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冥冥之中,對和“臨”有關的城市特別有感觸,浙江臨海,極具文化神韻的江南小城,留下我許多的足跡和文字;吉林臨江,中朝邊境的浪漫小城,幽靜蒼鬱又充滿生機活力;山東臨沂,一座人口過千萬的齊魯名城,這些年更是不吝筆墨的予以讚美和推介;浙江臨安,這個名字曾經屬於南宋都城,現在是杭州的一個區縣;甘肅臨洮,著名的彩陶之鄉,馬家窯文化就在這裡;河北臨城,我們的規劃設計讓中國核桃之鄉更有韻味更有風采;另外山東還有臨清、臨淄、臨沭,河北還有臨西、臨漳、臨洺關,這篇文章要說的是臨河,一座瀕臨黃河的內蒙小城。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在中國提起臨河許多人會搖搖頭,不是太清楚,如果說起來巴彥淖爾,會有很多人告訴你,知道,是內蒙古的一個盟市吧!應該也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他們卻不知道那僅僅是巴彥淖爾的一部分,可是如果提起來河套平原,提起河套灌區,相信更多的人會激動起來,熟悉熟悉,就是那個“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富庶之地,是的,今天要讚美的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巴彥淖爾。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說到臨河就需要交代一下它和巴彥淖爾的關係,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的駐地是臨河區,1982年設臨河市,2004年撤市設區,作為地級盟市巴彥淖爾還管轄著五原縣、磴口縣、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蜿蜒奔流的黃河是巴彥淖爾和鄂爾多斯的界河,陰山山脈將巴彥淖爾南北兩側分割為農業區和牧業區,一邊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一邊是廣闊的烏拉特草原,山脈、黃河、森林、田園、湖泊、草原、沙漠全有了。這裡還是中國恐龍之鄉,可以想象幾億年前這裡肯定是水草豐美的景象,就是今天依舊被冠以塞上江南黃河明珠的美譽。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巴彥淖爾是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數次穿越巴彥淖爾都對這裡的水留下深刻印象,星羅棋佈的湖泊,獨特的乾熱氣候,還有豐饒多樣的物產,簡直就是蒼天最好的賞賜,天賦河套世界共享,這句不蒼白不虛幻,充滿感情色彩又極其恰如其分的城市宣傳口號,讓巴彥淖爾故事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唯美悠揚,也讓北方亮麗風景線上因為巴彥淖爾的特殊存在彰顯出不一樣的風景、風情、風韻。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千萬不要被巴彥淖爾這個充滿蒙古族意蘊的名字所迷惑,1956年這個大區域才有了巴彥淖爾盟,蒙古人統治這片土地也就是在七百多前的元代,其實早在四五萬年前這裡就生活著河套人,是這些智人點燃了陰山山脈河套平原早期人類文明的火種,被稱為蒙古人種的發源地。鬼方、獫狁、林胡、樓煩、匈奴等遊牧民族都曾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秦漢時期開始了民族融合的過程,因為五原和朔方二郡的設立,河套平原成為募民屯邊的重地,開啟了內蒙古兩千多年的農業史。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其實巴彥淖爾的歷史可不止兩千多年,要了解就必須到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館看看究竟。文化生態、巖刻春秋、先人演進、青銅築史、長城嬗替,水利開拓,就猶如拉開了巴彥淖爾豐厚廣博的歷史畫卷。在中國文博行業,陝西博物館、甘肅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湖北博物館,各個省市幾乎都有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能夠稱為博物院的不是很多,能夠冠以中國的就更少了,而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巴彥淖爾卻可以稱為中國河套文化博物院,從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就注意到這些不同,也尤其感受到此地的博大精深。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許多人都知道四川的都江堰,是兩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礎上修建了都江堰,造福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灌溉土地近千萬畝;河套灌區則是在秦漢、唐宋灌溉系統的基礎上,興建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造就了近千萬畝的耕地灌溉面積和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四川都江堰灌區、內蒙古河套灌區,以及地處淮河流域的淠史杭灌區並稱為中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也都以農副產品豐富而著稱。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在水肥氣候都極其完備的都江堰灌區和淠史杭灌區,農業發達物產豐饒就顯得毫不奇怪,可是在人們普遍認為乾旱少雨氣候惡劣的河套平原,也能生長出品質卓越譽滿華夏的糧食瓜果,是許多人想像不到的,如果不是親自來看看我也不會相信。氣候乾燥讓這裡的農作物少了病蟲害,農藥殘留也就不用考慮,光照充足使這裡植物可以茁壯成長,免遭陰溼冷雨的危害,晝夜溫差更是有利於農副產品的糖分積累,品質也就可想而知了,每年130多天的無霜期不算長,卻能讓土地得到休養生息,而非掠奪性的透支土地養分,這些都是中原和南方不能比擬的。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許多年前就知道巴彥淖爾的西瓜馳名全國,不但甘甜多汁,而且個大爽口,後來才明白這裡的黃柿子、燈籠紅、華萊士、旱酥梨同樣譽滿華夏,向日葵、西紅柿、硬質小麥更是成了巴彥淖爾的靚麗名片,農區的產品是豐富多彩,牧區的馬、牛、羊、駱駝也支撐起巴彥淖爾畜牧業的一片天地,肉製品、乳製品同樣代表著綠色生態的巴彥淖爾品質,作為北緯40°農作物種植黃金帶上最靚麗的節點,巴彥淖爾還培育出三胖蛋瓜子、兆豐河套麵粉、金草原羊肉、聖牧有機奶等引領天賦河套品牌的企業,更是走出了西貝莜麵村這樣的中國餐飲巨頭。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說到餐飲服務就不能不提到巴彥淖爾賓館,這裡的硬件軟件都體現著河套地區的最高水準,來自巴彥淖爾農區、牧區的高品質食材與和厚重的河套文化、精彩的餐飲文化相互融合,奉獻出具有巴彥淖爾特色的美味佳餚。更為可貴的是由市接待辦、巴彥淖爾飯店、河套飲食文化研究會聯合推出的特色餐飲撲克牌一經推出,立刻成為本地美食達人和外地遊客追捧收藏的新寵。54張牌面將“河套硬四盤”“河套四燴菜”“河套四碗麵”,以及炸油糕、華萊士、豬肉燴酸菜等河套風味小吃、特色瓜果和本土傳統美食逐一呈現,天生的一副好牌。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要了解巴彥淖爾的美食還需要到品嚐到街頭巷尾的大眾餐飲,儘管炒菜、火鍋、燒烤烹飪的都是當地最新鮮最生態的食材,還是要體會感受一番當地老字號的風采,蒙祥焙子宴,一家專業經營內蒙古味道的特色餐飲店,餅酥肉香的焙子和河北的驢肉火燒、陝西的肉夾饃、赤峰的對夾相比又呈現出別樣的滋味,更為可喜的是在北方的室內竟然看到了罕見的幸福樹開花,極為雅緻的淡綠色花朵,是不是也在另外一個角度詮釋著巴彥淖爾的神奇和瑰麗。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因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中國種子博物館,就格外的喜歡觀察各地的植物生長和種質資源狀況,國槐是北京和石家莊等許多北方城市的市樹,可是卻找不到幾粒合格的國槐種子,可是隨便在巴彥淖爾的街頭都能獲得顆粒飽滿國槐種子,紫葉小檗和小葉女貞在許多地方都有,能開花的很多,能結果不多見,尤其是紫葉小檗在北京也僅僅發現幾棵能獲得種子,但是在巴彥淖爾隨便一個城市綠化帶和街心花園都能看到搖曳在枝頭的紅色、黑色的種子。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如果說作為一個規劃設計從業者,關注產業、旅遊、文化、民俗的內容是理所當然,發現巴彥淖爾的閃光點也屬正常,那麼透過另外一個窗口,同樣可以佐證巴彥淖爾的天賦異稟和人文氣質。是黃河幾字彎和河套灌區造就了巴彥淖爾的天賦資源,是山、水、林、田、湖、草、沙聚合起的天賜資源,成就了巴彥淖爾地形天生、沃土天賜、灌溉天然、滋味天成的天賦河套特質,少有工業沒有汙染,勤於耕作民風樸拙,巴彥淖爾的空氣、水源、產品盡顯卓越品質。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在巴彥淖爾的日子,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基層工作人員溝通,抑或是和普通百姓交流,都能在言談舉止裡感受到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摯愛之情,說起河套平原,說起陰山岩畫,說起二黃河,說起草原牧歌,說起農牧特產,他們的眼睛裡都會流露出難以抑制的驕傲和自豪,家鄉情結已經深深的融入在他們血液裡,他們認為宣傳推介天賦河套世界共享是自己的責任也是義務。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如果你有機會行走在巴彥淖爾6.4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土地上,感受176萬巴彥淖爾人的博大和淳樸,遙望蒼茫的陰山山脈,傾聽流淌不息的黃河波濤,策馬遼闊的烏拉特草原,探尋古老秦趙長城的遺蹟,感知遠古巖畫殘存的歷史溫度。駕車行駛在風景如畫的草原公路,駕車留戀在縱橫交織的水網鄉間,傾聽鴻雁的飛翔和鳴叫,“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鴻雁》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講述的便是鴻雁故鄉巴彥淖爾的故事。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要講好巴彥淖爾的故事,就需要靜靜的品味,慢慢的欣賞,正像一首《天賦河套》裡唱的:黃河水靜靜流淌,陰山脈橫亙北方,敕勒歌千年傳唱,河套川綠野茫茫,這個地方,一季好糧,這個地方,瓜果飄香,這個地方,人間天堂,這個地方,碧波盪漾,這個地方,牛羊肥壯,這個地方,萬頃金浪。這個地方,美酒醇香,這個地方,牧歌悠揚,塞上江南,綠色的守望。要我就再加上一句:美麗的巴彥淖爾,不是故鄉勝似故鄉,壯麗的巴彥淖爾,不是家鄉也是家鄉。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內蒙臨河的水,巴彥淖爾的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