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学校,无奈的选择

早上锻炼的时候,总会经过一所学校,以前,是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不是很多,校园显得有点空寂。


补习学校,无奈的选择


忽然有一天,门口停满了车,到处都是家长,仔细一看,才发现,学校的牌子换成了龙门补习学校。以前的门可罗雀,变成了现在的车水马龙。
对此,我们很是羡慕,这么多学生,我们有人家的百分之一就好了!
关于龙门,从孩子口中也听到一些情况,大多给出的反映就是老师非常严厉,打学生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作业没写完要打,背诵没背过要打,回答问题错了也要打,总之一句话,学校的任何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必须准时完成。否则,等待孩子们的,就是体罚。
学校的作息,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做操多长时间,上课多长时间,甚至是吃饭多长时间都有规定,晚上准时熄灯,熄灯后会有老师检查,防止有学生不睡觉在聊天或者玩手机。
这样的教育模式,我无法认同,一直觉得,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学校的唯一任务就是成绩,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性格个性,在这里统统不被关注,学生的衣服、发型都会受到约束。
类似的学校有很多,铁一中的滨河校区,西工大的方正补习等等。


龙门的分校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离这个新校区不到五分钟的车程,就是一所老校区。
我们带的孩子,有去龙门学习的,也有同学去龙门的,结果最终怎么样?
有的孩子,去的时候怎样,回来的时候,感觉也没多大变化。我们也听到有一些孩子,被龙门要求退学了,这样的孩子,可能更有性格,不愿受到约束,学校也没有办法,只能放弃。对孩子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但是,有一个孩子,改变了我们对龙门的印象。
去之前,这个孩子基本就不学,不夸张地说,课本上有些最基础的都不知道。晚上玩电脑到三、四点钟,白天上课干什么,可想而知。
开学的时候,去了龙门,最近过来上课,让我们大吃一惊。
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的态度,感觉像换了一个人。提问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很流利地背诵出来,对不理解的地方,也会主动提出问题,做题的时候,不像以前那样一无所知,而是能够很快写出来,遇到有困难的题目,我说开始讲的时候,孩子会说:老师,稍等我一下,马上就想出来了。
这完全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所应有的态度!我说的是态度!课下,我问了数学老师,基本和我的感受一样。

对这个结果,我们感到很惊喜,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孩子是如何转变的。
他们学校有一个方法,我非常认同,老师把知识点总结出来,让孩子每天背诵默写,上课的时候提问,背不过就得挨打,默写出错了,就罚抄十遍。说白了,就是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很多孩子都不能完整地写出来,但是他们学校要求天天默写,重复的次数多了,孩子自然觉得默写很容易。基本上所有的化学老师都会要求孩子背诵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口诀,物质的性质等等,但是,很多孩子依然没有背过,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了监督和惩罚机制。
在普通的学校,你不学,老师不能把你怎么样,当然,你也不能把老师怎么样!但在龙门,你不学,老师会逼着你学!
然而,基于同样的制度,有很多孩子依然学不好。于是,我就问:你觉得,是什么让你转变心态的?就是每天的抄写和老师的处罚吗?
她是这样说的:我也不知道,感觉就像突然开窍了似的,觉得学习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这句话没有任何的修改,是她原封不动的回答!
由于下课孩子有事要走,就没有继续聊下去,我想,开窍可能是最好的解释。而我对开窍的解读是:面对学习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从抗拒到接受。虽然我不知道她发生转变的原因,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触发这种转变。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方法,却教出了不同的孩子,原因在哪里?我想,还是在于孩子自己本身,对我们每一个家庭来说,追求大数法则是无用的,找到适合孩子的小数法则,才是切实可行的。
不要盲目崇拜名气,追求大牌,名校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普通的学校也有很多孩子成才。人生就是无数个偶然事件的排列组合,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试图设定它,就会发现,它比你想象中更加狡猾,甚至会有意和你作对,偏偏不按你设想的来。
最后,借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常说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我大学考了三年,考上了北大,马云大学考了三年,考入了杭州师范,我创业20年,新东方上市,市值50亿美金,而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市值2000亿美金。可见,一个人的成绩,和他的教育环境没有绝对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