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由小人物引起的两起极其相似的事件


水浒传中由小人物引起的两起极其相似的事件


水浒传中除了英雄好汉还有一些市井小人物,从这些小人物的身上能看出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小人物从古到今都一样,关心的只是自身的衣食柴米,有时候为了争些蝇头小利也往往拔拳相向,谓之鸡虫之争。他们之间的争斗甚至比好汉们在阵前大战三百回合还要精彩。往往小人物也能导演大事件,水浒传中就有两起事件由小人物所引起。引起倒也不算什么神奇,神奇的是两起事件从人物到起因到过程都极其相似如出一辙,令人叹为神奇。且看下文。

事件一

人物 宋江宋三郎 是女人出轨受害者 相貌特征 黑矮胖

结局 后期被毒死

阎婆惜 宋江的女人 奸妇 美女 结局 被杀

阎婆 阎婆惜的亲娘 结局 不详( 应该不错)

张文远张三郎 奸夫 帅哥 结局不详 (应该不错)

唐牛儿 卖糟姜的小贩 刺配五百里

事件二

人物 武大郎 是女人出轨受害者 相貌特征 矮丑蠢 结局 被毒死

潘金莲 武大郎的女人 奸妇 美女 结局 被杀

王婆 潘金莲的干娘 结局 被剐

西门庆大官人 奸夫 帅哥 结局 被杀

郓哥 卖雪梨的小贩 结局 不详 (应该不错)

从以上看出,两起事件的人物是数量相等,角色相对,甚至包括结局也极其相似。

再看一下事件的过程更是精彩万分。

先来看事件一:

宋江在阎婆母女危难之时救济了她们,先是为阎公买了一具棺材,又为母女二人提供了衣食住。阎婆感激宋江就托王婆(此王婆不是给西门庆做媒的王婆)做媒把女儿阎婆惜许配给了宋江,于是宋江就在县西讨了一处楼房,和这阎婆惜过起了日子。但是由于二人年纪差距大(宋江30阎婆惜18)宋江又不会风流,更有一个硬伤--黑矮胖。因此宋江却不合阎婆惜的意。这时一个主角上场了。书中说到:一日,宋江不合带同房押司张文远到家吃酒。岂止是不合啊!简直是千不该万不该啊!吃酒你不会到酒肆饭馆里去吃啊?你宋江也不是没钱。再看看你带的这人是个啥人?张文远小名张三,张三是啥啊?东北人管狼就叫张三。宋江这是标准版的引狼入室。张三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更兼风流倜傥。他和阎婆惜倒是一对。干柴烈火能不燃吗?阎婆惜爱上白三郎自然就嫌弃黑三郎,就闹着要离婚。对于离婚不离婚宋江倒是没太急,可他不急倒有一个人急了,谁啊?他老丈母娘阎婆。阎婆毕竟年纪大想的周全从现实出发,她不想失去宋江这个有经济实力的女婿,有了宋江她和女儿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她自己后半生的生活也不愁了,起码死后能有了棺材本儿。于是她主动上门撺掇俩人和好,买了几个好菜又吃了不少酒,可阎婆惜还是不理宋江,使阎婆很是为难,所以酒吃得也不是很欢。就在三人不尴不尬之际,最后一个主要角色隆重登场。

唐二哥唐牛平时以卖糟姜为营生,糟姜不知道是啥,大概应该归于生姜之类的调料。唐牛平时没少得到宋江的赉助。也是该着这晚出事,唐二哥今晚赌钱输了,就腆着脸想到宋江这弄两个小钱。进来正赶上一家人吃酒。宋江看唐牛来了就使眼色给唐牛想找个由头脱身。唐牛还真配合。可阎婆眼里却不是揉沙子的人,自然看破二人行事,一肚子气正没处撒。她不能骂宋江,唐牛就倒了霉。阎婆先是大骂,而后劈脖子一叉,休小看这一叉,端的是力道十足唐牛那么大个男人竟被个老婆子踉踉跄跄叉下楼去,紧接着阎婆就施展出了她的平生绝学--酒后疯魔连环掌,只两掌就把唐牛打出门外,把门栓插上,任凭唐牛在门外跳脚骂。这一回书叫"虔婆醉打唐牛儿"。

赶跑唐牛,阎婆为了两口和好,不让宋江溜走,就在楼下守夜。简短截说,天放亮时宋江一怒杀了阎婆惜,阎婆和宋江正在街上纠缠,唐牛托着一盘子洗净的糟姜来赶集,正好赶上,想起昨夜挨打的一肚子鸟气,把糟姜放在卖药的老王凳子上,上前不由分说就施展了他的绝学——疯牛掌。阎婆因为女儿刚死悲伤过度,又和宋江纠缠,更主要的是此时她酒劲已过,酒后疯魔连环掌就难以施展,因此上被这一掌打了个满天星。这一掌唐牛虽然出了气可也倒了大霉。替宋江背了锅,落了个刺配五百里。要说这个唐二哥也是运气不好,赌钱输、挨了揍,稀里糊涂成了罪犯。其实根源还在他自身,你说你一个卖糟姜的能有多大能水?好好做你的买卖得了,非得装大瓣蒜。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啊!以后发生的事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多赘述。

再来看事件二: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世人皆知,二人成奸,作为马泊六王婆居功至伟。王婆撮合二人成奸倒不是有什么好心或者坏心,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不为银子还能为别的?西门庆许诺,事成之后与十两银子做棺材本。看来宋朝老年人对棺材很是看重,死后能有一口棺材也是天大的事,一般人家只怕也负担不起。棺材本倒不是纯指棺材大概也相当于养老金。既然得了银子就得好事做到底,二人每日在屋里偷情,王婆就责无旁贷在外面把风。这时候一个重要角色开始隆重登场了。

郓哥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厮,平时以卖雪梨为生。西门庆平时对郓哥也多有赉助,这点比较像宋江赉助唐牛。这日郓哥也是手头较紧,打听得西门大官人在王婆处就找来想弄两个小钱。王婆在门外给金莲二人把风,怕郓哥冲撞,就不让郓哥进去。王婆本是泼妇说话自然难听,偏赶上郓哥人小脾气大嘴上还专挑刺耳的说,恼得王婆火起就动了手。王婆所用的功夫是大栗暴凿功。从字面上看应该像凿栗子的动作。栗子坚硬,吃的话挺费劲,得用锤子之类的使劲敲。王婆看来深得个中精髓。她一手叉住郓哥的脖子,一手施展开栗凿功夫。也算是郓哥铁头功了得,才没至于受大伤,王婆一顿把郓哥打出屋外,雪梨的篮子也丢出当街,滚了可地。这一回合郓哥完败。

郓哥人小鬼大,吃亏之后就运筹起来,和武大捉奸。二人商量好每个步骤计划后,郓哥二番又来到王婆处,开口就骂。王婆刚要动手,郓哥先下手了,他先把雪梨篮子放在门外,既是给大郎发信号也免得像上次被王婆给丢出当街,这都在预案之中。然后他就施展了他的绝技---铁头神功,他一头顶在王婆的小肚子上,若不是有墙壁挡着王婆就跌个四脚朝天。郓哥死死顶住王婆,他顶的部位正是王婆的命门,王婆就觉得手足无力气喘心虚,大栗暴凿根本施展不了,眼看着武大冲了进来。这回合郓哥占了上风。以后发生的事与本文无关,不多赘述。

从这两起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何其相似乃尔。都是小贩想找老主顾弄点小钱,都是凶婆把风不让进屋,第一次都是小贩被婆子打,等到了第二回合又是小贩打了婆子。看来当年施公著书也是破费心思,构思之巧,千古之奇。

几百年后有个诨名叫二扁头的人读书至此,拍案叫绝,慨叹之余作诗词三首,以博一笑。

其一

大郎三郎都是郎,

西门张三也是狼。

只为郎婆心发浪,

舍弃旧郎换新狼。

其二

王婆阎婆都是婆,

金莲婆惜也是婆。

只为两对姻缘破,

老婆一心护小婆。

又有一首西江月

郓哥运筹为哥,唐牛唐突如牛,糟姜雪梨满地流,只为乌龟出头。

王婆把风茶坊,阎婆守夜西楼,巴掌栗暴头上揍,以免棺材发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