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引言

大革命爆發之前的法國,仍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父權制”社會。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屬品,以配偶和母親的角色默默生活在法國社會中,她們只能通過家務體現自身價值。不僅政治上完全沒有發言權,就連工作上也遭受著極不平等的對待,沒有法國人願意僱傭女性從事“高級工作”。女性要是出現在公共場合,必須要有男性的陪同。“女性註定主內,就不應該走出家庭。”這是當時社會普遍流傳的觀點。

1789年7月14日,法國爆發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在法國延續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新的思想替代了封建愚昧的觀念。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大革命中,女性團體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勇敢的法國女性極大地推動了大革命的進程,對法國對歐洲,乃至對世界的婦女解放運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凱旋門

一、啟蒙思想家的振臂高呼,沉睡已久的女權意識開始覺醒

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法國社會正處於旱災的荼毒之中。由於連年乾旱,田地歉收,造成法國糧價飛漲,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而法國政府推行的錯誤的財政改革,造成了嚴重膨脹,大量的工廠倒閉,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嚴重不滿。再加上路易十五執政期間,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勞民傷財國帑空虛。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場不可避免的革命爆發了。

彼時的法國,資本主義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許多富裕的資本家通過花錢成為新貴族,但這樣的新貴族只是擁有尊貴的身份,在權力上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樣的權力約束,也限制著資本主義事業的發展。資本家們的本意,是想通過溫和的手段限制王權,使自身獲得更大權力發展事業,而農民階級飽受貴族的剝削,他們願意為革命獻出生命。所以說,法國大革命是一場以資本階級為主導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攻佔巴士底獄

伏爾泰、孟德斯鳩、托克維爾等啟蒙哲學家的啟蒙思想在法國社會廣為流傳,深入人心。這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導,法國女性的“人權”意識開始覺醒。婦女們在遞給全國三級會議的“陳情書”中寫道:

“​三級會議的組成,就概念來說,它既能代表整個民族,也應該代表我們。可是,民族的一半以上人口卻都被排斥在外。先生們,這是一個問題,而這一問題傷害的是我們這個性別;第三等級的婦女生來就沒有任何財產。她們的教育不是被人完全忽略就是非常欠缺。”

從中可以看出,法國婦女們作為國家政治參與者的強烈願望。她們想要擺脫男性的桎梏,作為一個獨立的群體。她們還要求國家建立學校,給予女性適當的教育,她們要求婦女的權力不再只是持家和教育子女,要求獲得一切應有的公民權利。

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發聲。1789年7月24日,巴黎街頭的一些洗衣婦、賣魚婆、女裁縫舉著武器,尖叫著加入攻佔巴士底獄的大軍;同年八月,法國婦女們經常舉辦大規模的遊行,向整個法國社會發出她們不可忽略的聲音;10月5日,法國婦女們進軍凡爾賽皇宮,要求國王和議會給予她們麵包和工作;1790年7月14日的聯盟節上,法國婦女們手持鋼刀鬥志昂揚地加入革命隊伍,誓死捍衛革命果實······

女權運動是完全自發的群眾革命,它極大地改變了“男權獨尊”的局面。對於整個人類文明來說,亦是璀璨奪目的一篇史詩。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孟德斯鳩

米什勒高呼道:“群眾中最能夠代表人民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有良知良能和勇敢精神的人,無疑就是婦女們。”

二、人權宣言不過是男權宣言,女性解放曇花一現

法國大革命爆發一個月後,《人權宣言》誕生了。它確立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的原則。《人權宣言》否定了神權、君權,確定了人民在國家中佔據的主導地位,它誕生之後,法國街頭出現了大量佩戴象徵著“自由、平等、博愛”三色徽的人。《人權宣言》理論的先進性不可否認,但它根本沒提到關於女性群體的政治權、受教育權、工作權、離婚權等。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人權宣言不過就是男權宣言。

1791年9月,法國劇作家奧琳博·德·古熱以《人權宣言》為藍本,撰寫了《婦女和女公民權力宣言》,簡稱《女權宣言》。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關於男女權利平等的宣言。它的問世,得到了法國女性群體的熱烈響應。法國婦女們也首次大規模的進入公共政治領域。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人權宣言

社會上逐漸出現“女公民”的稱號,標誌著女性群體的政治地位漸漸提高。當然,女性地位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執政者的背後推動:大革命前期,為了號召社會各界對革命的支持,資本家們對女權運動進行政治色彩的引導,藉助女性群體大力宣傳“人民共和”的觀念,有限制地推動法國婦女進入政治領域。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深入,法國婦女們的功勞不可抹滅,尤其是保衛凡爾賽皇宮的遊行中,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啟蒙哲學家們對於解放女性的吶喊:孟德斯鳩指出,封建制度以奴役婦女為前提,基於法制的君主制必須以解放婦女為前提;狄德羅在《論婦女》中飽含深情地寫道,“當我們寫到婦女時,我必須將筆浸泡在彩虹裡,將紙變為蝴蝶的翅膀。”如此看來,婦女地位的提高是大勢所趨。

1790年起,女性被允許參加俱樂部等社會團體;1792年9月法國立法議會通過了新的婚姻法案,男女婚姻地位一視同仁;1793年6月,憲法允許私生子繼承遺產,並規定私生子享有婚生子等額的遺產份額,削弱了男性的家庭地位。

同年10月,議會通過了全民普及的教育法案,規定允許5至10歲的女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少數婦女享有議會表決權;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設計大革命慶典的畫作中,女性群體首次以女英雄,而非母親或配偶的角色出現在世人眼中······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女性正漸漸享有和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法國大革命

然而,好景不長,聲勢浩大的女性群體很快遭到了鎮壓。1789年至1791年是資本階級同封建貴族階級的鬥爭,為了調動更多的革命力量,資本家們號召婦女們參加政治活動。但隨著資本階級的地位越來越穩定,女性群體的各種主張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一場“卸磨殺驢”的血腥鎮壓開始了。

三、資產階級“卸磨殺驢”,婦女哀鴻:自由,多少罪名假汝之名以行!

1793年10月國民公會前出現了請願者,他們認為“正是這幫娘們讓法蘭西受苦遭罪”,隨後,鎮壓婦女俱樂部的法令在大會上一致通過,巴黎的所有婦女俱樂部被關停,政府還逮捕了好些婦女俱樂部的領導者;同年,法國憲法明確規定:婦女、罪犯和殘疾人不屬於公民,不享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11月17日科姆特發表演說,公開謾罵和詆譭婦女參加政治活動的行為;共和三年,5月20日,國民公會宣佈禁止婦女參加論壇;《拿破崙法典》的頒佈,直接將男性的社會地位提升到“皇帝”層面·····

法國大革命婦女的抗爭:為了平等和自由,絕不妥協!

圖|狄德羅

法國大革命前期,這些勇敢的婦女們被視為戰友,視為革命的中堅力量。可隨著革命的勝利,男性們卻不允許他們的戰友分一杯羹。他們的“自由”,他們的“人權”,他們的“平等”,都是將婦女排除在外的。孟德斯鳩和狄德羅這樣的人太少了,根深蒂固的男權主義導致了女權和“人權”的不可避免的衝突。

起草《女權宣言》的作者古熱在被送上斷頭臺時,聲嘶力竭地吶喊道:自由,多少罪名假汝之名以行!

結語

人類的文明歷程從大體上看,是一個追求平等的歷程。女性作為人類群體中的一半成員,理應獲得平等的對待。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待法國大革命中的女權運動,不由對《人權宣言》的時代侷限性唏噓不已,也為勇敢追求權利的法國婦女們喝彩。

現代社會中,兩性問題的爭議依然普遍存在。我們在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很難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但我們可以做到給予每一個人足夠的理解和尊敬!

參考文獻:

《論婦女》

《世界史》

《人權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