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字那些年》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好看嗎?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家庭經濟在外務工,留下了他們在家生活,而這群孩子就是

《那些名字那些年》的主題——留守兒童。

《那些名字那些年》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好看嗎?

在貴州某鄉村在讀高中的兩個留守兒童,一個叫燕子,一個叫陳路。燕子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女孩而陳路卻溫順且膽小怕事。一位熱愛公益的年輕企業家,來到了這所學校支教,成為了教音樂的張老師。

張老師組織了一個合唱團,兩個女孩都想參加,可是她們只有一件參加合唱團的百鳥服,這讓她們陷入了糾結。然而這個時候陳路因為家庭經濟狀況,想放棄學業,燕子則一直鼓勵她繼續讀書。張老師在得知這件事情後,幫助陳路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兩個女孩,在經歷了很多困難後,依舊樂觀的鼓勵對方,可是好景不長,陳路最終不得不離開這個學校去別的地方。

十五年後,她們兩人再次相遇,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燕子如今和以前的張老師一樣,成為了一名支教老師,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

《那些名字那些年》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好看嗎?

電影中的陳路與燕子是留守兒童,兩人的性格成為了鮮明的對比。陳路或許和大多數留守兒童一樣,在面對一些問題時,總是很怯懦,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只能一味地遷就他人。而燕子卻很大膽,對於不公平的事情,她懂得為自己聲辯。因為有燕子陪在陳路身邊保護她,所以陳路才能挺過很多難關。

《那些名字那些年》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好看嗎?

在她們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前,張老師的出現,成為兩個人人生的轉折點。張老師讓她們明白,她們也是應該受到關愛的人,她們並不是特殊群體,她們可以和其他的同學一樣,能每天愉快的學習,使她們脆弱的心靈得到了安慰。

飾演張老師的盛一倫,不同於以前出演的都是一些都市類的電影,這次飾演支教老師的他,並沒有因此而顯得格格不入,反而將張老師的溫柔與熱心詮釋的很好。飾演燕子與陳路的鄭湫泓和卿雯,相比之下就略為遜色。

《那些名字那些年》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好看嗎?

《那些名字那些年》這部為留守兒童所拍的公益電影,在上映之初,就受到了各界的支持。這樣題材的電影,在如今影視領域很少見,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並沒有過多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因此很多人對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並不瞭解。

這部電影的初衷就讓社會上更多的人能關注留守兒童,讓大眾加入這份公益事業,為留守兒童心理及身體的成長付出一份力,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去看,希望觀看過後,你們也能幫助到留守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