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的曹皇后,歷史上的傳奇皇后

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寢宮裡休息,一聲淒厲的慘叫撕碎了夜空。侍衛叛亂、闖進後宮殺人了!這讓習慣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緊張,倒是曹皇后先鎮定下來,吩咐嚴守宮門,保護仁宗,又派心腹去調救兵、預備救火,正是她的預見,叛賊們縱火燒宮的計劃流產了。

這一夜之後,曹皇后在史書上留下了生動的形象。

《清平樂》裡的曹皇后,歷史上的傳奇皇后

曹皇后,趙禎的第二任皇后。她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她從小熟讀經史,女訓女戒、三綱五常爛熟於胸,舉止不越雷池,馭下恩威有度。

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從不要求給她的親戚升官,甚至拒絕家人進宮探望,終其一生,她犧牲自己的幸福、樂趣、尊嚴和人格去迎合這個時代。

《清平樂》裡的曹皇后,歷史上的傳奇皇后

第一次變法的旁觀者

轟轟烈烈的范仲淹“慶曆新政”,在宋仁宗的支持下開始了。此時,曹皇后提出過一些反對意見。但總體上,她保持了一個旁觀者的清醒。大變法帶來的人心動盪,新黨和舊黨的激烈論爭,丈夫作為皇帝如何駕馭朝局,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成為日後她極力糾正宋神宗變法的經驗之源。

脆弱皇權的保護者

1063年,仁宗去世,英宗繼位。這個在皇宮中戰戰兢兢十餘年的新皇帝,不堪長期心理壓力,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殮當天,他神智不清地呼號奔走,不能成禮。韓琦沒有辦法,只得向曹後建議垂簾聽政,主持大局。

垂簾,對曹後來說不是一種權力,而是一種責任。垂簾一年,朝政井然,兩朝交接平穩渡過。英宗康復後,她才得以還政,重新隱居深宮。

《清平樂》裡的曹皇后,歷史上的傳奇皇后

第二次變法的平衡者

縱觀北宋歷史,後宮女性真正發揮政治作用,都是在成為太后之時。

身為母親,曹後是悲傷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嗚呼,短暫得讓人覺得曹後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勞。然而,英宗皇位的確立,為年輕銳進的宋神宗鋪好了一條路。神宗是英宗的獨子,沒有競爭當繼承人的壓力,又得到了祖母的悉心栽培,他心中有萬張藍圖,渴望創造一個盛世強國。他和王安石一拍即合,決意厲行變法。

此時,朝中還有不少“慶曆新政”的老臣。但是這一批人,已親身經歷了那一輪激進改革的痛苦和後來仁宗長期溫和路線的成效,所以,王安石更加激進的變法方案提出之後,反而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於空前的孤獨。

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驚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開了一場關於“國是”的爭論。這場爭論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聲音。

深居後宮的曹後,最擔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是一時的;政風的改變,卻有無窮後患。她終於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現在民間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難道皇帝不該想想嗎?”動情處,她聲淚俱下。

政策上的勸說宣告無效,曹後轉而致力於人事問題,以此維繫朝政的平衡,不至於出現向改革派一邊倒的情形。

《清平樂》裡的曹皇后,歷史上的傳奇皇后

1079年,在歐陽修、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因反對變法而被貶黜之後,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爆發了,蘇軾因詩中有不滿改革的句子而獲罪。

是年冬天,彌留之際的曹後,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當年仁宗在科舉考試中得到蘇軾、蘇轍兩兄弟,高興地對我說:‘皇后,我替子孫覓得了兩個宰相之才。’現在蘇軾入獄,你怎知不是仇人中傷呢?就算他的詩有所不妥,也只是小過錯,不可傷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蘇軾由此得以保全。

與此同時,對已成眾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后也叮囑神宗:“王安石的確有才學,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愛惜人才,不如讓他暫時離京外任。”

言畢,曹後病逝於開封。

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後一生,經歷了北宋兩次變法。身為女子,她的角色的確受到了限制,但是,當一群士大夫為了確立自己的主張而大鬧朝廷時,深宮中的曹後卻能致力於保全雙方的精銳力量,為後世子孫留下一批聲名卓著的人才。這樣的遠見,讓後世無法忽視她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貢獻。

六年之後,宋神宗也抱憾而亡。哲宗即位,祖母高後垂簾聽政。北宋沒有第二個曹後,高後不是一個具有寬大胸襟和冷靜頭腦的人,她全面否定了王安石變法,變法大臣一律被貶。後來,哲宗親政,叛逆的小皇帝又全盤反對祖母,要全面恢復王安石新政,但北宋也沒有第二個王安石。一來二去,北宋朝廷上再也聽不到不同的政見,只有不斷加深的黨爭和一遍一遍被修正的“國是”。

亡國的鐘聲,已經慢慢敲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