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闆會不信任你?因為你事事都幹,不會逃避事情

我是YouCore,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職場、思維、學習乾貨,私信我回複數字“01”,送你一份職場高手都在用的1000+工作資料。


前言


當我們面對事情逃避的時候,無論是他人還是自己,都會覺得自己軟弱,在逃避責任。

事實果真如此嗎?

讓我們來設想一個場景:

你正在路上悠閒地散著步呢,突然遠遠地看見前方冒出了一隻兇猛的獅子,這時你是選擇轉身逃跑呢,還是豪興大發地奔上去跟它搏鬥呢?

為什麼老闆會不信任你?因為你事事都幹,不會逃避事情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都會選擇逃跑。

如果你的選擇是勇敢上去搏鬥,那恭喜你,你該去吃藥了。

遇到危險,要麼戰鬥要麼逃跑,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逃避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它是人類自古以來的一種生存本能。

老祖宗在工具簡陋的原始時代面臨著各種生命危險,靠的就是“戰鬥-逃跑”這個本能才有機會將基因傳給了你。

如果說,缺失了戰鬥勇氣的逃跑是懦弱,那麼缺失了逃跑意識的戰鬥就是蠢貨。

有的時候,有些問題是不必勇於面對的,選擇主動逃避,反而是一種更佳的問題解決策略。

你是否認真想過:

如果面對一個問題,只會消耗我們的時間精力,而又不能帶來任何的正面回報,甚至還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危機,我們一定要勇於面對它嗎?

又如果一個問題可以逃避,而且逃避後不會帶來負面作用,甚至還會產生正面效益,逃避為什麼不能被選擇呢?

因此,你既要有勇於面對困難的心態,也要有主動選擇逃避的智慧。

那什麼時候應該勇於面對,什麼時候又該主動逃避呢?

在兩種情況下我們要勇於面對,在兩種情況下要敢於逃避。


01 利大於弊的挑戰要勇於面對


如果你面臨的困難,挑戰成功的收益大於挑戰失敗的損失,那麼你就要採取“戰鬥”模式,勇於接受挑戰。

我剛畢業的時候,公司請了一位師兄來給我們做入職培訓。


這位師兄只比我們早進公司一年,但已經連升三級,擔任部門經理了。


當時他分享了很多職場心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講的一句“剛進職場,永遠不要拒絕領導給你安排的任何任務,哪怕你第一反應是自己可能做不來。”

為什麼老闆會不信任你?因為你事事都幹,不會逃避事情

我聽了他的這個說法後,第一反應覺得很反常,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量力而為,自己明明做不來的事還硬去做,如果沒做好不是會在領導心中留下更差的印象嗎?

但後來聽了這位師兄的解釋,我就恍然大悟了。

他說:


“如果你不接這個任務,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領導諒解你不覺得你沒有擔當,而你的能力停留在當前的低水平上沒有進步。


但如果你接了這個看似做不來的任務,即使你沒做好,最差的結果也是你積累了一次難得的經驗,能力或多或少都有提升,而且萬一你給做好了,你就會獲得別人沒有的機會。”

接任務最差的結果,都比不接任務最好的結果要好,你為什麼不接呢?!

我從這位師兄的這句分享中獲益良多。

後來無論是我自身的職場發展,還是我觀察到的職場晉升很快的人,無不是運用了他分享的這個策略。

他分享的這個經驗,本質上就是讓我們勇於面對任何利大於弊的挑戰。

這種心態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擺脫舒適區,實現更快的自我能力提升。

你可能會跟我抬槓說:

“為什麼要擺脫舒適區呢?”


“如果能一輩子待在舒適區裡,老婆孩子熱炕頭,玩玩手機,這樣的日子不爽嗎?”


“何必大費周章走出舒適區來給自己找不快呢?”

確實,如果能安安心心地一輩子呆在舒適區裡,的確是非常幸福的事,甚至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所謂的“富貴閒人”,不外如是。

但作為未能含著金鑰匙出身的普通人,我們面臨的問題從來不是要不要走出舒適區,而是當舒適區拋棄我們後,我們要如何活下來。

用勇於面對的心態,多多接受利大於弊的挑戰,即使有一天舒適區拋棄了你,你也可以比別人更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片生命藍海,安頓下來。


02 沒有退路的挑戰要勇於面對


有一些挑戰雖然不是利大於弊,甚至屬於挑戰成功也沒啥好處,但卻是絕對不能失敗或逃避的那種。

在這種沒有任何退路的挑戰下,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還不如選擇勇敢面對搏一把,弄不好還能死裡求生。

比如,你自己創業,每個月要支出20萬,但這個月賬上只有30萬,只夠再活一個半月了。


現在有人介紹了一個可能獲得90萬收入的項目給你,但需要你在5天內完成正常情況下30天才能完成的事,而且要先投入20萬,你會勇於面對去爭取這個項目嗎?

這就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了:不去搏這個項目,公司還能活一個半月;若去搏了這個項目萬一沒成功的話,公司立馬就倒閉了。

這種情況就要去敢於面對,哪怕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而不是窩窩囊囊地自我拖死。

我們只有具備了勇於面對一切問題的心態,才有“積極逃避”的資格,否則你的逃避只能是被動的落荒而逃。

只有擁有面對一切問題的勇氣,才會有主動選擇逃避的從容。


03 雞肋型的問題要積極逃避


雖然不斷地面對問題、迎難而上,會使你的能力快速增長。

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有面對的價值,有的問題即使解決了也無法為你帶來價值,反而勞心費神,甚至會釀成禍果。

假如有人用激將法刺激你喝一瓶生抽,你是選擇積極逃避不跟他玩這個傻遊戲,還是選擇勇於面對喝下這瓶生抽當個傻子呢?

因此,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你要有積極逃避,也就是取捨的智慧。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應屆生。


前段時間我發現他開始定時在朋友圈打卡“睡前英語”,剛開始我以為他是閒著把英語學習當個消遣。


但後來一次聊天中才發現,他是看了某個機構的宣傳材料,覺得自己英語不好,因此失去了很多機會,於是下決心要把英語補上來。


我問他:“你現在英語水平怎麼樣,工作中需要用到英語嗎?”


他說:“不太好,大學四級是擦線過的,工作中倒是不怎麼用英語,但英語是我一直以來的痛,我不能再逃避了,這次一定要解決掉英語不好這個問題。”

為什麼老闆會不信任你?因為你事事都幹,不會逃避事情

這個孩子就是在雞肋型的問題上太過於執著。

以他的基礎和天賦,學英語多半是一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後仍然得不到回報的事,他自以為是在“解決問題”,其實只是在自我安慰。

而且受限於他的崗位,就算在英語上小有所成,也很難有什麼用武之地,倘若轉行則又拼不過其他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都碾壓他的人。

更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把時間精力節約下來,專注於自己工作中更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

倘若一個問題,它的存在不會給你帶來特別大的阻礙,解決它也不會有可觀的收益或能力提升,反而還會耗費精力,那麼這樣的雞肋問題就不要執著,而是要學會取捨,積極逃避。


04 絕無可能的事要積極逃避


除了雞肋型的問題要逃避,絕無可能的事也要積極逃避。

我有個朋友,凡事喜歡大包大攬,經常給我們這些朋友和她的老闆承諾做這個做那個。

一開始都還好,她承諾做的事都能按時做到,而且有時還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所以大家一開始都很喜歡她這個熱心腸的朋友,她跟過的幾個老闆也是,很快就會重用她,開始給她託付各種重要的項目和任務。

但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後我們漸漸發現她開始說話不算話了,好多答應的事都沒做。

朋友間還好,笑一笑也就過了,只不過是重要的事不敢再找她幫忙了,只是平時繼續吃吃喝喝瞎八卦。

但她的幾份工作就很慘了,連續三份工作都是前期辛苦投入兩三年,好不容易升到總監或副總的位置,然後就急轉直下,要麼被老闆辭退要麼自己熬不住走人,本行業呆不住只能換個行業再幹。

為什麼老闆會不信任你?因為你事事都幹,不會逃避事情

十年下來職場和人脈不斷從零開始。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因為她不懂得逃避,凡事都接,不管自己有能力還是沒能力做,導致給別人造成的期待遠遠高於自己的能力邊界,高到了別說跳一跳,有時就是搭著梯子也摸不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喪失積累的各種信任。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一個人沒有“本事”,卻一心想攬“大事”,最終必定只能“壞事”。

剛進入職場時,你可以勇於接受各種“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來磨鍊自己的能力(所以,體會到公司在培養新人上的投入了不?很多時候都是犧牲業務來給新人磨鍊機會的)。

但一旦你成長到一定職位了,就不能再採用這種“只管自我能力成長,不管任務成敗”的野蠻生長方式了。原因有兩個:

① 你這時做失敗的任務可能會導致公司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比如公司傾盡所有投入的新項目,若被你做砸了,公司也就不得不關門了。


到一定職位後你的個人信譽比能力更重要。你每一次達不成的承諾都是在降低老闆對你的信任,當信任低於一個臨界點後,就不會再有人願意給你機會了。

因此,當你肩負的責任越重時,你就要越能清晰地評估出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以及積極逃避自己無法做到的事,給別人以正確的期待,而不是錯誤的信任。

如果缺乏對自身現有能力與增長空間的認知,沒有積極逃避(取捨)的智慧,一心想著“啃硬骨頭”來證明自己,最後只會誤人又誤己。


05 總結一下


勇者無畏,智者能擇。

無論是勇於面對還是積極逃避,都不能“一招鮮,吃遍天”,而是要因時因地因人而選。

面對利大於弊或者無路可退的挑戰,你儘可以選擇勇於面對,哪怕失敗了也比逃避強。

面對雞肋型的問題或者絕無可能的事,一定要學會積極逃避,讓自己擁有取捨的智慧。

期待本文幫你成為一名有著取捨智慧的勇敢者。


我是YouCore,專注分享職場、思維、學習乾貨,關注並私信我回複數字“01”,送你一份職場高手都在用的1000+工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