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01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陪伴大家共读加布瑞艾拉·泽文的现象级畅销书——《岛上书店》。

加布瑞埃拉·泽文是美国作家、电影剧本编剧。对书、书店以及爱书人的未来,充满见解。《岛上书店》是她的第八本小说,被30个国家的读者含泪推荐。

《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那么,“岛上书店”是什么呢?它让一个地方真正成为一个地方。它寄托着人们的年轻、理想和冲动,每个人都想干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泽文赋予“岛上”书店这样的意义: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岛上书店》写的是书店老板的一生,但是它真正要讲给大家的,是全人类的阅读、生活和爱。

在阅读本书之前,请大家先行思考几个问题:

  • 这本书为什么会被“含泪推荐”?
  • 如果我们同样陷入孤独和绝境中,拯救我们的是什么?
  • “孤岛”的意象代指什么?


02

也许就像是《岛上书店》中所说的:这个年代,开书店的人们都有着莫大的勇气。

《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但书中的主人公A.J.这么做了。因为他深爱着妻子妮可,只因为妮可说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一个地方,他便与妻子在这个“算不上一个地方”的小岛上,开了这间书店。

书店上的牌子上写着:

“小岛书店

1999年迄今为止艾丽丝岛唯一一家优质文学内容提供者

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有如此情怀的不多。艾丽丝岛是一座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岛,书店的生意也随着旅游的淡旺季而改变,但是“小岛书店”经营的项目却只有图书。

想想我们在各种旅游区的书店里看到的是什么?大部分是旅游纪念品和明信片居多吧?这也许是《岛上书店》最吸引人的地方。读者们都在好奇:这样一个书店,到底怎么经营下去?A.J.到底命运如何?

《岛上书店》的时间跨度是一年:A.J.失去爱妻妮可后的一年。

《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书中场景化描写居多,用人物的行止坐卧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很生动。比如:A.J.知道老朋友哈维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很不好,于是到地下室收拾装书的箱子。

他把纸箱子“用刀割,压平,摞起来。”这一组动作出现6、7次,在这个过程中,他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顿,脑子里的回忆也是一帧一帧地刷过去,从哈维,到自己的妻子。

飞快的回忆和利落的动作,淋漓尽致的体现出A.J.的气急败坏,以及对哈维的深刻情感。

从这样的写作手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泽文的编剧功底深厚,也极度善于塑造人物。


03

泽文是一个写作天才,她14岁时,她写了一封关于“枪与玫瑰乐团”的信函投给当地报社,措辞激烈,意外获得该报的乐评人一职,迈出了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她以女性作者独特的笔触,对爱和被爱予以细腻刻画。讲述一则以书店中几个人为中心的动人故事,有救赎、释怀,以及付出与接受。

这也是5年来,《岛上书店》风行畅销美、英、德、意大利等30国,创下了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畅销纪录的原因。

当然,最不能忽略的是泽文对书的热情。这种热情被《出版人周刊》极度认可:

“泽文是个高明的作者,聪颖机智,她对书的热情显而易见”

在《岛上书店》一书中,这样的热情也是随处可见。

比如,每章节的名字:《待宰的羔羊》、《好人难寻》、《铁头》等;

再比如,老板A.J.的日常生活都与书籍不可分割:

“如果这是短篇小说,我跟你到现在已经被写完了。”

“就像书中的人物忘记他妻子已经死了。”

……

书中无处不充斥这样的句子,还有各种名著中的人物、作者和书中人物的类比。使拥有同样阅读热情的读者,随时感觉自己的阅读量不够。

《岛上书店》:笃信阅读的力量

这些句子看上去虽然像是一场话剧的台词,但无处不彰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对书籍的深刻理解。

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琐碎的家务已经让人不想在读书。但在《岛上书店》中,不管是行文还是人物形象,都让人重新燃起读书的热情。

《岛上书店》的结尾,书店老板A.J.罹患癌症去世。岛上的人们哀痛之余,都在担心“我们的书店”何去何从。

A.J.的精神力量贯穿始终,就像书中兰比亚斯说的那样:

“这里不错,我打算让它继续这样。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伊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读《岛上书店》,一起相信阅读的力量。我们将从一个年轻的书籍销售员开始讲起,让她带领我们走进这间“岛上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