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來,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二十四節”小暑

小暑是初伏的前後,每年公曆的7月6-8號為小暑,“六月節.....暑,熱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天的早期。江淮流域梅雨結束,東北地區進入多雨的季節,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疲倦乏力,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陽,需平心靜氣,確保心臟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夏不坐木,預防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

注意防溼熱、導致各類皮膚病

小暑需注意胃腸道疾病

暑來氣溫高,血流加快,容易中暑

小暑節氣養生原則

清涼消暑這麼吃

盛夏季節安神調心,保持心境平和

預防中暑急救小方法

夏不坐木,預防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

夏不坐木,小暑節氣時,因為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公園兒小區裡的板凳,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是乾燥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體虛和體弱或老年人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

注意防溼熱、導致各類皮膚病

小暑節氣的氣候變化天氣較熱,溫度較高,降雨較多,溼熱重是其特點。此時的人皮膚病高發期,如日光性皮炎,痤瘡,曬傷,丘疹性蕁麻疹等。因此要做到預防為主,儘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者潮溼,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燻蚊香,發生皮炎後,及時用相對治療的藥膏或者霜劑,口服抗過敏藥處理,注意最好不要用紅花油和有刺激油類等,因為有時會至敏,使病情加重。

小暑需注意胃腸道疾病

氣溫高時,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神經就會受到抑制,因此,人們在夏季往往吃的比較少。

由於天熱,人們喜歡吃冰涼和原生食材,飲食不潔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如痢疾,腸炎,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以倒日食物中毒,引起腹瀉、腹痛,重者會出現昏迷或死亡。

暑來氣溫高,血流加快,容易中暑

在溫熱的季節,血流加快,心臟負荷大,出汗多,人們最應該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

容易發生就是中暑,中暑就是因為氣溫高,通風差,體熱不能及時散發而造成。

小暑節氣的養生原則

暑邪耗氣防苦夏,“苦夏”雖種常見的暑熱症,大多發生在體弱多病和中年腦力勞動者身上。“苦夏”是由於天暑地熱,人體氣候不適應,造成了神經功能紊亂和失調,常表現為,一進入夏天就會經常感到頭昏腦脹,全身乏力,倦怠嗜睡,食慾減退,精力不集中,心煩不安,到秋日暑衰,各種不適便不治而愈,飲食和精力一恢復正常,苦夏可以從飲食運動,精神調養,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等方面進行防治。

清涼消暑這麼吃

暑熱食慾減退,多吃消暑食物,民間度過熱天吃清涼消暑的食物,多喝粥,苦味養心清心火,可常吃清拌苦瓜。由於天氣人們出汗較多,致使體內丟失一部分水分、鹽分及一定量的鉀元素會出現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狀,為防止缺鉀,在日常飲食中可多吃大豆,草莓,桃子,香蕉、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鉀豐富的食物。

酸味食物能斂漢止瀉祛溼,可防止人們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夏季應該吃些酸味的水果涼拌蔬菜,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楊梅,葡萄,山楂、獼猴桃等,此外,持續的高溫下細菌繁殖,多吃酸味食物,可以增加胃液的粘度,幫助殺菌和消化。

小暑到來,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

小暑到來,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酸味紅心蘿蔔藕片苦瓜

小暑到來,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

盛夏季節安神調心,保持心境平和

夏天暑氣大,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氣傷人先傷心。既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在夏季高溫的刺激下,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往往會發生變化,如心火偏旺,人的心情會變得煩躁,情緒很容易激動,自我調控能力下降。可選用靜坐或者跪坐,閉幕養神,安心調神。保證睡眠充足。

小暑到來,夏不坐木,有何道理

.

小暑節氣起的曲裾養生晨練不易,過早夏季天亮之前,空氣並不清新,是汙染的高峰期,在日出前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周圍並沒有多少新鮮的氧氣,不利於健身,並且清晨氣溫偏低,如果衣服矯少,易患感冒,關節疼痛,胃痛等症狀,故晨練時不宜早於早晨六時。

應正確使用空調,夏季使用空調時,溫度控制在26-28度之間。室內外溫度度不超過攝氏8度。

要定時通風換氣,禁止在空調房抽菸,長時間在空調房間的人每天要到戶外進行,年老體弱者,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調房間。

預防中暑急救小方法

如果身邊有中暑的人,可用風精油,把手塗溼或取一把鹽,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肋、前後心八處。會擦許多紅點,患者自覺而愈。上述方法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