎不要“以一眚掩其大德”(见《晋书》),要看主流,不要有了虱子就烧袄。最后,很自信的对司马炎说:让我去劝劝她。

这一劝,就劝出了问题。杨芷叫来贾南风,一番苦口婆心。先是晓之以理,和贾南风讲了许多历史上淑女贤后的动人故事,劝她要守妇道遵礼仪,没事看看书充充电什么的。然后,动之以情,以后要学会和别人相处,凡事要包容,和谐最重要。最后话锋一转,一脸严肃的正告贾南风,以后你要再这么胡闹,我可不答应。杨芷的此番谈话,应该挑不出半点毛病,可贾南风一句没听进去。几番软硬兼施之后,贾南风心里还有了活思想:哼,别在这充好人,搞不好这事就是你使得坏,咱们走着瞧。得,恨上杨芷了。

杨芷谈话问题出在哪?基调,就是他妈的基调。她还没彻底了解谈话对象,便用程式化的语言系统,直接装在了贾南风这台山寨机上,造成了严重的不兼容后果。首先说,杨芷有点托大。她虽贵为皇后,可岁数比贾南风还小两岁,她说贾南风正是妒忌折腾的年纪,那她自己咋那么贤良淑德?所以她把这事看的简单了,没抓住问题的牛鼻子,这个谈话的基调一开始就出现了偏离。

其次,杨芷有些仓促上阵。她没弄清自己想做什么。如果只是想在贾南风那卖点好,让她以后支持自己的工作,那她该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司马炎怎么生气,暴怒到什么程度,自己怎么劝的司马炎,把这个说清就完了,贾南风念不念好那是她的事。而杨芷显然没把这个交代清楚,为什么没交代?因为她觉得自己是贾南风的长辈,没必要交代。可她自己以长辈自居,贾南风心里未必认可。如果想训斥,完全可以采取“法式谈话”,公事公办,一了百了。但杨芷选择的却是“儒式谈话”,最后的结果则是:杨芷要用“儒式谈话”的方式去达到“法式谈话”和“卖好”的双重效果。逻辑上很混乱。

第三,她对谈话效果缺乏论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买她的帐,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贾南风是个油盐不进、好赖不分的主儿,撒泼打滚混出来的,这样的人你跟她讲道理,她能听吗?她要是明白事理就不会做出那些不明是非的事了。杨芷苦口婆心,对贾南风来说,却完全是一副教训的口吻。如果贾南风对杨芷心服口服,敬重有加,这样谈话是没有问题的。可这老贾连司马炎那老公公都没放在眼里,能拿你这小她两岁的后补皇后当回事?其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所以,杨芷这思想工作难做之至,贾南风虽然嘴上唯唯诺诺,心里却大不以为然。这样的谈话多了,仇恨反而在心里生了根。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继位,贾南风成了皇后,便和杨氏集团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最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诛灭杨氏,开了八王之乱的先河。贾南风最终也没有放过这个曾经给她做过耐心细致思想工作的太后杨芷,到底编织些理由,将其废置在了金墉城。没过多久,贾南风又下令停止杨芷的一切膳食供应,将其活活的饿死了。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