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1900年,泉鏡花發表了短篇小說《高野聖僧》。

該小說以

瑰麗的想象,玄幻的情節,打破了之前泉鏡花本人經常創作的觀念小說的套路,成為了他的轉型之作。從此之後,這位日本文學大家便在浪漫主義這塊沃土上勤懇耕耘,直至去世。

作為一部浪漫主義作品,《高野聖僧》通過“聖僧”在異世界戰勝各種挑戰,實現自我突破的經歷,展現了個人在人生中需要面對的各種考驗。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正如所有浪漫主義作品都不可能脫離現實一樣,在最核心的問題上,泉鏡花仍舊選擇了從浪漫回到現實。妖怪鬼神固然法力高深,但“聖僧”經歷的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物,在於內心。

1、細膩筆觸下的異世界,瑰麗想象暗喻人生的修行

泉鏡花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覷。

他早年創作的《夜間巡警》和《外科室》開了觀念小說的先河,而轉型之後創作的浪漫主義作品也一直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他作品中細膩唯美的描寫又給了唯美派大家永井荷風靈感,因此,雖然他本人是浪漫主義大家,卻同時又被認為是唯美主義的祖師爺。

而《高野聖僧》融唯美描寫與浪漫想象一體,具有地地道道的“泉鏡花”氣質。

①離奇的異世界,妖怪加聖僧的組合暗喻人生修行

泉鏡花的浪漫主義與森鷗外有很大不同,他們二人的作品中現實與想象的比例截然不同。森鷗外的作品更基於現實,只是情節偏戲劇化,理想化。但泉鏡花他將日本各種物語中的誇張想象大膽融入作品中,用亂力怪神等非自然因素構造出了一個不存在的“浪漫”異世界。

《高野聖僧》這篇小說跟一些離奇的志怪小說差不多,很容易令人聯想起《聊齋志異》。泉鏡花本人也曾經坦言自己的創作深受早年母親講述的江戶傳奇的影響。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在《高野聖僧》中,泉鏡花放肆的想象力任意馳騁,令人驚歎。如山嶽般的大蛇,即便是爬行都震天撼地。密不透光的原始森林,到處都爬滿著異常巨大的水蛭,宛若一個由水蛭身體構成的吸血囚牢。而單單是描寫這些還不夠盡興,在泉鏡花的想象中,水蛭的身體紛紛爆裂,吸食的鮮血融化成為土壤,滋養著大樹的生長,而到樹生長到一定程度,它們便會脫下偽裝,孵化成一條條新的水蛭,週而復始。泉鏡花對水蛭森林形成的推導是大膽的,這樣的構想令人戰慄,也讓人由衷佩服其腦洞之大。

除了怪獸,妖女也是泉鏡花作品常見的形象。《高野聖僧》中的聖僧面對的最大考驗就是妖女的蠱惑。這個妖女憑藉著勾人的美貌俘獲野遊男人的芳心,待到玩膩之後,便用法術將他們變成蛇、猴子、蝙蝠等一眾生物。這樣的設定,想必看過各種志怪小說的讀者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除此之外,本篇小說的主人公也十分有趣。在常見的志怪小說中,主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在《高野聖僧》中,主人公卻是一位高僧。其實準確的說,彼時的僧人尚在修行,沒有徹底成為道法高超的聖僧。而正是這場奇異的冒險,才堅定了僧人的道心。

妖怪加聖僧的組合必然要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這篇小說自然也就具有揭示人如何戰勝考驗,成就自我的現實意義了。

②身臨其境的恐懼,如在眼前的佳景

泉鏡花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唯美主義作家汲取靈感的來源,大概是與他的細膩筆觸分不開的。泉鏡花十分注重對個人體驗的書寫,他總是能夠抓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去形容他筆下描寫的景緻,從而給予讀者很強的代入感。

在描寫森林中潛伏的水蛭紛紛落下時,泉鏡花將這一場景比喻為噼裡啪啦落下的黑雨。水蛭數量之多,密度之大,以及環境之幽暗潮溼便很容易在讀者的腦海中得到精細的還原。

“在隱約月光的映照下,河水漸漸朝著上游遠去。近處的水流拍打著白色的浪花,像一簇簇紡線一般。”

僧人和妖女野浴的場景也同樣令人浮想聯翩。清澈的河水映射著隱約現身的皎白月光,前後波動,層次不一的水流便像白棉構成的紡線一般。尤其是妖女的皮膚異常潔白,令僧人看了之後都覺得目眩,忍不住心生盪漾。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在這一場景中,泉鏡花將拍打著浪花的水流比喻成紡線,很容易讓讀者通過自己的聯想將紡線的特點遷移到水流身上。這簡簡單單的一個比喻便足以體現出水流之細,同時也很好地反映出了月色之白。微言大義,言簡意賅,不可謂不細。

也正是靠著泉鏡花如此細膩的筆觸,讀者的胃口才能緊緊被他抓著,一直沉浸在他用浪漫瑰麗的想象打造出來的奇妙世界中。在水蛭森林中的駐足停留,讓人恐懼到大氣都不敢出,而在河邊野浴時的美人與美景的絕妙組合,又讓讀者都忍不住想要醉倒在妖女溫柔的懷抱中,從此不願醒來。

2、蛇、水蛭與妖女,人生修行的三重考驗

我已經在前文表明過觀點,那就是妖怪與僧人的組合勢必是要摩擦出火花的。但這樣的摩擦絕不是所謂的正邪不兩立而引起的衝突,泉鏡花本人早已在文中借僧人之口點破了這場冒險的本質。

“想來我的修行尚淺,身處這樣陰暗的環境,對我悟道倒是頗有幫助。”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這篇小說看得太過簡單,這是一場冒險不假,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僧人的悟道之旅。認清了“悟道”這一關鍵,再對先後出現的困擾著僧人的三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你就會知道泉鏡花的劇情設計是多麼的精妙。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①苦其心志—令人恐懼的蛇

聖僧經歷的第一重考驗就是遇蛇。

僧人是一個十分懼怕蛇的人。懼怕到什麼程度呢,一遇見蛇,他全身上下的每個毛孔都不寒而慄,整個人高度繃緊,冷汗直流。但就是這樣一個怕蛇的人,卻在這場奇異的冒險之旅中首先遇到了許多條令自己戰慄的蛇,真可謂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泉鏡花對僧人遇蛇的處理十分有趣,儘管僧人前前後後遇見了七八條大小不同的蛇,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蛇全都沒有露過正臉。

僧人一開始遇到的蛇就軟趴趴地躺在雜草叢生的小路上,它們將頭和尾巴擱置在被道路分開的兩邊草叢中,彷彿用蛇體搭成了一座橋樑。除此之外,僧人還遇見了身帶傷口的殘疾蛇,至於最後遇見大的不可方物的蛇時,僧人僅僅只是瞥了一眼大蛇的軀體,便嚇得瑟瑟發抖,低頭祈禱,不敢再多看一眼。

也就是說,從始至終僧人看見的都只是蛇軀體的一部分,從來沒有看到過一條將身體完全展示在自己眼前的僧人。

但即便僧人遇見的只是部分的蛇,卻仍舊嚇得不輕,僧人對於蛇的懼怕也就可見一斑了。與此同時這大概也是一種暗喻,當人們面對令自己感到恐懼的事物時,往往連直視對方的勇氣都沒有。在還沒有了解對方的具體情況時,恐懼心理便在無形之中把對方的困難程度大大誇大,從而令人未戰先怯。

僧人就是這樣的,在文中他曾說出“如果一開始我知道路上有這麼多蛇,我是決然不會來的”這種喪氣話,可以看出假使他一開始便知道自己要戰勝的第一重考驗是“恐懼”,那麼他是絕對不會擁有嘗試的勇氣的。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被自己的想象打敗了,假如我們像僧人一樣無路可退,只能從蛇不見首尾的軀體上跨過,即便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備受恐懼感折磨,感到異常煎熬,但挺過去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人生少有邁不過的坎,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在嚇自己。我們只有克服恐懼,勇敢地走出人生的第一步,證道之旅才能進入正途。否則,僧人便不會成為聖僧,我們也永遠只是當初那個畏縮不前的自己。

②勞其筋骨—須有堅韌意志才能走出的水蛭森林

聖僧經歷的第二重考驗是水蛭森林。

水蛭森林與蛇不一樣,水蛭這並不是僧人打心底裡感到恐懼的東西。與蛇相比較而言,水蛭吸血帶來的痛感才是僧人要努力戰勝的困難。

水蛭森林中的水蛭個頭大地出奇,而且這地方已經成了這種吸血生物的老巢,以至於當僧人反應過來是怎麼一回事時,無窮無盡的水蛭已經如潮水一般洶湧而至,在他的身體上瘋狂地釋放著自己貪婪的天性。

“數不清的水蛭層層疊疊地落下來,打在我穿著草鞋的腳背上。並排的水蛭一波接著一波黏在一起,將我的腳趾頭淹沒了。我眼睜睜看著那些水蛭沒命似地吮吸著我的鮮血,而且身體還會隨著吸入的每一口鮮血而伸縮一下。”

雖然這樣的場景讓人難免會感到恐懼,但這種恐懼是任何一個人面對時都會自然產生的心理狀態,所以我認為不能將其視為對僧人的考驗。水蛭大軍的包圍要求僧人必須闖出一條生路,恐懼已在其次,痛感刺激下的強烈求生欲才是催促著僧人做出選擇的第一信號。

“既然死劫難逃,乾脆就豁出去往前走吧!去看看那所謂的血泥深潭,哪怕只是冰山一角呢!這可是世人夢中也見不到的奇景!”

在恐懼與疼痛的雙重夾擊之下,僧人反倒放下了一切負擔,決心大踏步向前,看看自己究竟能走到何處。於是,他一邊扒拉著身上前仆後繼落下的水蛭,一邊拖著疲憊的身體朝著森林的外圍走出,那股無論如何也要走下去的堅韌意志反而幫助他走到了最後。在他意識變得模糊的時候,泛白的月光灑在了他鮮血直流的臉上,他終究走出了不見天日的水蛭森林。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在第二重考驗中,僧人能夠走到最後的靠的是堅韌的意志,在生活中也是同理。當我們好不容易克服了內心的恐懼,決心要幹一番大事,做出自己之時,許多困難也就接踵而至。

很多時候我們遇見的可能並不是什麼讓人感到異常絕望的,大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困難。相反,生活中多的是瑣碎的,如同水蛭一樣的組著團來的小麻煩。我們常常被這些小困擾折磨的精疲力盡,對層出不窮的小困難感到無從下手,以至於最後消極頹廢,半途而廢。人生需要堅韌的意志,而不斷地將那些如噼裡啪啦的黑色水蛭一般的小困難從自己的生活中扒拉開來,就是磨礪自我的最佳方式。你可能也會遍體鱗傷,可能也會焦慮不安,但你只要像僧人一樣一直抱著走下去的渴望,那一抹悠悠的白月光終究也會在你走出人生的“水蛭森林”之後照射到你的臉上,為你褪去之前的疲憊與不安。

③美麗溫柔的妖女—舒適圈反而是人生最大的考驗

在走出爬蛇遍佈的荒野,水蛭叢生的黑暗森林之後,僧人遇到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女主人便是前文提及的妖女。

妖女不可謂不溫柔。在僧人請求寄宿時,她爽快地答應了對方。不僅做了一桌子好菜招待這位陌生客人,還帶僧人去河邊野浴,幫他清洗傷口。在野浴時妖女一邊溫柔地撫摸僧人背上的傷口,一邊嬌喘連連,讓僧人感覺自己彷彿浸泡在填滿蜂蜜的罐子中。

“我心裡升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暢快。並不感到睏倦,卻開始變得迷迷糊糊,神志不清,連傷痛也感覺不到了。我整個人像被裹進了花瓣裡,感到一個身體在向我緊緊貼來。”

不過好在僧人當時把守住了底線,沒有做出過分的舉動,不過在臨走前,楚楚可憐的女子又極力挽留僧人,這使得僧人又道心不穩了起來。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縱覽三個考驗,妖女的考驗與前兩個考驗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蛇還是水蛭,都給僧人帶來了心理上和身體上的折磨,但妖女卻不同,她給僧人帶來的是心理上的放鬆、舒暢。但相比較起來,第三個考驗反而是僧人經歷的最大的挑戰,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僧人始終猶豫不決,在留下與離開之間徘徊不止,差一點就選擇了留下來陪伴妖女,差一點就迎來了被妖女施法變成動物的悲慘結局。

這其實也蠻能引起人的思考的,比起那些令人痛苦的困難,裹著甜蜜外衣的挫折反而更能讓人元氣大傷。我們常常被事物的外表欺騙,在經歷過困難之後總覺得萬事已備,自認為在舒適圈內便可高枕無憂,殊不知魔女的指尖已經對準了自己,一旦時機成熟,便是前功盡棄的傷感結局。

而只有時刻保持清晰的認知,為自己的目標大步向前,才能避免陷入生活的圈套。正如聖僧一樣,假如他堅定自己僧人的身份,那麼他絕不會對留下來陪伴女子感到猶豫,因為這本就不是他應該做的。僧人動搖的背後,是他那瀕臨破碎的目標,所以我們只需要找準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自然也就不會被妖女亂了“道心”。

3、沒有真正的惡,最惡是自我

其實《高野聖僧》中並沒有純粹的惡,因為泉鏡花筆下的世界沒有完人,在人各有缺陷的世界,最惡是自我。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①不能用善惡界定的妖女

可能會有讀者想要反駁我的觀點,因為恐怕大家都會認為妖女在小說中扮演的是惡人形象,但我在分析了原文劇情之後,覺得不能以善惡來界定妖女。

妖女是妖女,這一點不假,因為她那一手將活生生的人變成動物的本事,確實算得上是妖術。但你要說她是惡人,我並不覺得。

妖女早年的時候也就是個單純的姑娘,而且她的這種異能自從生下來便顯現端倪。他的父親是一名醫術不精的醫生,在做手術時常常讓患者感到疼痛難忍,而這個時候只要小姑娘輕輕一摸,病人的疼痛感便頃刻間煙消雲散。如此一看,她反倒是個好人。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她在遇到聖僧之後不僅熱情地招待對方,到了最後也只是極力挽留他,而沒有憑藉自己的妖術強行讓僧人變成動物,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單從這一點來判斷,我們不能說她是一個惡人。

再結合泉鏡花在文中描述的情況,妖女應該只是憑藉美貌俘獲那些色心大發的不恥之徒,然後在他們神魂顛倒之時將他們變成動物。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也是如此,像僧人這樣道心還算堅定的,最後就平安離開了,並無半點風波。

②僧人與他人的對比,更顯“最惡是自我”

其實通過僧人與其他男性的比較,也能很好地說明妖女並不是惡人,那些男性走到這一步無非是咎由自取罷了。

“此刻一個灰色的東西踱著步子走了過來,跟小狗差不多大。我大吃一驚,還沒反應過來,它已經橫著跳過了山崖,直挺挺地趴在女人的背上。”

這些男人即便是變成了動物,仍舊不知悔改。僧人與女子在河邊野浴時,先是有一隻大蝙蝠撲扇著翅膀在光著身子的女子周遭飛旋,後來又不知從哪蹦出來一隻猴子,直接趴在了女人的背上。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在第一次讀到這裡時,我還是很困惑的,以為泉鏡花此處是想表現女子貌美到了沉魚落雁的地步。直到讀完全文我才瞭然,原來此處出現的猴子與蝙蝠,都是之前遭了毒手的男人。但令我感到可嘆的是,這些男人即便遭遇不測,也沒有表現出一點憤慨,反而仍舊盡力做出親近女子的舉動,渴求與女子肌膚相親,實在是到了鬼迷心竅的地步。所以他們會被女子施法變成動物,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其他人。

而小說中的“聖僧”,其實也愧於“聖”這個名頭。僧人最後決定揚長而去,不再過問女子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他原本道心堅定。

“我猶豫不決,煩躁不安。只要能夠看見她,聽見她的聲音,我就滿足了,就算他們夫妻同寢,我在一旁並枕而臥又怎樣。總比流汗修行,孤獨終老來得好啊。”

在離開之後,僧人的內心其實是極度猶豫和糾結的,到了最後他甚至決定折身返回,與女子共度餘生。但恰好在此時,女子家的老管家上集市買魚,路過此處遇見了聖僧,兩人一番閒談之後,僧人知道了女子的真實身份,這才徹底打消了原本的念頭,決定老老實實地繼續自己的雲遊之旅。

所以,雖然僧人最後抵制住了誘惑,但恐怕並不能說是因為他道心堅定,倘若無人告知他具體情況,他最後也只會和那些男人一樣,從知廉恥的人變成不知廉恥的野獸。

能怪誰呢?在泉鏡花筆下,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沒有一個人堅定到不問他事的地步。他們的信念都太脆弱,他們也太經不起誘惑,所以與其說妖女是惡人,倒不如說男人們的貪婪與淫慾才是最大的惡。

人生的考驗,哪裡在外物呢?緩緩爬動的蛇雖然令人恐懼,但你還是可以走出那片茫茫荒野。水蛭纏身的疼痛雖然讓人煎熬,但只要走下去,總會有黎明。妖女看似不懷好意,誘人上當,但你若道心堅定,又豈會誤入歧途?所以人生的所有的考驗,都是源自於自我。你所經歷的一切失敗,並不是因為困難多麼的卑鄙無恥,陰險狡詐,那只是你自我安慰的藉口,一切都只是因為我們還不是“完人”,我們的認知還不夠清晰,目標還不夠堅定,信仰還不夠強大罷了。

《高野聖僧》: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在外界,源於自我


芥川龍之介認為泉鏡花“為明治大正文藝開闢了浪漫主義大道,濃豔勝似巫山雨意,壯烈賽過易水風光”。

他一生在浪漫主義文學的沃土上勤耕不輟,為日本文壇留下了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作品。遺憾的是在他生前,日本文壇並未重視到這位默默耕耘的文人,直到他離世幾十年後,對他作品的研究所掀起的“泉鏡花熱”才姍姍來遲。

如今讀完《高野聖僧》,忽而覺得他就是作品之外的完人。即便不被世人理解,他仍舊用綺麗的想象編織出了浪漫的幻境。誤解如妖女,我自為聖僧,便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