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曾幾何時,唐山這個中國工業文明發祥地,不斷創造出奇蹟的同時,也興起了文化和文藝,有唐山交大這樣的世界名校,還有小山層出不窮的戲曲和曲藝。當時人口數量可能不到現在十分之一,書店的數量卻是現在的數倍。不同於現代旅遊景點以遊客為中心,唐山小山的繁榮是以產業工人和唐山及周邊市民為中心的。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便宜街上圍觀演出的,有穿長褂的市民和穿窯衣的工人,他們工作忙碌一天後,來到小山,花上個銅板,看各種演出。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西和大鼓演員段少舫在表演。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樂亭大鼓速寫。


這樣的環境,更是培育出了中國第二大劇種:評劇。

評劇是唐山農村藝人與唐山工業城市文明結合產生的又一創舉,而直接推動完成這一創舉的,是個偉大的農民藝人,也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劇作家,名叫成兆才。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成兆才(東來順)先生像時光倒回到20世紀初,慈禧和光緒相繼離世全國禁娛百天。解禁後,小山迎來文藝繁榮的春天,人們排著長隊爭買永盛茶園的戲票,這裡新來個文藝組合"青春班",唱的是以前沒聽過的“平腔梆子”。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這是慶春班演出的永盛茶園(震前新華電影院位置)。主演月明珠(任善豐)、東來順(成兆才)、楊柳青等都是灤州、樂亭一帶的民間藝人。後來,"平腔梆子"改名為"評劇"。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成兆才一生創作、移植、改編了102個評劇劇本,包括《花為媒》、《杜十娘》等傳統劇目,至今還在上演。他創作的《楊三姐告狀》成為評劇現代戲的經典。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楊三姐告狀》場面。從青春班開始,隨著新劇種的創立,又培養鍛鍊了一批好演員,他們後來走出唐山,從天津到瀋陽、大連、哈爾濱,迎來一路喝彩,終於使評劇成為成熟的劇種。白玉霜與筱白玉箱都是後來培養出來的著名評劇演員。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最後說到皮影。皮影戲是冀東大地上又一魅力劇種,經久不衰。

唐山,工業文明發祥地的文化爆發

製作驢皮影工匠藝人的速寫。

10歲那年,我有幸在小山看了一場《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戲,給我的感覺是十分震撼。在文革時期,《三打白骨精》這種戲能允許演,完全是因為毛主席與郭沫若對了一首有關三打白骨精的詞。但這種夢幻般的影人和奇怪的唱腔,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在我幼小腦海裡久久不能散去,於是我把它畫成了連環畫。這是我畫的第一本連環畫,10歲畫的,大約百頁,很粗糙。但我不會寫白骨精的精字,覺得妖精一定是犬由旁,最後寫成了"三打白骨精",至今覺得好笑。但這件事,充分說明唐山皮影的魅力,更深入一個少年兒童的心靈。可惜的是,儘管在唐工作34年了,後來我卻再也沒有機會看一場皮影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