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宿命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努力不及一句“命中註定”?

“宿命是監禁我們的圍牆,存在於我們出生之前,又被我們的存在重構”。

雖然現在已經是崇尚科學拒絕迷信的新時代,但坊間關於“算命”的話題依舊在生生不息的流傳,也有很多人選擇信“命”。

特別是經歷了很多次“努力但無果”的失敗嘗試後,我們更傾向於把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歸結於“命運如此,強求不得”。

哪怕選擇相信“辯證唯物主義”的人,不信“命”,但會認可另一種說法,叫做“幸運與不幸”。

這一切玄學說辭都讓很多人對這種無可奈何的現象感到好奇。

今天我們嘗試著來了解所謂幸運,所謂宿命,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所謂宿命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努力不及一句“命中註定”?

所謂幸運或不幸,似乎背後有種神秘且無形的力量在操控這個世界,生而為人無能為力。

可越長大越會想不通那些宿命論,如果想要且能夠名揚天下,那為何還要辛苦努力?

如果不願但卻註定要碌碌無為,又有什麼必要繼續奮鬥?

如果人生如戲,我們可以改寫自己的角色、劇場和臺本嗎?

人真的可以追求自由嗎?所謂宿命又由什麼主宰?


1.俄狄浦斯悲劇

關於宿命,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忒拜國王拉伊俄斯的行為導致了皮薩國王的兒子自殺, 皮薩國王因此祈求宙斯懲罰拉伊俄斯,讓他死於親生兒子手。

拉伊俄斯從神諭中得知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在兒子俄狄浦斯出生三天後就將他的腳跟釘起來,讓手下的牧人拋到荒山裡令其死去。

可是,牧人卻出於同情將俄狄浦斯送給了科任託斯國王手下的另一個牧人,隨後他又被科任託斯國王收為養子。

俄狄浦斯長大成人後,從神諭中得知了自己將會殺死父親的命運,卻不知道科任託斯國王並非生身父親,於是逃離了科任託斯。

在路上遇到了拉伊俄斯併發生了爭吵,在打鬥中殺死了自己並不認識的生身父親。

接著又因為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謎,當上了忒拜國王,並且娶了自己不認識的生身母親。

後來忒拜出現瘟疫,人心恐慌,神諭說只有找到殺死老國王的兇手瘟疫才會停止。

幾經周折後俄狄浦斯發現自己正是殺死生身父親的兇手,於是刺瞎了雙眼,在流放中接受了命運的殘酷懲罰。

你看,忒拜國王拉伊俄斯即便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做出了規避風險的行為,卻依然陰差陽錯地死於親生兒子之手。

而俄狄浦斯因為自己的無意識行為,也不得不接受命運安排。

但因為是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作者一手操控,這是角色們早有的宿命。

所謂宿命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努力不及一句“命中註定”?

如果作者從尾到頭寫故事,就會一環套一環,一切都順其自然地發展為作者心中早已構建的結局。

即便作者從頭寫到尾,也是順著一定的主題、人物設定去設置故事走向,每一步都是精心的佈局。

如果我們可以這樣掌控自己的小劇場,似乎一切都可以合情合理、順心順意,但這不是生活。

生活或許是,我們出生就活在社會構建的圍城裡,它規定了我們什麼該做和什麼不該做的標準,也限制了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範圍。

而當這個圍城化為我們內心的圍城,就是所謂宿命的界限,這個宿命可以告訴我們一切命中註定的事。


2.宿命觀念史

人類在進化歷程中構建出了許多思想巨樹,也包括一點關於宿命的思考。

大概有四種:命運神定論、命運命定論、命運環境定論、命運自定論。

如果把支持這四種宿命論的態度稱為一種信仰,不同信仰下的人面對困境的態度就會不同。

  • 01

神定論認為人的命運由神主宰,或是上帝、或是佛祖。

這樣的信仰下,所有不順意的、不可思議的事都可以想象為神的懲罰,而所有好事、順理成章的事則是神的保佑。

則人的行為被動化、消極化,面對寄託無望的絕望處境人會認為是神的旨意,就會放棄爭取推動事實發展這一積極行為。

  • 02

命定論認為個人命運由一切神秘的因素決定與主宰,也就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

這相比神定論似乎更神秘,因為主宰一切的東西是看不見也說不清的事物,大概可稱為天意、或者稱為運氣、定數等。

比神定論積極一點,命定論相對認可人的主動行為,面對困境,至少會選擇盡人事、聽天命。

但卻容易被心理暗示,無論是消極還是積極,因此算命先生大體會算得很準。

  • 03

環境定論則主張人甚至是萬物的命運,不是人、事物自己決定,而是取決於周圍的人和事物,取決於周圍環境。

一件事的成功,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一個人的成就範圍,被出生背景、自身侷限所設定。

如果說神定論和命定論信仰下的個人行為被“唯心論”的它物所主宰,那麼環境定論則是被“唯物論”的外界因素所設限。

在此信仰下面對困境,會相對理性的看待環境因素,但眼界會決定一個人是看到的侷限多還是突破口多。

  • 04

而最具有自由意志的自定論則信仰人的命運是人自己造成的,人有自由選擇個人命運,相信人定勝天。

這樣的信仰一方面會看到很多突破、會有堅強意志,也相對會盲目自信、忽視環境侷限性。在以上三種“信仰”看來,命由我定論可謂“不知天高地厚“。

而在命由我定看來,以上三種卻是“消極悲觀甚至封建迷信論”。

所謂宿命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努力不及一句“命中註定”?

一個人可能會由於成長環境的改變同時信仰多種宿命論,但總有一種宿命論佔有主導性,主導一個人面對困境和重要選擇時的態度。

也許是因為一方面我們面臨西方自由論的感染,一方面又有著中國儒家系統中“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二者相互交織,就充斥著關於人該不該突破環境堅持“眼高手低”行為的很多爭議。

這種爭議,是困惑、也反映一種觀念束縛。


3.束縛與掙扎

宿命的反面詞叫做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你可以突破所有侷限實現私人想法的行為和意念。

但有一個要命的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的意念和行為動機,不是來源於自身環境。

如果是來源其中,則落入宿命的窠臼,如果不是,就會變得形而上。

所以自由是什麼呢?

有社會學家認為,人生自由的本來面目是:只要人們實現了“意志自由”的“想要”意願,“隨意任性”獲得了自己意欲的好東西,避免了自己厭惡的壞東西,從而體驗到了“心滿意足”的愉悅快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實現了自由。

但現實是,我們每天都會體驗不自由。

不能順利的實現個人心願、不能任性的獲取想要的東西、不能避免接觸厭惡的事物和人。

所謂宿命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努力不及一句“命中註定”?

所以我認為,自由就是掙扎,就是一種選擇傾向和力量:突破束縛,逆流而上。

掙扎是因為有束縛,這種束縛就是抽象宿命的具體化,無論是神的主宰、天意註定、還是環境設定和人為決定。

自由是存在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或者都足夠,足夠與束縛對抗。

但如果拉長生命的長度和寬度,甚至拓寬和延長至整個地球領域或人類史,或許生命存在自由、人類存在自由,不然怎麼解釋人類進化、怎麼解釋文明的發展。

束縛是無所不包的侷限,掙扎是沒有盡頭的過程,而我們可以選擇一直處在掙脫束縛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自由,而我們一直在路上。

最後分享社會學家彼得·伯格的一段話:

“社會不僅控制我們的行動,而且塑造我們的身份,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感情。

社會的結構變成我們自己的意識結構,社會不會在我們皮膚表面停止。

社會穿透我們如同它包圍我們一樣。

社會之監禁我們,與其說經由征服,不如說是共謀造成的。

的確,有時候我們是自動去服從,但更多時候我們是被我們自己的社會天性所誘騙。

在我們出現於舞臺之前,監禁我們的圍牆就已經在那兒了,但這圍牆又被我們重建。

我們被自己的合作所出賣而陷於監禁之中。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努力攀爬圍城的選擇權與意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