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西文有一句格言:“诗人是先天的,演说家是后天的。”也就是说,只要苦练,

年轻人都能成为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人オ!科学研究指出,人越小可塑性越

强,从小练起成为口オ大师的可能越大。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但他在20岁时、初到大城市伦敦,胆子非常小,不好意思见人。别人请他去做客,他走到别人家门前,情绪慌乱,不敢去按门铃。有一次,朋友邀请他去参加学术辦论会,他在会上怀着一颗万分紧张的心站起来,讲完时,受到别人的讥笑,有的说他是个傻瓜。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萧伯纳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耻辱,于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发愤练就一口好口才。于是他到处练习演说,每星期当众演说,人们在市场上、教堂里、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三四千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个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有人曾做过统计,在12年中,他的演讲达到了1000多次。萧伯纳的故事为年轻人训练口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年轻人要想练就一口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オ。”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大声朗读各类文章

朗读是口头表达的基础,朗读会给口头表达以多方面的益处;越是热爱离读,表达能力也越强。书不单是要用眼晴看,而且必须读,有时还必须放声读古人是相当重视朗读的。朱意在《童蒙须知》一书里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他还强调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是看,“口到”是读,“心到”是理解体悟。

读好的标准是:准确、流畅、生动、含情。

朗读练习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政论、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和其他社科类文章。

在生活中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热爱朗读,广泛涉猎报章杂志和书刊影视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可以为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参照和标准。找到听众给他们讲故事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自,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因而讲故事可以训练年轻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如果觉得朗读的方法太枯燥,你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练习口才,如果能找到几位忠实的听众就更好了,因为有听众在场,你的故事会讲得更加正式,而且听众还能给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让你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在讲故事的时候,具体要注意的是:

1.透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2.分析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3.对材料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由慢到快说几段绕口令绕口令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的、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绕口。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拗口”,可以锻炼人“舌”、“唇”、“齿”相互配合的技巧被形象地称为“口腔体操”。

绕口令练习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以吐字清晰、字音准确为目标,不要盲目图快。否则,会事倍功半,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后再改就更难了。我们经常听相声,其中有一段比较有名的绕口令“喇嘛和哑巴”,这段比较有趣: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a)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亚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剌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年轻人在训练中可以参考,并不一定只是练习这一段,如果有兴趣、有时间,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绕口令段子进行练习。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年轻人要将所选的绕口令熟读,并逐渐达到快速、准确的程度,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固,口才练习也是这个道理。

模仿他人不知不觉提高口才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出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父母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

对专人进行模仿。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2.模仿有趣的事情。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得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进去,否则,模仿的人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3.模仿要随时随地。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们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那些人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隋、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