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燕路過江通道施工抵達硬質岩層 “復興號”江底換刀開啃“硬骨頭”

和燕路過江通道施工抵達硬質岩層 “復興號”江底換刀開啃“硬骨頭”

施工人員正在更換“復興號”刀頭。通訊員 馬雲鶴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攝

被譽為長江上盾構施工難度最大的過江通道——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目前進入最難啃的“硬骨頭”階段。左線“復興號”盾構機掘進1424米後,已到達施工技術難題區,它將在原地停留約一週時間,完成“江底換刀”,準備開啃“上軟下硬”的複合地層。昨天,記者來到施工現場一探究竟。


抵達硬質岩層,“復興號”迎來首道難題

“如果將和燕路過江通道盾構掘進過程比作一次考試,那麼前面的‘送分題’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工程才是‘大題’和‘難題’的開始。”和燕路過江通道左線施工單位中鐵十四局該項目盾構經理陳宗凱告訴記者,此前“復興號”主要通過的是較軟的粉細砂層,雖然也遇到過一些小狀況,但都順利解決了,“現在到了複合地層,上面是砂層,下面是強風化角礫岩層,屬於硬質岩層,隧道通過段上下硬度相差很大,需要換刀頭,掘進速度也會放緩。”

和燕路過江隧道是全國首例超大直徑盾構穿越斷層、岩溶地層的過江隧道,長度2976米。施工中需短距離內穿越地層跨越度大、地質軟硬不均多種地層,同時還需穿越多條斷裂帶,隧道在江底最高水深達79米,為全國江底隧道中水壓最高的隧道。在去年3月10日召開的技術專家會上,錢七虎等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專家組認為,此隧道是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盾構隧道之一,也是迄今長江上建造最困難的過江隧道。專家組針對這一複雜狀況制定了提前預案,當盾構掘進到硬質岩層後,需要將盾構的齒刀換成滾刀。“兩種刀頭切削的高度、軌跡一樣,但是‘下刀’方式不同。滾刀更適合切割硬質岩層。如果不換,繼續用齒刀掘進,一方面刀具磨損非常嚴重,另一方面還有可能造成刀頭崩斷。”陳宗凱解釋。


實現常壓換刀,換40個刀頭耗時約一週

記者瞭解到,過去的盾構機在換刀頭時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專業人員到盾構機前方帶壓換刀。而“復興號”盾構機在技術上實現了常壓換刀,在盾構機裡面就可以把舊刀頭抽出來換上新刀頭。

即便如此,為直徑超過15米的“復興號”換刀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刀盤上一共40個刀頭,每個刀頭重約350斤。記者在現場看到,換刀的區域空間逼仄,每次只能勉強進入3名工人。每把刀需要3名工人拆下,拽出刀盤軌道,然後用繩索將刀頭綁住,由吊機吊走,換一個刀頭需要三四個小時。

據悉,整個換刀過程需要持續一週左右。待換刀完成,相關調試順利後,“復興號”將重新啟動。


應對下一難題,“填洞小分隊”開始行動

和燕路過江通道建設單位、市公建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胡建南告訴記者,目前複合地層只是第一個難題,盾構掘進到江南之後,還要穿越幕府山的岩溶地層,解決肯定會遇到的溶洞問題,工程難度非常大。

“我們已經勘探到一些溶洞,有的非常大,需要先填充。”陳宗凱告訴記者,“我們有一組人員在幕府山半山腰進行勘探,然後找合適的區位注漿填充。”萬一地下溶洞正巧在居民區無法從上面注漿怎麼辦?陳宗凱說:“‘復興號’自己有一個超前注漿口,如果存在無法從上部注漿填補溶洞的情況,就從‘復興號’裡面伸出這個超前注漿口,在內部對溶洞先進行注漿填充。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目前遇到的困難都在前期預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