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補短板建好城鄉環境基礎設施

本報訊(記者 田繼舫 通訊員 孫昌銀 劉傑)4月6日,在澧縣城關主排渠、柳家乾渠、德隆小區堰塘,近100名施工人員正在抓緊清淤、截汙、護坡,這是澧縣自加壓力補短板建好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澧縣著力實施供水提質、氣化澧縣、城鎮汙水處理、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和黑臭水體整治五大工程,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園林縣城,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澧州新城正在崛起。2019年,澧縣被評為全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鎮汙水垃圾處理、黑臭水體整治、棚戶區改造等工作成效明顯的先進縣,在日前舉行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澧縣的這一典型經驗得以推介。

該縣把省市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決策部署與省委巡視整改要求作為工作目標與行動指南,逐個落實、逐一銷號。汙水處理方面,先後完成了縣城老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東部新區汙水處理廠主體工程。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先後完成了列入省級考核的引澧濟澹工程、慄河襄陽河整治工程以及小渡口鎮朱家湖和埡河整治任務,還自加壓力,在縣城全面實施城關主排渠、珍珠機埠水體、移民渠、柳家乾渠整治等十大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0%,預計今年全面完成建設計劃。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過程,科學分析整治項目的影響面與受益面,按照輕重緩急,分期分批實施,確保通過整治,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在城鄉垃圾治理中,通過實施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PPP項目,全面推行“戶分類、鎮村收集、縣轉運處理”的模式。隨著環境的不斷改善,廣大農村正日益成為留得住鄉愁的好地方。

把汙水處理、城鄉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與縣城區“三改四化”、河湖水網連通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有序實施。結合縣城區“三改四化”,按照“連通主點、打通支點、疏通堵點”的思路,建成了長達230公里的地下排水管網,基本實現了城市雨汙分流,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無力解決的難題。結合鄉村振興,支持部分鎮街統籌推進集鎮下水道、人行道和綠化帶、路燈建設。該縣小渡口鎮抓住埡河和朱家湖治理機遇,短時間內把以前髒亂差的集鎮建成了“常德市人居環境整治十佳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