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的恐惧和慌乱

一个中年人的恐惧和慌乱

有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觉得非常好,我会点击收藏,然后想着,有时间了好好看看,认真学习学习。于是收藏夹里的文章越来越多,可是脑袋里的东西却没有增长多少。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天天浑浑噩噩的,想着要锻炼锻炼身体,于是办了一张健身卡,然后又买了一整套的健身装备,衣服、鞋子、手套。后来感觉去健身房有点远,就在家里买了个哑铃,然后又买了个引体向上的架子。于是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我的身上的肥肉也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照镜子,摸着比怀胎五月还要大的肚子和日渐远离自己的发际线,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如此油腻的自己。

同一个动作,年轻人来做,是朝气蓬勃,充满了力量与美。中年人来做,就是变成了油腻,恶心,不庄重。

我们今天不是来说中年人的苦恼,不是为油腻辩护,而是要说说怎么就油腻了呢。

油腻,是中年人给自己的一个定义,或者说是年轻女生对中年男人的某些行为的定义或描述。

这其中的矛盾,一个是中年男人,一个是年轻女性。

男女的话题是历史上生命力最旺盛、最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年轻女性在最美的年纪,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一部分,她们的评价和看法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上一部分美的评价标准。

所以,于是有了另一个称呼,大叔或者师傅。

用女孩子的话来讲,帅的、沉稳多金、有魅力的叫大叔,而其他的,统称为师傅。

年轻的男孩子们,你知道吗,突然之间,你就成了师傅了!不管你身体里面、思想里面是不是真的装了一个F4,也不管你心态年轻不年轻。


一个中年人的恐惧和慌乱

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读者之类的鸡汤文,其中有一句话,我感觉还挺有道理的。

这句话是假冒林肯的话,因为后来我在其他书上看到过这句话被曾国藩说过、华盛顿说过。

“一个人的相貌,三十岁前由父母决定,三十岁之后由自己决定。”

当时当地,幼小的心灵一下子被击中了,这讲的不就是“相由心生‘吗

这句话,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咀嚼,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观察。

社会上不同的两个人,甚至是同胞兄弟,同卵双胞胎,两个人单纯从相貌的个体来看,基本上一模一样,但是你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你也能分辨出来,那个是帅的有气质的,那个是不帅的没气质的,注意,不是丑。

当我们慢慢成长起来,就发现丑真的是一个很狭隘的词,最起码用在相貌的描述上就是不够全面。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很少像李彦宏一样长的帅的,更多的是相貌非常普通,没有高鼻梁、浓眉大眼,人高马大。

很多人的长相非常普通,如果你不是在他成功的时候遇到他,如果他是你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如果你是一个女生,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

但是你现在再去看他,他的相貌之外有了人生的积淀和阅历,有了知识的痕迹,或者我们统称为气度的东西。

这种气度,很神奇,你看到他,不会先注意到他的五官,而是他带给你势的压迫,这种势是来自于内心安静的一种力量。

而这种势,也来自于你和他之间的差距,因为双方经验阅历,掌握的信息不同,所处的平台不同,他的以往的作风、工作上的位置、权力、专业技术知识带给你的压迫。

他的势是相对于你的,如果他之上还有更高层级的人,他也有如此的感觉。

注意到了吗,我们现在讲的是势了,而已经不是相貌了。对于一个集团的董事长或者一个地方大员,你会关心他的长相吗。


一个中年人的恐惧和慌乱

我平时做文字工作多一些,喜欢看书。最近越来越发现,很多书读了一遍脑海里一点概念都没有。

所有的文字我都认识,组合起来就不认识了。

后来就想,一定要把这本书读懂。然后就结合书里的一些知识点,再去网络上查了很多的资料,然后再回过头来读,才发现终于能读懂了。

这让我想起来,我们小时候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题目上的字都懂,可是却做不好题。

长大了,喜欢看哲学的书,特地买了一本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读了两页,实在是晦涩难懂,于是就放弃了。

其实,我们读不懂,记不住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知识积淀不够,知识体系不够健全,所以我们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基于此之上的办事能力也没有提升。

有时候,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甚至在看新闻的时候,觉得,这个人讲的是什么啊,满嘴全是名词,听着很热闹,但是具体讲的是什么却完全没有理解进去,或者是片面的理解了讲者的含义,一句话一篇文章的理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这些都是知识的积淀、岁月的沉淀不够,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精力去投入。

我们日常把时间放在了哪里呢?

刷微博、朋友圈,追电视剧,逛街,工作。

每天工作时间八个小时,我们假设八个小时都在认真的工作,睡觉吃喝拉撒再给10个小时,然后还有六个小时。手机一刷,至少半个小时,抖音短视频一看,一个小时都打不住,电视剧每一集40分钟,一天只能够看6集的,而在这个时间里,你还要接电话、打电话,和朋友聊天,如果有孩子了,还需要看孩子

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呢?

大多数人,一点时间和空间都没有留给自己。所以,时间慢慢流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们没有变的更强大。

看过熊浩的一个演讲,我们每天刷手机,一个篇文章一百个字,一天一百个小短新闻,不算什么难度,一天1万字的阅读量,而道德经5000字,萨特的书30万字,算起来,一个月时间就够了。


世界上,我们能抓住的东西很多,抓不住的东西也很多。

我们可以抓住爱人的手,可以拿起书,可以刷手机,但是我们也抓不住走丢的爱情、失去的的亲情,还有慢慢从我们指缝中流逝的时间。

每一个我们放纵的时间,都让我们逐渐远离理想中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公平的,你放弃了他,他也会放弃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