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請不要以“檢查教案”、“抽查紀律”等理由隨意走進課堂

絕大多數校領導不會輕易走進課堂,但確實有極少數領導,有隨意進出課堂的習慣。近日讀到網上一個討論的帖子,很多教師就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觀點幾乎是驚人的一致:不妥當,不正確,應當被禁止。

本人是一線教師,也做點管理工作,看法與老師們差不多。結合自己的體會,不妨將諸多原因簡述如下。

領導,請不要以“檢查教案”、“抽查紀律”等理由隨意走進課堂

領導突然走進教室,給老師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大。

1、教學環節的連貫性被打亂。45分鐘的時間是寶貴的,課堂教學需要複習導入、新課講授、師生互動、課堂小結、知識訓練等,環環相扣,割裂任意兩個環節,就會讓課堂的連續性中斷,教學節奏出現混亂。領導這一與課堂教學無關的環節突然插入進來,當然就是“節外生枝”,是對教學完整性的極大干擾。

2、教學效果會受到影響。教師的教學思維與環節是相敬畏的,在受到強制性的干擾,不得不停下來時,教學內容的傳授,就會出現時間上的減少和心理上的干擾,當然會影響到最後的教學效果。常理是,領導是最大限度地保護教師的教學過程,讓他們順暢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人,而不是做與此相反事情的人。

3、教師的主導性將被蹂躪。三尺講臺天地寬,是教師展示其價值的神聖之地。在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是不容侵犯的,雖然這沒有像法律那樣嚴肅,但教育規律的剛性要求,一樣需要無條件尊重的。當領導走進教室裡,教師的主導性會被瞬間瓦解,而讓位於本不該進來的領導們。有損教師主導價值的行為,是不應當源自管學校、管教育的領導們的。

4、教師產生不被信任心理。相信大多數教師會有這種心態,沒有多少教師會心平氣和地認為,領導突然走進自己的課堂,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何況在課堂上,領導要臨時取代教師的權威,去檢查教師的教案、課堂紀律等等事情。這當然是在傳遞:教師可能沒有認真教學,沒有好好管理課堂,所以,有我們領導來檢查督導。

5、教師可能產生消極心理。不難想象,如果領導突擊檢查成為常態,就會讓教師產生消極心理,而這種心理的間接影響,是當前和今後的諸多工作,會在本該高質量完成的變成只要合格就行,反正自己做得再好,也未必能夠得到完全的認可,依然會被隨時懷疑,會被隨時抽查。

領導,請不要以“檢查教案”、“抽查紀律”等理由隨意走進課堂

領導突然走進教室,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大。

6、學生的思維瞬間出現混亂。領導走進教室的瞬間,教室裡可能格外安靜,但這安靜的背後,是學生思維被打亂,他們會莫名其妙地看到老師被檢查,課堂被一群人觀看。當老師繼續上課時,學生還會心猿意馬,心不在焉,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非常困難。

7、調整到正常狀態需要時間。就如老師的時間被佔用,學生的時間同時也被佔用,而且因為心理上的消極作用,注意力不集中的時間還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小學生的注意力就15分鐘,初中生25分鐘,高中生35分鐘,可見,短短的45分鐘,很可能一大半的時間,就在為剛才領導的突然闖進干擾,注意力就難以集中起來了。

8、課堂紀律受到不小的破壞。直接的課堂紀律也會因此壞起來,因為老師出現了分心走神的狀態,學生也會因此開始談論這突如其來的事情,說一些與課堂不相關的話,就算是學生表面上安靜下來,心緒上的平復也難以符合正常課堂的要求。有聲的紀律問題和無聲的紀律隱患,都是不可輕視的。

9、課後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目睹自己老師的工作被檢查時,學生會因此產生一些聯想和想象,這些聯想和想象,可能影響到教師的尊嚴,甚至產生對教師的懷疑。不只是個體的懷疑,而會出現對教師群體性的懷疑。教師群體的社會印象,這些領導未必不知道吧?如果再從內部,不注意維護教師的形象,結果會如何?最終受害的又是誰?恐怕不是領導,不是教師,而是教學質量,或者說,就是學生吧?

領導,請不要以“檢查教案”、“抽查紀律”等理由隨意走進課堂

領導突然走進教室,給領導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比較大。

10、不尊重課堂。基於上述的因素,不難看出,領導突然走進課堂,首先是對課堂的不尊重。往大了去說,不尊重一個細小的教學環節,就可能是不尊重教學的內在要求和基本規律。

11、不尊重教師。誠如有人問,如果領導正在講話,教師大聲喊停,領導會覺得怎麼樣?的確,領導突然走進教室,跟這個假設是一樣的道理。換位思考,是領導的基本思維方式,突然走進教室的領導,應當懂得這一個基本的常識。

12、不尊重學生。學生是要學習的,也可以換位思考,如果領導的孩子正在學習,別人突然以檢查者的角色,檢查輔導孩子和教師,指指點點,這個領導會開心嗎?尊重教師是尊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13、增加管理難度。教育上有句話,是“教育是良心活”,教師的積極性往往難以從有形的方面完全展示出來,用心與否更深層次地體現在內心裡。當教師的消極心理出現群體性效應時,無形中就增加了現在和以後的管理難度。制定和執行一個制度容易,而改變人心卻並不容易。

不進課堂,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達到檢查目的。

14、堅持常態化的教案檢查。領導要檢查教師教案等備課情況,是可以集中特定時間,集體性的收教案,一本本地安靜地檢查,不必在教室裡去抽查。教案不是教學的全部,教案帶進教室,不等於上面的方法和步驟也帶進了教室,因為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可能照本宣科。

15、教室適當檢查教學情況。檢查課堂紀律,方法也有許多種,比如讓班幹部長期管理、記載紀律情況,通過學生會了解課堂教學問題,通過班主任、教師交流、家長等多個途徑也能夠更準確、更全面的瞭解情況。而在所有的辦法中,走進教室,是最不可取的選擇。

16、事前要有必要的告知。領導可不可以走進教室?說絕對不可以,當然絕對了。如果情況特殊,不走進教室無法完成檢查等工作,那麼需要事前告知教師,必要時也要讓學生知道。事前有心理準備,對教學的干擾就可能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產生的負作用也會小很多。而且這麼做本身,也做到了對教師和課堂的尊重,是可取的選擇。

尊重教育,體現在諸多細節上,而在細節上的尊重,將對教學乃至教育,產生積極的作用。但願那些喜歡走進教室的領導,能夠改一改這樣不合適的作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