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閩商大佬口述:創業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哪些淚點?

網絡上曾經流傳著一項有趣的統計:《喬布斯傳》全書中,喬布斯一共哭泣157次,平均三頁哭1次。其中,哭倒在地25次,大哭並尖叫34次,淚流滿面42次。原來那些成就非凡的企業家也一樣,無論是喜怒哀樂,都會被戳中淚點。

企業家往往是越堅強越脆弱的一類人,他們在困難時有著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毅力,但在回首往事時,依然有著自己的喜悅與感傷。這裡邀請老中青三代企業家,一同回憶他們的往事,以及他們對創業新星都有哪些寄語。

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從拉板車開始

老中青三代閩商大佬口述:創業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哪些淚點?

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口述

我自高中畢業後,為了補貼家用,曾有過一段拉板車的經歷。這段經歷至今回憶起依然讓我覺得十分難得,這為後面的事業積累資金,又積累了很多人脈關係,因為我們拉出去要跟人家打交道,要把貨交給別人,這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商人,從中又可獲知且學習到很多經商的原則。因此,憑藉這段經歷,當初“匹克”一炮打響,打開了“北有雙星,南有匹克”的局面,並且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時勢造英雄。創業的故事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完的,它是一個時代的深刻印記,是伴隨著一個國家前行的腳步。在我看來,我的成功得益於改革開放的發展,“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在泉州企業家的努力下,泉州誕生了100多個上市公司,100多個著名商標,這在全國地級市是一個十分少見的現象,也說明泉州是一個民營經濟充滿活力的城市。我依然記得:2009年,匹克在香港上市的場景。那天,上市慶功會上,我喝了點酒,躺在床上一直在回想整個的過程。上市是我們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本人人生旅途的一個里程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到接下來的任務,我內心充滿喜悅與滿足,我的兩個孩子扛起了接班的大旗,把匹克的版圖擴展到世界各地。我依然奮戰在第一線上,因為我相信我們老一輩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把我們的經歷和經驗告訴給後代,讓他們從中知道創業的來之不易,把好的經驗傳承下去。如今的匹克堅持國際化戰略,力爭在未來完成兩個100目標,讓匹克的產品進入100個國家和地區,讓匹克的海外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努力實現中國品牌的崛起。

在老一輩的泉州企業家中,他們吃苦耐勞,愛拼敢贏,有著閩南人獨特的闖勁,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開疆闢土,描繪了泉商的藍圖。回望過去,那些拉板車的創業路磨鍊了我的意志,成為我一生中的寶貴財富。

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不忘源頭初心守

老中青三代閩商大佬口述:創業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哪些淚點?

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口述

安溪縣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安溪之山鬱嵯峨,其陰長溼生叢茶。”這是明末清初的名士阮錫在《安溪茶歌》中寫下的名句,安溪由於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早就了獨特的茶葉品質。

我出生於鐵觀音世家,幾乎是在茶園裡“泡”大的,從小就跟父母參與茶葉的採摘、製作,耳濡目染,日復一日,我對茶葉有著深厚的感情。由於家人在深圳經營茶莊,1992年,我從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即南下進入深圳一家報社當記者。

在深圳的一家高檔場所,我發現一杯咖啡的價格竟是一杯茶的數十倍,這也讓我意識到蘊涵深厚文化的茶葉擁有巨大商機。因此我便萌生了回鄉創業這一念頭,開啟了“賣茶”人生,成為八馬掌門人。

“茶好客自來。”在八馬茶業短短十多年的歷史中,從雄踞廣東鐵觀音市場,到揮師北京、福建、上海、東北三省等地,在全國擴張,同時,又佔有出口日本烏龍茶超高市場份額。獲得的全省、全國第一已難以計數,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沃爾瑪開設茶葉專櫃的茶葉企業,是首個獲“中國馳名商標”的安溪鐵觀音茶葉企業……不過,我最得意的還是用標準化打造鐵觀音的製作工藝。

好茶是從種植開始的,而種植標準化是把茶打造成標準工業品的第一步。八馬把茶園作為生產茶葉的第一車間來管理,引導茶農保持茶葉良好的種植環境,確保優質的原材料供應。同時,八馬明確了品牌定位,明確了目標人群,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創業過程中,我始終相信“在傳承中求創新”這一創業理念,秉承創始人家族三百年種茶、製茶、售茶的深厚淵源,以歷代相傳的拼配、烘焙精湛技藝為核心,通過現代化的生產及管理體系讓產品品質得以鞏固和延續。

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二次創業夢不再遙遠

老中青三代閩商大佬口述:創業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哪些淚點?

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李子興/口述

泉州家族企業已經進入第一次大規模的交班,企業的傳承是深奧的課題,並非易事,兩代人之間的交棒甚至常常意味著企業的傷筋動骨。作為泉州二代傳承人,我依然擺好自己的身份,以“打工仔”的心態和父輩一起創業。

回到父親身邊一起創業,於我而言,是一個抉擇。2012年年底的時候,我在一家上市物流企業的北京總部工作已經兩年,那個時候我的人生遇到了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留在這家企業,去挑戰更高層次的崗位,另外一個選擇則是我的父親,他給我打了個電話,他希望我能夠回來晉江,幫助他和姐姐來運營他的“二次創業”項目——晉江陸地港。

回來的時候我跟父親約定了兩件事:一是從基層做起,二是以職業經理人相待。能夠在父輩打造起的平臺裡,和父輩一起夯實基礎,是一種幸運。身邊也有很多同齡人到父輩企業工作,但他們當中很多人或是不喜歡傳統行業,或是不能適應、理解傳統行業模式,覺得缺少自己發揮能力的空間。在我看來,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他們當中很少人願意走到車間走到最基層去,沒有真正地接觸企業本質的東西,現場的實操經驗非常重要,從底層開始,尋求父輩認同和共鳴是重要的。

“不忘父輩拓荒之艱,繼往開來迎接新挑戰。”父輩永遠是值得尊敬的人,是比我還要拼命的人,我想,只要跟著他們的腳步做一些事情,能夠在父輩打造起的平臺裡,和父輩一起夯實基礎,一起放手一搏。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敬畏,二次創業夢不再遙遠,也將會在這條創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