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要說中國古代什麼最有吸引力,當屬帝皇之位無疑,幾千年來很多人為了登上皇位或穩固皇位,

殺兄弒父、背信棄義、殘殺功臣什麼沒良心的事沒幹過?但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帝皇之路本身就是條非常艱辛的路,你稍微有點仁慈或不在意就會被對手抓住弱點,輕者退出爭奪帝王之路,重者抄家滅族。“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帝皇之路的殘酷。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玄武門之變

因此很多經過殘酷鬥爭上位的皇帝,在即位之初都是一個好皇帝,勵精圖治,重用賢臣,廣開言路,像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讓自己背上了殺兄逼父的罪名,當上皇帝后的他真的是拿出了自己的渾身本領治理國家,開創了“貞觀之治”,給自己留下了個好名聲,一定程度上弱減了“玄武門之變”的影響。

但晚年也作出了不少昏庸的事,大修宮殿,不體恤民力,很多人為逃避徭役自斷手足,李世民知道後,不僅沒有覺得絲毫不妥,反而大罵這些百姓為刁民,最後也是逼得川貴地區的人民起義。同時他也變得獨斷專行,不再廣開言路,放出狠話“若不為此,不便我身。”官員進諫之路完全封死,同時廣羅美女,民間怨聲載道,以致都引起了御林軍譁變,士兵們“夜射行宮,矢及寢庭者五。”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晚年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只是古代帝皇晚年昏庸的一個縮影,宏圖大略的漢武帝到了晚年也是昏庸無比,窮兵黷武,迷信方士,逼死太子、皇后。漢武帝之後還有唐玄宗、孫權、康熙等賢明帝皇,晚年一樣無可避免了落入了昏庸的局面,晚年似乎就是古代帝皇榮譽的墳墓,奮鬥一身的榮譽都毀於晚年,真的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古代帝皇晚年為何沒有一點自制力呢?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變得昏庸的?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第一,精力有限

都說精力是有限的,皇帝的權力雖然是最高的,但是他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套用現在的一句話“你拿的錢最多,你不加班誰加班。”有多大的權力就有多大責任,一個國家這麼大,每天都要處理全國各地發過來的奏摺,忙起來也是非常可怕的,秦始皇一天就需要批閱120斤的竹簡,據考證,大概20-30萬字之間,再加上要思考這些等,現在覺得秦始皇真的是牛人。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秦始皇

如果遇上軍國大事則就更忙了漢匈戰爭期間,漢武帝幾乎是緊繃神經,睡不了一個好覺。正所謂年輕有為,但人到老年就是力不從心了,很多帝皇到了晚年精力跟不上,這就給了一些小人機會,他們投其所有,幫帝皇找樂子釋放壓力,慢慢取得帝皇信任,皇帝會把一些事情交給他們處理,接著就是這些人作威作福的開始,同時他們也會繼續滿足帝皇的虛榮心,迷惑皇帝,消耗帝皇的精力,斷絕皇帝與外界的溝通,這樣他們就可以獨掌大權了。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漢武帝晚年

第二,自以為是,猜忌心加重

帝皇本身就是猜忌心很重的,因為皇帝這個位置不止你一個人盯著,說不定下面還有一大堆人在盯著呢,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如何守住江山才是重中之重,像秦始皇和隋文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一個不到15年,一個不到30年就被後代揮霍完了。朱元璋和劉邦就是吸取了他們的教訓,尤其是朱元璋,為了鞏固江山,晚年是大開殺戒,幾乎不留一個有點威脅力的人。

所以到了晚年,帝皇的猜忌心會更加嚴重,不僅猜忌大臣,還會猜忌自己的兒子,朱元璋“嚇死”了朱標,漢武帝逼死了太子,李世民逼到太子造反。有時候這些帝皇不是真的昏庸,而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江山,必須要殺掉一些人,一旦自己走了,新皇壓不住這些有威望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個理。

權利之巔,這幾個因素,成了帝皇晚節不保的墳墓

朱元璋殺藍玉

第三,功成名就的錯覺

“聖人於泰山之巔,自比堯舜,我們都覺得他像,他配!” 這句話很好解釋了帝皇為什麼會晚年淪陷,因為奮鬥了一生,看著自己創下的盛世,功成名就,人到老了,自然要安享晚年,不然枉活一場,這是人的通性。帝皇所處的環境是他要什麼就有什麼,再加上週圍的人奉承,更讓帝皇覺得應該享樂,故而什麼忠言逆耳的話都聽不進去。

在這些心裡的作用下,帝皇不沉淪都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