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4月24日,重慶市總工會發布關於表彰2020年重慶五一勞動獎和重慶市工人先鋒號的決定,表彰一批為全市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分別授予重慶五一勞動獎狀、五一勞動獎章和重慶市工人先鋒號。


我校多個單位和個人獲此殊榮。


“重慶五一勞動獎章”

我校獲獎名單


_

劉煜亮


陳 娟

重慶醫科大學研究員


呂富榮


張大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傳染病學教研室主任


肖明朝


江德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姓名順序按重慶市總工會文件順序排列


_


劉煜亮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劉煜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重慶市首批援鄂醫療隊輕症專家技術組組長,重慶援孝感市東南醫院醫療隊隊長。


1月26日,他隨重慶組建的130餘人的醫療隊火速支援湖北孝感,第一時間踏進“主戰場”,義無反顧衝在“抗疫最前線”。在孝感東南醫院,劉煜亮與專家組成員爭分奪秒救治病人,在醫院防護措施不完備的情況下,率先進駐汙染區,四十多天,從清潔整理新的病區,到救治重症患者,從關注隊員心理健康,到參與專家組奔走於各個醫院巡查指導,他一直堅守在第一線。劉煜亮被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評為重慶市首批“戰疫英雄”。


陳 娟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陳娟,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近十年來,陳娟專注於乙肝病毒性肝炎基礎和臨床研究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基礎性、前沿性和戰略性的科學研究。


疫情發生後,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攻關小組的核心成員,陳娟充分發揮其在病毒學研究中積累的優勢,與團隊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並於2020年3月1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註,成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於化學發光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為全國的疫情防控增添了重要裝備,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呂富榮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呂富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重慶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前方指揮部黨委委員、醫療救治組組長。自1月3日起,呂富榮牽頭著手製定防控預案、籌備隔離病房,積極做好應對準備工作。2月11日,他披掛上陣,帶領重醫附一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連夜奔赴孝感,在疫情的最前線奮戰了四十多個日與夜。


呂富榮不懼艱險,剛到孝感第二天,便帶領醫護團隊進入“紅區”,深入一線指導臨床實踐,實施“一人一策”、精準救治,連續戰鬥多天接收患者,參與多名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他重視互聯網及遠程醫療應用,牽頭建立了以重慶支援隊前方指揮部為中心、連接各駐點醫院病區和巡迴專家的遠程診療系統。與此同時,他還積極敦促當地醫院進行整改,對隊員進行集中強化培訓,為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


張大志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張大志,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主任,中華肝臟病雜誌副總編輯、編輯部主任。他從事多年傳染病防治工作,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終奮戰在第一線。


疫情初期,他奔走於防控一線,參加發熱門診等臨床一線工作,後來,他又主動主動請纓馳援湖北,擔任孝感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指揮中心重症救治巡迴專家組組長、孝感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深入抗疫一線,參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為孝感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肖明朝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肖明朝,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2月13日,肖明朝率領重醫附一院160人醫療隊馳援武漢,在前線堅守了46天。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肖明朝和團隊即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2個重症病區,全力搶救患者生命,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十支國家醫療隊中創造了“五個第一”:第一支在重症病區建立臨時ICU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第一支實施ECMO(體外膜肺)救治;第一支針對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第一支採用中藥煎劑治療新冠肺炎;第一支針對患者開展肺康復訓練。肖明朝將“重醫經驗”帶到前線,帶領團隊建立完善的新冠診療醫療流程,這些舉措得到武漢疫情指揮部的充分肯定,並在駐地醫院全院推廣。


江德鵬

2020年重慶市“五一勞動獎”名單出爐,重醫多個單位、個人上榜!


江德鵬,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疫情發生以來,他累計在抗疫前線工作2個月,以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完成抗疫任務。


自1月26日起,江德鵬在大足區人民醫院及黔江區人民醫院任醫療組副組長,順利完成了大部分危重症和普通症患者的救治出院工作。2月22日至3月21日,他又於萬州區人民醫院任醫療組組長,累計治療無症狀感染者50人,累計治癒可疑患者202人,其中臨床診斷患者35人。江德鵬被聘為重慶市援外市級專家組成員,被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評為重慶好醫生、重慶好護士”2020年 第一季度特別人物“戰疫英雄”。


“重慶市工人先鋒號”

我校獲獎名單


_


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捷爾醫院)檢驗科



_


呼吸內科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創建於1956年,是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呼吸病專科之一。經60餘年艱苦創業,已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呼吸專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呼吸學科建設優秀單位,每年為來自於近20省市10萬餘名門診患者、7000餘名住院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專家擔任了歷屆重慶市呼吸相關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包括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豬鏈球菌病;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2017年百草枯集體中毒事件;2019年 H1N1甲流;2019年圭亞那輸入性集體組織胞漿菌病;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疫中科室近30人奔赴湖北武漢、孝感,是重慶四大集中救治中心、重慶市呼吸相關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領頭單位。


重慶醫科大學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

重點實驗室


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長期致力於乙型肝炎發病機理和治療的研究,在國內較早開展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重型肝炎發病的關係研究,近年來重點從事乙肝病毒分子病毒學和臨床病毒學以及傳染性疾病快速檢測試劑的研製和開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團隊高度關注疫情發展,多次在實驗室學術會議上介紹、討論疫情相關情況。團隊學術帶頭人黃愛龍教授帶領團隊奮力攻堅,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兩款試劑盒於2020年3月1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註,成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於化學發光的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成立於2016年,是集臨床檢驗、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實驗室,向患者提供全程循證支持的團隊醫療。檢驗科是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學位授予學科、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臨床研究實驗室、首批院級重點建設學科、重慶市檢驗醫學“創新與轉化”專科聯盟成員單位。


科室按照ISO15189質量認可要求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開設臨床生物化學、血液細胞學、體液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輸血技術等八個亞專業學科,已建立包括飛行時間質譜、流式細胞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微流控芯片等高技術平臺,開展包括腫瘤液體活檢、個體化用藥監測、免疫功能監測等四百餘項檢驗項目,能為複雜危重疾病提供早期診斷、伴隨監測及預後評估支撐。


感染科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感染科成立以來,就擔負起重慶西部地區傳染病防治的重擔。60-80年代,有力地推動了季節多發性出血熱傳染病防治,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2003年,SARS發生時,醫院被指定為渝西定點醫院,科室13人成為隔離病房救治工作的主力,科室主任作為市級專家還擔負起片區救治、疑似病人排查指導的繁重任務。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重慶市4家集中救治定點醫院之一,重醫附屬永川醫院承擔江津、合川、永川等8個區的確診患者救治重任,感染科成為阻擊疫情的急先鋒。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戰打響了疫情阻擊戰,全科35人紛紛請戰,投入戰鬥。3月14日,全部確診病人治癒出院,交出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滿意答卷,獲得了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的通報表揚,是我市被通報表揚的7個先進集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