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帝國大廈在1931年建成,這幢高400多米的大樓,從開工到完工只用了410天,而且這410天還包括裝修所用的時間,410天就建成了443米高的大樓,並且裝修完畢,正式入駐。

主體大樓的建設速度達到了一個星期四層半樓的速度,什麼"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與之相比,簡直是弱爆了。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1929年,美國汽車銷量突破500萬輛,而1930年的人口普查,美國人口只有1.22億,不到今天中國的十一分之一,但今天中國,汽車年銷量還沒有突破5500萬輛,2016年僅為2800萬輛。。。

也就是說,1929年的時候,美國的汽車比2016年的中國還要普及一倍!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1916年美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40.9萬公里的最高峰,而2017年,101年之後的中國,鐵路總里程為12.7萬公里。(現在美國拆得還剩25萬公里的鐵路)。

美國農業在上世紀50年代末完成機械化,實現了全面機械化的農業種植,2017年中國估計還要再奮鬥20年,30年才有可能實現農業全面機械化吧。(這有地理條件的原因,中國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難度係數偏高)

再說機械化,說軍隊吧,美國48萬陸軍,有各類裝甲車超過16萬輛(服役的,不算封存的,也不計算陸戰隊的裝甲車)悍馬,輕型戰術車,反地雷防伏擊車,斯特瑞克,M1坦克,M2步兵戰車,維修車,破障車,掃雷車……是的,總數量超過16萬輛的裝甲車,平均3個士兵一輛裝甲車……(不要以為便宜,用來取代悍馬的輕型戰術車平均價格是200萬美元一輛),中國軍隊現在還在高喊機械化,還遠遠沒有實現機械化……

1969年,清華大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計算機軟件專業,1978年,清華大學開設全國第一堂《數據結構》課程,1983年中國第一臺銀河億次計算機研製成功(嗯,當時這貨是沒有顯示器的,是用紙打孔的)。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同時期的美國,已經有幾百所大學開設了軟件專業,1977年,帶顯示器給個人使用的apple II已經問世了,1985年,windows出生了… ……美國在80年代迅速普及了家庭個人電腦,而中國當時還在普及家庭黑白電視機,占人口多數的農村地區大多數家庭連黑白電視機都沒有,而美國在50年代就全面的普及家庭彩電了。

作為計算機技術的先鋒和開拓者,軍工行業還遠遠走在前面。1969年,當清華大學成立全國第一個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時候,同一年的美國海軍提出了全面使用電腦化指揮決策和武器控制的作戰系統,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宙斯盾系統,美國海軍為這個系統編寫了超過170萬行的程序代碼,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軟件系統,它是在70年代開發的(今天的宙斯盾系統預計已經擴展到2000萬行代碼以上)。

當擁有170萬行代碼的龐大軟件系統已經進行大部份編寫工作的時候,清華大學才剛剛通過一名美籍華人在全國開第一堂《數據結構》課,而1973年的時候,《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已經出版了(前三卷,1973年是第三捲了)。

也就是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載人登月成功。(登月時,向全球進行了電視直播,只不過,中國人沒看到了)。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波音737在1967年出生,波音747在1969年出生(想想我們的C919),尼米茲級航母在1975年正式服役。SR71黑鳥1966年出生,B2在80年代末出生了,1990年,YF22和YF23都起飛了,而同時期的中國正在為怎麼改進八爺而苦苦掙扎。

我們分開來看一下各行各業的指標。

教育:說到世界上最好幾十所的大學,那麼,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美國的八所老牌常青藤大學+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伯克利+卡內基梅隆……

自然資源: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耕地面積,雖然美國每人每年平均吃掉1.1噸糧食,是中國的一倍以上,印度的四倍以上,但是,吃不完的糧食仍然向全球四處低價傾銷或者用來作生物燃料燒掉……若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採取關稅保護措施和進口限額來限制美國的糧食傾銷,不愁銷路的農場主們還會大大的提高產量(若糧價上漲,他們有進一步提高的生產潛力),世界上最大的可開發土地,雖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這個有爭議)的國土面積大於美國,但是,溫度適宜,地形條件優越,可以被人類輕鬆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大家都是遠遠無法和美國相比的,同時各種礦產資源也極度豐富,若不是出於政治原因,美國對資源開發進行了各種限制,美國根本用不著進口石油。相反,中國現在的石油,鐵礦石,甚至煤炭都嚴重依賴進口,而且這個依賴程度會越來越高。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政治上:擁有最多的同盟國,各種協議各種綁定。

金融上:華爾街毫無疑問是全球的金融霸主,而美元的霸權地位也是其它貨幣無法撼動的。

軍事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

地理上:處於兩洋之間,沒有過於複雜的周邊地緣政治牽制。

此外還有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語言優勢。

與很多人想象中相反,同樣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每年都有近百萬人申請抽籤移民美國(全球每年近兩千萬人參加抽籤,五萬人中獎),同樣作為發達國家,日本人想移民美國的最大的原因是去美國可以住大房子,而日本只能住在擁擠的小房間裡面……第二個原因是美國便宜的農產品價格,雖然美國的人均GDP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若是以計算貧富的恩格爾係數來衡量,美國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於其它所有國家,包括人均GDP遠比美國高的瑞士和盧森堡。至於日本, 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美國的恩格爾係數與他們的差距,甚至比中國與他們的差距還要大。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我個人認為,美國國力最大的優勢並不是強大可怕的軍事實力,雄霸全球的美國海軍……而是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它可以輕鬆利用全球人才和資金,技術的優勢,以及美國追求創新,變革的精神和環境。

中國需要用製造業2025來發展先進工業,先進製造業,而美國要重振製造業,它根本不在乎那些,它只在乎就業崗位。同樣一家日本製造業公司,來中國投資一些稍稍有點技術含量的產品,需要中國政府進行千辛萬苦的談判,要衝破日本政府的重重阻礙,最終卻只能得到二流的技術,因為這些公司仍然不放心將最先進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放在中國境內,日本政府也不會批准。連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它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核心研發都放在臺灣,而不是在大陸。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而美國就完全不一樣,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很放心的將自己的研發中心放在美國,企業放心,各國政府也幾乎不作限制。比如說,大家熟知的荷蘭的ASML的光刻機,它在美國的研發中心恐怕比荷蘭總部還要強大,技術上還要更重要一些……美國一談振興製造業,大家就基本上肯定了一定是高科技製造業,去美國投資的外國製造業公司,幾乎都是挑著產業鏈中高科技的生產和研發部份去投資,同時也利用美國名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而中國則剛好相反,很多公司幾乎就是挑著產業鏈中最低端的部分來中國生產,製造。除了政府限制以外,也成了很多公司自主自發的行為。

美國一直吸引著全球最優秀的學生去美國留學升造(這個不用說吧),最頂尖的人才去移民(比如說linux的發明者Linus,陶哲軒這樣的數學家),吸引全球企業將自己重要的研發中心放在美國,或者去美國投資最先進的技術與生產線(比如說三星在美國建了最重要的研發中心,卻將低端生產線放在中國。同樣,臺積電準備來大陸投資建16nm的晶圓生產線,這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張忠謀還信誓旦旦的保證絕不會將技術轉讓給大陸,而臺積電卻同時準備去美國投資3nm晶圓生產線(研發中的最先進技術)。

同樣的人才,要讓他們來中國,回中國,往往需要中國以各種優惠條件來“巴結”討好,給各種好處,才能讓他們來中國。而在美國,卻是人才們自己絞盡腦汁,歷經千辛萬苦,想著怎麼才能獲得美國綠卡,留在美國。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很多人以為阿里等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就是吸收了美國的資金,實際上並不是。購買阿里等中概股股票的人,除了相關承銷機構之外,最主要的買家仍然是“中國人”,或者說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移民到美國的資本家,或者官員們的白手套,他們才是在華爾街上市的中概股股票的最大投資者,美國民眾因為缺少對中國的瞭解,一般很少會購買中概股股票。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是只有中國存在,世界各國去美國華爾街上市的企業,都普遍存在。轉了一圈,仍然是自己國家的人在玩,只不過那些移民到美國的錢最通過股票,債券等形式吸收回來。

另外,很多人奇怪美國每年5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持續很多年,這是怎麼維持的?很多人簡單的歸結於美元霸權,然而,實際上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本和人口流動,說白了,那些貿易產生的“逆差”,最終都通過資本流動回到了美國,通過美國大量在海外的公司,通過每年一百萬左右移民進入美國的人口,將這5000多億美元的錢,又帶回了美國。只不過,這筆錢沒有在傳統的一般貿易上面體現出來。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同樣,中國2016年貿易順差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卻還下降了3000億,也是因為資本流動在貿易上面是體現不出來的。

說到創新和變革,蘋果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當諾基亞雄霸全球的時候, 蘋果卻另闢蹊徑徑,最終將諾基亞幹掉。

當日本製造業越來越強的時候,曾經發明數控機床卻走上了IT立國的道路,領導了信息技術革命,將日本甩在身後。

70年代我國搞了一個“四三方案”,向外國引進先進生產設備,主要是化工設備,也包括彩電生產線(美國康寧公司),然後到80年代改革開放,彩色顯像管生產成了國家重點技術攻關項目,前後幾十年,我國為攻克和引進彩色顯像管的生產,先後累計投入近50億美元的資金,超過當時的外匯儲備總量,90年代的時候,相關技術才終於完全攻克了,但是,很遺憾,CRT顯像管時代過去了,液晶時代來臨了,我們又開始了新的艱苦奮鬥和追趕。

美國經濟不堪一擊?看看現實的美國有多發達?

曾經領導顯像管生產技術革命的美國康寧公司將相關技術賣給了中國,然後華麗麗的轉身,專精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製造,至今仍是全球五百強企業。

美國一直走在技術創新的最前面,技術創新拉動了美國70%的經濟增長,這個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遙遙領先於其它所有國家。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美國,我們就說一下現在吧。

從1980年到2017年,世界上產生了92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中51個是美國人(美國國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