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為何先南下進攻大理,再折返進攻南宋

自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後,蒙古人就如滾雪球的速度迅速發展,1227年滅西夏,公元1234年滅金,1278年滅南宋,與此同時,蒙古人還進行了一系列的西征,最遠打到了多瑙河流域,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以致西方人都認為蒙古人是“上帝之鞭”。蒙古人之所以戰鬥力那麼強,行軍距離那麼長,與他們先進的戰術和幾乎不需要後勤模式有關。

蒙古為何先南下進攻大理,再折返進攻南宋

當然,以戰養戰也是蒙古人獲得補給的一個重要方式。蒙古人在蹂躪西方土地的時候,蒙古高原的正南方的中原大地自然也是他們獵物,消滅掉了西夏、金後,就只剩下一個南宋了。

南宋的實力在這三個國家中,紙面上的實力應該是最弱的,從蒙古和南宋聯合滅金的過程就可以看到宋軍的戰鬥力,公元1234年,聯蒙滅金以後,蒙軍北撤,南宋想乘機收復被金朝佔領的開封、洛陽、商丘一帶地區,但均被蒙軍擊敗。南宋偷雞不成蝕把米,讓蒙古以南宋背叛盟約為由,大舉攻宋,至此,拉開了蒙古滅宋的序幕。

蒙古滅宋花了幾十年,三個帝皇的努力,第一個是窩闊臺,滅金以後,他兵分東、西兩路進攻南宋,犧牲巨大東、西兩路軍才勉強佔領襄陽和陽平關兩個戰略要點。正準備渡江南下,南宋的猛將孟珙出馬了,孟珙連破蒙古24寨,江陵大捷,蒙古渡江計劃破滅。

蒙古為何先南下進攻大理,再折返進攻南宋

%

接著名將杜杲在廬州大敗蒙古東路軍主力,蒙軍損失嚴重,孟珙乘機反攻,一舉光復襄陽,東路軍已經沒有能力威脅南宋。乘勝追擊的孟珙在1240年在大埡寨又大敗蒙軍,西路軍也徹底失敗,窩闊臺病死後,蒙軍徹底退出四川,第一次為期六年的伐宋戰役全面失敗,不得不說孟珙是個猛人。

第二個是蒙哥,蒙哥當上了蒙古大漢後,接過窩闊臺的伐宋大棒,但他採取了不一樣的戰略,這次他採用的是迂迴包抄,戰略上包圍南宋的策略,很快,忽必烈率領10萬大軍一舉殲滅大理,蒙軍多了一條進攻南宋的路線。但蒙哥在隨後的進攻南宋的釣魚城戰役中被火炮擊傷,當晚就逝世了,此後各王子爭奪汗位蒙古陷入了長達四年的混亂局面。

第三個是忽必烈,忽必烈平定蒙古內部矛盾後,重新開始對南宋用兵,並最終攻破襄樊,撬開了進攻南宋腹地的命門。蒙古最終還是通過攻克襄樊等戰略重鎮來進入南宋腹地,那蒙古人當初為什麼還不遠千里去奔襲大理呢?

蒙古為何先南下進攻大理,再折返進攻南宋

%

第一,當時的戰略環境需要;窩闊臺的由北向南的平推戰略被襄樊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阻擋,久攻不克,損失巨大。襄樊地區之所以能夠頂住蒙古的攻擊,多半是因為南方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即使北方打得熱火朝天,南宋還是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持襄樊地區的戰爭消耗。

第二,由西向東的戰略也遭到阻擋,蒙軍在四川撞得頭破血流,硬是沒有突破南宋的防線,必須找到新的突破口牽制南宋的視力,而云南就是一個優越的突破口,到時候,蒙軍就可以三路併發,一路由四川進攻,一路進攻襄樊,還有一路就是由雲南地區進攻嶺南地區。

南宋軍隊必然無法應付多路出擊的蒙軍,蒙哥伐宋時就是這個策略,可惜的時雲南方向的蒙軍由於進攻大理時損失嚴重,一直未得到補充,突進湖南的時候已經沒有實力再北進,蒙哥的戰死對蒙軍的士氣產生了不可估計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整個第二次伐宋的失敗。

蒙古為何先南下進攻大理,再折返進攻南宋

第三,斬斷南宋的戰略同盟;蒙古基本把南宋周邊的國家剪除了,包括吐蕃、西藏等地區,還剩南宋西南方向的雲南和越南地區,一旦他們組成戰略同盟,蒙古到時候要想再滅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太容易,而選擇進攻雲南是最好的,雲南正好夾在中間,切斷越南地區和南宋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