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民族路步行街在石家莊的地位,那可是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甚至比它們佔有更重要的分量。咖叔非常贊同市商聯會張香蒲會長對民族路步行街的定位:民族路步行街所處位置,是石家莊城市的原點,也是作為火車拉來城市的基點,同時,還是石家莊商業發展史的重要起點。其鐵路文化、紅色文化、商業文化內容都十分豐富。

民族路步行街民族路商業步行街位於省會新百廣場和東購銀座北側,東起公里街,西至青年街,始建於2001年,全長1060米,寬約18米,周邊商場、店鋪林立,是石家莊市較早的商業聚集區。

步行街兩側矗立著石家莊52個很有影響力的建築,包括新百廣場、東購、世貿、華強廣場、太和電子城,頤高數碼、恆大中心等,其中很多建築可是代表石家莊某個業態發展歷史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百廣場,原來的人民商場,這可是新中國第一座人民商場,改成了現在這不倫不類的名字。有點敗家子的意思。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步行街一定是當地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最直接的外化載體,這是步行街規劃和設計最應該考慮的因素。雖然可以適度超期,但是超前太多了,就是形象工程了。我曾看到過一個方案,說這裡將會變成石家莊的“香榭麗舍大街”,這就有點想多了。

二者沒有可比性,我倒是覺得天津和合肥的步行街倒是我們比較適宜的對標。咖叔去過這兩條步行街,經營的還不錯,人氣很旺。走的是中低端快消和特色餐飲,更適合年輕人和家庭。一個有著勸業場舊址,另一個有著很宏偉的天主教堂。這就是文化符號了。

民族路步行街的成敗,咖叔認為主要取決於現有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道理很簡單,這些專業市場佔了步行街很大比重。另外,專業市場與步行街匹配度很差,無論從客流群體,還是營業時間上,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再有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就是餐飲品牌的規劃和招商,這將直接關係到步行街的成敗。石家莊現在有太多的美食一條街了,步行街必須要有突破和自己的特色品牌。咖叔推薦西安一古鎮的做法,單一餐品選最優,食材可追溯。

另外,作為長遠考慮,我們必須挖掘和培育本土品牌和特色小吃,使之成為這座城市的美食符號。當然能像熱乾麵之於武漢,火鍋之於重慶,那是最理想的了。

做步行街,另一個要避免的東西就是讓它承載太多的東西,它就是一條步行街,這是根本。不要刻意把領導和專家的意見都強加上去,那是不可能的。還是按照商業規律,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就好了。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項目整體按照“一軸、兩段、八區”來規劃,說實在的,咖叔最怕這種文字描述,基本上就是秘書們玩的文字遊戲。他們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普通的東西也變得高大上,文字除了能描述形象工程,同時也會把自己變得如此。

不過,八區還是不錯的規劃,畢竟只一條民族路還是體量太小,可容納的業態及品牌會受到限制。將民族路步行街兩側的道路和衚衕整體納入,才是最理想的。甚至包括北側的天主教堂,畢竟步行街是用來逛的,每個人的訴求又不一樣,自然是越豐富越好了。

再將正太飯店、大石橋、紀念碑等建築,通過物理聯通,順暢地讓顧客到達,整個步行街無論從文化內涵,還是現實與歷史對接,都是很好的。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至於建築風格,就維持現狀就好。歷史建築做好保護,新的建築隨其功能規劃,相得益彰,最為關鍵的是改造成本低。歷史是傳承和發展的,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是全部,沒必要整齊劃一地進行規劃設計,反而有了違和感。

至於說到成為外地遊客打卡之地,可以規劃,但是要實現起來,短期內是不現實的,畢竟石家莊還不是旅遊城市。即便有外地遊客來石家莊,基本上也就是短途一日遊,正定會搶走這碗飯的。我們總有一個誤區,打卡地一定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你把它做好了,自己都喜歡,遊客自然就會來的,最簡單的就像重慶李子壩車站。

再說說文化,這是一個大課題,很嚇人。文化是慢慢積累的結果,不是規劃出來的。可以將文化以儀式感的建築小品,或者在原址以多種形式表達,或者直接像香港的星光大道,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方式。

石家莊民族路步行街,該是什麼樣子?

如何將河北非遺文化產品引入步行街,這不是步行街要做的事兒,而是這些文化產品自身產業化和市場化的問題。做得好,錦上添花;做不好,彼此折磨。

最後是民族路商業步行街未來與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的對接,自然是很好的事兒。二者相互促進,互為你我,會增強其生存和發展能力。至於把步行街視為中央商務區的重要功能載體,那就要看中央商務區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